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的十七年光阴
《悟空传》(典藏纪念版)
今何在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谈论《悟空传》这部小说,有点像是评价网络文学的“古典作品”的意味。
之所以称其为“古典”,是因为《悟空传》作为网络文学“轴心时代”的代表作品,其文本本身有着网络文学的鲜明特征,而且通过论坛连载到实体出版的方式,为网络文学的早期开疆拓土起了重要作用。
网络文学的“轴心时代”,大体上可以认为是1999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彼时台湾作家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大陆网上风靡一时,榕树下、天涯、金庸客栈、西祠胡同等论坛红极一时,龙的天空、幻剑书盟等网站开始崭露头角,直到2002年起点创立,以网络点击分成称霸网络。
受痞子蔡启发,这些网站开始出现模仿者,后来慢慢成就自身特色。《悟空传》2000年免费在金庸客栈连载,总共二十章,在有了轰动效应以后,迅速出版实体书,口碑、版税双丰收。当时,只有实体出版才是网络文学的唯一盈利途径,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2000年中国的网民总数才不过2000万,这个基数是不可能让网络文学有盈利空间的。
《悟空传》本身有着极强的示范作用,也对当时的网络文学发展有着石破天惊的意义。这部小说一经发表即引发网友热捧,并获奖无数:在“榕树下”举办的第二届网络原创文学奖中,《悟空传》获得最佳小说奖和最佳人气小说奖;在“起点网”第一届网络文学天地人三榜的评选中,《悟空传》名列天榜;后来,《悟空传》又入选了《新京报》评出的“网络文学十年十本书”并名列第一,评委称其缔造了国人对网络文学的“第一印象”。可能正是因为这“第一印象”,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开始流行开来,最直接的就是一下子出现了《唐僧传》、《八戒传》、《沙僧传》、《小白龙传说》,师徒五人都有了自己的传记。
彼时,笔者正上高中,亲眼见到那本黄皮册子在班里的风行情状。一本书被班里集体阅读,这种情况在别的文学作品上还很少看到。
《悟空传》正式出版15年来,再版八次,累计销量接近千万册,拥有了一批又一批读者。
《悟空传》糅合了《西游记》与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的故事元素,唐僧的爱情、八戒的爱情、悟空的爱情以及这几个人的命运,很显然受到至尊宝的故事的启发。今何在让取经路上的师徒四人每人都揣着前世的孽缘和巨大的心事,有的因为忘掉了过去而痛苦,有的因为忘不掉过去而痛苦。比《大话西游》更往前迈出的一步是,《悟空传》架构了更多的爱情线索,包括猪八戒和阿月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孙悟空与紫霞热烈却又压抑的感情、唐僧与小白龙之间哀婉的情意,这在古典小说传统里面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今何在并非传统文学体制培育下的写手,没有多少纯文学写作的经历,但这反倒成就了他,其天马行空的思维模式,自由出入于《西游记》文本和《大话西游》故事。这种写作,被评论家认为有着很强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打破了高雅与通俗之间的壁垒,称得上互文性理论的代表作。
同时,小说中不少被称为金句的语录,也极大影响了读者的情绪,流传最广的是:“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这种情愫可能是当时年轻群体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发出的一声呐喊。在相关论坛上,不少读者感谢《悟空传》陪伴自己度过了迷茫的青春时光,从这些文字中找到共鸣。而17年后,今何在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坦然承认,自己当年就是那样迷茫,但是心里又有一种要和命运抗争的雄心。
《悟空传》立意可谓宏大,所以能从众多网络文学中脱颖而出,成为出版的持续热点。虽然作者在“破”了之后并未“立”,要对命运如之何。也许就是这种青春的迷茫、懵懂、抗争的勇气,感染了有同样情愫的青年读者。
《悟空传》改编的电影就要上映了。文本的字里行间有着无穷的想象力,一旦影像化之后,总要是面对一些割舍,甚至对原本想象的一个破坏。电影编剧由今何在主刀,这对比小说中传达出的“反抗”意义,看上去有着一丝反讽的意味在里面:诞生于网络文学资本化前夜的作品,代表着一种朴素的精神表达的产物,在资本的操刀下,也要走上一个世俗化的道路。从另一方面看,一个有广泛读者基础的原创作品改编成为其它艺术形式:话剧、舞台剧、电影、电视,也是很自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