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满城尽带黄金甲”带着杀气?“'满城尽带黄金甲”是谁写的?
为什么说“ 满城尽带黄金甲”带着杀气?“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谁写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满城尽带黄金甲”,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多年前一部电影的名字,而其中的《菊花台》也算是一首很经典的歌曲。其实,这个名字是取自于古代的一首诗,但是这首诗的作者并不见得有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这首诗却堪称是历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诗。全诗是怎么写的,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故事?为何说它杀气最重?
时序进入9月,辽阔的秋天在北方城市分外鲜明。枝头上树叶变黄、或红、或灰,色彩斑斓万象,与春日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不得刘禹锡会赞叹道:“我言秋日胜春朝”。
谈及秋日,菊花是秋天之花魁,那千奇百状的花色几千年来曾吸引了多少诗人,为其作诗、作词、作赋。从李商隐的“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到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再到唐伯虎的“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菊花在诗人笔下,成了秋天之精灵,更成为心底最纯情的寄托。或赞美,或描摹,无不恰到好处。
但其中有一首诗,却与众不同,反其道而行之,这首诗中的菊花不再是可人的妖娆,而是集怨气、怒气、杀气于一体,威风凛凛,杀气森森,透过纸背,读之还令人心寒。
这首诗便是出自黄巢笔下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他出身盐商家庭,少时家庭富裕。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五岁的时候便可对诗,称得上神童,文武双全。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这首诗从题目上便可看出正是黄巢考试失败后的失意之作。
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在写下这首《不第后赋菊》不久,便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
“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全诗虽只有短短的28个字,但却是字字如刀,杀气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