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评论界应引导类型文学发展
类型文学是脱胎于网络文学,题材较为趋近、读者相对固定的文学创作形式。类型文学以其故事性和娱乐性以及情节上的冲突性,利用网络新媒体等新兴平台,创作了很多深受年轻人追捧的题材作品。但类型文学也因其过分强调娱乐性和商业利益,受到文学评论界的批评。为推进类型文学的健康发展,理论批评界应加强对类型文学的关注和引导。
类型文学产生有其合理性
与精英文学相比,类型文学更注重通俗性、大众化和娱乐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白烨在《类型小说的喜与忧》(《长江文艺》2013年第7期)一文中认为,新世纪的文学“基本上是严肃文学和类型小说两大类别的分呈,甚至形成了两种写法、两种阅读的明显分野”。类型文学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催生了一批包括网络穿越小说、修真小说、耽美小说、盗墓小说等不同形式的类型文学。湘潭大学张邦卫、郑朝霞在《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基于网络的网络文学以及基于手机的短信文学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新世纪的文学传播因网络、手机的介入呈现出即时互动、双向交流的传播形态。
类型小说是类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师范大学贺绍俊在《类型小说的存在方式及其特点》(《中国作家网》2010年9月3日)中对类型小说的特点进行了四点概括,其中之一是类型小说是文学娱乐化功能的最优通道,类型小说就是在核心趣味上做文章,让喜欢这种趣味的读者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极大满足,比如侦探小说可以说是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复杂的智力游戏,而武侠小说显然是与人类的尚武精神相关的。苏州大学文学院汤哲声在《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也肯定了网络类型文学语言灵活开放、情节模式出新等优点,并从时代发展和历史进步、技术决定论的框架内肯定了网络类型小说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积极应对类型文学创作中的问题
作为市场经济与互联网综合作用下的产物,类型文学存在过分强调作品娱乐消遣功能的倾向,再加上写作者写作功底薄弱和知识储备不足,便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类型文学试图在利益诉求方面获得最大化。为迎合读者和市场需求,有的类型文学作者片面追求娱乐性、消遣性的大众审美趣味,或片面推崇腹黑或渲染肉欲,这样就难免出现某些艺术水准粗粝的文学作品。在有些方面,类型文学也存在精神萎顿和匮乏、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网络文学评论家马季在《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双重身份》(《人民日报》2014年5月13日)中认为网络文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范式,确立了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双重身份”,网络文学的问题是文学“应该如何面对文学的商业属性”的问题,脱胎于网络文学的类型文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其次,写作的程式化和技术化,损害了类型文学的创新力和想象力。鲁东大学何志钧在《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管窥》(《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2期)中认为,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写作也直接导因于网络文学的产业化运作。类型小说日益成为一种模块化的写作,很多元素被不断重复。桫椤在《类型化写作的特征与价值重估》(《创作评谭》2011年第6期)中认为,类型化写作过程中形成的隐性“创作规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也给作者和读者的想象力设定了某种限制。
最后,类型文学缺乏文化依托,审美取向不够明确。上海师范大学黄平在2013年“青年创作系列研讨·类型文学的现状与前景”研讨会上认为,文学处理的是和人的灵魂相关的问题,而类型文学的能动性非常差,基本是睡眠的文学,不触及人的灵魂问题。欧阳友权在《意义指向与价值承载》(《人民日报》2014年4月25日)中也认为,无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多么不同,只要它还是文学,还属于精神产品,那它一定是一种主体表达和文化建构,是承载了传统、蕴含了价值选择的意义赋予。如果以此为标准加以衡量的话,就不难发现类型文学中具有丰富生命体验、个性化和生活化的经典作品尚显不足。
形成批评理论话语形态创新性
类型文学凭借巧妙的故事情节和内容设计,吸引了大批读者,并在年轻一代中颇具影响力。但它同时存在着内容良莠不齐、娱乐化倾向严重等问题,因此专业评论者应在分析和研究类型文学的基础上,加强对类型文学的引导。在这方面至少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类型文学的快速发展和海量文本需要专业评论者积极去引导。程德培在“2012浙江类型文学·小说高峰论坛”上主张要宽容对待类型文学,认为“类型小说是人的生活需要,因为人是完整的人,有时候‘上天堂’,有时候‘下地狱’,比如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他喜欢看西部片和侦探小说,但同时也读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时“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发起人夏烈认为,建立此奖项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拆除偏见的藩篱,尊重各自的文学标准和文学特点,相互学习和致敬”。专业评论者既要积极地去分析和发现类型文学的价值,同时,日益发展的类型文学也需要一批年轻的、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的专业文学评论者。
其次,专业评论者要具有理论创新的素质能力。上海政法学院张永禄在《新世纪小说的类型化趋势及其待解问题》(《燕赵学术》2012年第2期)中认为,小说类型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它需要新的小说理论为其护航。从“五四”倡导文学的启蒙性,直到新时期文学之前,通俗文学一直未得到长足发展,类型文学长期以缺席或边缘的形式存在,这影响了与之相关的批评理论的发展。北京大学张颐武提出要加强类型文学的理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类型文学同样是孕育新理论话语形态的土壤,可以为批评理论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提供实践动力,专业评论者应在类型文学的研究实践中形成批评理论话语形态的独特性、创新性和完善性。
总之,类型文学作为新世纪以来出现的新兴文学,从其产生就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注意,尤其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已经成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评论界要有引导和关注类型文学的自觉意识,以此提升类型文学的思想内涵与审美品格,促进类型文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