网络文学:新变与趋势
只要网络文学还是属于“文学”,其创作也必须遵循文学的规律和艺术标准,不能为了追求创作效率和经济利益,就以牺牲质量作为代价,“去泡沫化”是升级换代的必然,也是网络文学未来发展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
网络文学的变化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也变得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20年前,我们没有想到“草根崛起”的网络文学会形成如此巨大的文学体量和市场规模;10年前举办“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时,我们没有想到后来会有3家网络文学公司上市,也没曾想盛大文学会将“行业老大”逊位于腾讯的阅文集团,组成新的“一超多强”格局;同样,2010年张艺谋把艾米的网络小说《山楂树之恋》搬上银幕、2011年郑小龙将流潋紫的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拍成电视连续剧时,人们并未想到网络上浩瀚如海的类型小说随之成为影视、动漫、游戏、演艺等的重要内容源头,经“IP跨界”形成的产业链引爆了这些年的泛娱乐市场,形成从“文”到“艺”再到“娱”的联动效应,打造出一种新型的文化产业……
是的,“变”是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规律,文学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以人作比,已达弱冠之年的网络文学正处于“青春期”,必将在不断求变的律动中迎来自己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我看来,中国的网络文学在走过20年发展的历史节点后,或将面临几个“拐点”式变化。
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管理和有序发展是网络文学生态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从上世纪90年代李寻欢们“Free”式无功利上网的“文青”写作期,到2003年起点成功构建盈利模式后的“类型化”创作急遽膨胀,再到2010年由PC端迈入移动阅读时代、2015年后进入版权跨界“IP时代”的“内容为王”,网络文学一路走来,从筚路蓝缕到草长莺飞,终而成就“马鞍形”上扬态势,昂首挺进到2.0时代。今日的网络文学已经从“稀缺”发展到了“丰饶”,网络创作应该从生产同质的类型化产品变为创造差异化的文学性作品;网站平台的管理方式也应该从降低成本的价格导向变为提高作品品质的价值导向,从热捧作家知名度转变为提升读者的忠诚度,从追求作品即时变现的薄利多销变为追求文学的高附加值和“长尾效应”。此时,众声喧哗的网络空间可以容忍“杂音”,却不得放纵“噪音”,而需要高扬“清音”;网络创作仍然是敞开胸怀的“全民写作”,还会有“菜鸟”们的“扑街”之作上传,但要想在此立足已经有了无形的“门槛”和有形的“标杆”,“饱和经济”的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将发挥杠杆作用。近年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表明政府的引导、监管职能将为网络文学去浊纳新、矫枉祛弊开辟更为净朗的赛博空间。这一方面说明网络文学越来越“文学”,上网写作已日渐由“自选动作”走向“规范动作”,网络原创的不仅是文学的“体量”,还应该是这些体量中蕴含的文学之魂;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凸显,这一从“技术丛林”成长起来的新兴文学已经不再是“赤脚奔跑的孩子”,而是政府管理下的大众创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圈内到圈外、从网上到网下,都给予网络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规范管理、有序创作、健康发展将是未来网络文学生态优化的必然趋势。
由“大”到“强”、由“多”到“优”的转变是网络文学备受期待的另一个重要拐点。20年的网络文学是以惊人的产量引人注目的,作品的覆盖面及其所产生的大众影响力是它对当代文坛的重要贡献。数以千万计的写手大军(第二届网络文学+大会公布的是1600万),创作的网络作品如恒河沙数(原创小说累计达1600多万部),吸引了数亿读者(最新数据是4.08亿文学网民)在各种数码终端阅读或听书,如此盛况在中外历史上可谓世所未见、史无前例。但我们知道,“快速覆盖市场”以抢占规模风口和人口红利是数字经济的一大特点,却未必是文学的制胜法宝。发轫期的网络文学保持一定的存量和增量是十分必要的,但仅凭数量增长显然支撑不起一个“文学时代”。量的扩张能改变文学的规模和发展版图,却改变不了文学之为“文学”的本性,也说明不了一种文学的历史地位和真正贡献,而能有多少作品留下来让人们记住,对文学、对社会、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才是评价一种文学或一个作家、一部作品最重要的尺度。网络文学常常被人诟病“量大质不优”“星多月不明”,或有“高原”缺“高峰”,这在“跑马圈地”的初创期也许是在所难免的,而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数量的增长就将不再是创作的主要目标,提升品质、优化质量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去年在《人民日报》刊发的访谈中我曾说过: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数量膨胀的规模扩张期,开始进入“品质为王”的新时代。提高作品质量、突破自我阈限,才是未来网络文学整个行业所要追求的目标。现在,网文界已经意识到文学“虚胖”的风险和规模增长的阈限,如何促进网络文学从“长个子”走向“挤水分”和“强筋骨”,已成为许多网络作家的共识。资深大神血红是网文界写作字数最多的作家,已经创作了超过4800万字的网络小说,他认为网络文学的出路不能单靠数量,而需要“追求更高的突破,从而在精品小说中涌现出经典来”。网络作家千幻冰云也认为,“网络文学一定会有质量打败数量的一天”,未来的网络文学必将会“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从篇幅上,会逐渐从以前的爆更长篇开始缩减为稳定更新中长篇”。是的,只要网络文学还是属于“文学”,其创作也必须遵循文学的规律和艺术标准,不能为了追求创作效率和经济利益,就以牺牲质量作为代价,“去泡沫化”是升级换代的必然,也是网络文学未来发展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
从市场导向走向价值主导,用正确的价值观规范网络文学的生产与经营,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是未来网络文学发展的制约机制。文学所具有的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二重性,决定了其创作和经营不能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能以赚钱为唯一目的,把“文学”变成纯粹的“生意”,而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健康的内容、正确的价值观服务读者,开拓网文产业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虚拟空间的自由性和网络写作的“零门槛”,让文学创作“高山仰止”的状况发生改变,文学生产由专业化转为自主创作的大众化乃至“麦当劳化”,在利益驱动和“催更”的压力下,网络写作往往运字如飞,日产万言,“萝卜多了不洗泥”的高产,却容易出现粗制滥造、泥沙俱下、良莠并存的情形,而娱乐至上和过度商业化的传媒语境,可能淡化主体责任,造成作品崇高感的缺失,其生产的产品传递的往往不再是社会需要的文化正能量,而可能是自娱自乐的一己表达、迎合市场的文化快餐甚或公共空间的信息噪音。
近年来,针对网文界不同程度存在的“重市场、轻导向”的现象,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整顿措施,纠正和扭转网络乱象,清理了一批导向不正、格调低俗的作品、网站、APP和短视频等。人民网有文章强调,“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追逐利益都必须以不损害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前提,不得以任何理由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开脱,并且应当以引导社会向善向上风气为己任。”全国两会也有代表提案指出,一些网络作品宣扬暴力、色情、低俗、炫富等内容,正严重冲击网民群体,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婚恋观等产生不良影响。这一切都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新时代的网络文学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作家和平台企业应该共同担负起社会责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作和经营的文学作品应注重内容健康,导向正确,自觉完成从市场导向向正确价值主导转型,处理好网络自由与文学担当、市场选择与价值坚守的关系,让网络创作秉笔正心,作品经营诚意担责,恰如唐家三少所言:“正能量的东西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