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近两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异军突起,以Wuxiaworld、Gravity
Tale为代表的翻译网站引爆了中国网络小说在英语世界的阅读热潮。据最新统计数据和以此为基准的估计,这些网站的月活跃读者数已在400万左右,日来访量在40万左右。这些读者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其中北美读者占总数的1/3以上。
在东南亚地区,中国网络小说更是早就成为深具影响力的外来流行文化,不但重要的网文大都已被翻译,每年新翻译的也在百部以上。不期然间,中国网络文学的魅力已经散播到全世界,尤其是在没有政府和资本保驾护航的情况下,经由民间渠道在网络文化空间安营扎寨,进入了这些“老外”读者们的日常生活。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文艺与时代的内在关联。中国网络文学的“走出去”,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更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国家的兴盛与对外影响力的提高,从来都是相伴相成的事,没有30多年来中国国力的日益复兴,没有近20年来中国几百万网络小说作者的不懈笔耕,就不可能有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走红。而网络文学在本土的繁荣发展与在海外的良好势头,其中的一些新经验对我们的文化工作或许也有一定启发。
1.网络文学在中国“风景独好”。为什么文化发达的欧美没有网络文学或至少不那么兴盛?或许是我们过去太习惯“以洋为师”,对土生土长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学不大自信。网络文学当然继承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通俗小说传统和古典文化精华,但恰恰是“网络性”让中国网文跨越了国界和文化的阻隔,拥有了走向世界的力量。网络文学是文学的,也是网络的,要真正认识网络文学,就必须要把目光从那些伟大的或没那么伟大的文学传统上暂时移开,去注视游戏、动漫等网络时代的新媒介艺术。
很多“老外”读者在谈到某篇网文时,会自然谈及某个游戏的世界背景或者某部动漫的人物设定。其实,中国网络文学的诞生并不只是华语文学内部力量酝酿的成果,也是受美国和日本游戏、动漫以及奇幻文学辐射与刺激的结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时刻保持着与各种世界流行文艺的连通性。对于海外读者而言,中国网络文学首先不是中国的文学,而是网络的文学,是属于“网络人”的文学。
在西方,进入网络时代以后,欧美因为在印刷文明时代畅销书机制极度成熟,其强大的惯性到今天仍然能维持运转,即使文学开始出现边缘化趋向,网络游戏、动漫异军突起,优秀的类型小说作家也都留在纸版畅销书机制内,没有“上网”。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我们的类型小说生产机制在纸质时代没有建立起来,影视剧、动漫、游戏等电子时代本该更加“受宠”的文艺形式更是长期落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要满足改革开放之后广大中国人民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飞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优先发展最廉价最普惠的网络文学就成为很自然的选择。
借助新媒介革命的力量,中国网络文学拥有了“弯道超车”的潜力。这不只是让中国落后的类型文学率先进入了网络时代,从而具有了媒介文化的先进性,展现了文学在网络时代可能的繁荣形态。随着网络文学事实上承担起了部分主流文学的责任,成为了社会主义主流文艺的一部分,不但在这些年里“喂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青少年,参与塑造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已经成为了中国泛娱乐产业的内容高地和优质版权源头,担当起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先锋,并有可能带动整个中国的泛娱乐产业走出去。
2.满足“刚需”才能走进“寻常百姓家”。网络文学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一个极其重要的成就便是进入了读者的“日常生活”。不是我们花钱请人来看,而是“老外”自发翻译篇幅以百万字计的中国网络文学,并且不是十个八个人在看,而是十万百万人在看。它打通了民间和民众,真正走到国外普通人的生活当中,进入了千家万户。中国网络文学的“走出去”是大众的,并且是可复制的,是可以产业化的。网络文学有海量的“弹药”,20年来积累下了非常多的好内容、好作者。中国网络文学不是“单枪匹马”,而是“大神”林立,背后有一个巨大的产业,有可能被打造成可与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驾齐驱的代表国家软实力的世界流行文艺。
和以往精英文化输出方式不同,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最生猛的力量,在于其“一视同仁”地打通了海内外读者的“快感通道”。什么叫进入读者的日常生活呢?就是我看你,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而是因为你是我喜欢的。如今中国的网络用户也同样被视频、游戏吸引,但他们同时爱看小说,原因是什么?只能是因为中国的网络小说好看。同样,一群“老外”,愿意跨越文字和文化的障碍,自发翻译、追读中国的网络小说,并且迅速膨胀成为一项生意,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网络小说好看,至少对他们来说,比亚马逊上卖的拥有一两百年传统的欧美畅销书更“带感”,比伴随日本动漫文化传播已经在西方先落脚了一二十年的日本轻小说更“带劲”。古老的“类型性”与新鲜的“网络性”相结合,使网络文学具有了可与动漫、游戏相匹敌的又不可替代的“爽”。
在文化输出上其实也是一种真刀真枪的博弈。哪个国家的艺术更让老百姓喜爱,更能稳定持续地满足其日益升级的文化需求,就会更有影响力。满足“刚需”才是硬道理。
随着各方力量的关注,2016年以后的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领域和2014年之后的网络文学领域一样,不可能再是化外之地,但如何规范扶持是一个挑战智慧的命题。不胫而走令人惊喜,保驾护航却步步惊心。只有在尊重其自然发展形态和粉丝文化基础上的“良性引导”,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真正打造出国家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