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写历史小说
资料查询

人文通史 长江盐运码头的变迁

2017/9/8 11:23:468150 个作者有用

  两淮盐区产盐,相传前四五千年历史。早在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就在海州、扬州、苏州以东生产海盐,产量据全国之首。古代盐运是国家税收极为重要的来源,盐税几乎占了国家税收的一半。扬州得运河、长江之利,成为两淮盐运中心,瓜洲、仪征、十二圩则是盐运的出江要道,在盐运史上具有极其重要地位。清首任两淮盐运御使李发元在《盐院题名碑记》说:“两淮税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

  扬州港为古代为全国四大港口之一,瓜洲、真州则是扬州港的两大外港。自汉代吴王刘濞捍盐通商,扬州就是淮南盐的转运基地。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沟通江淮,又有通扬运河贯穿扬州与海陵仓、仪扬运河沟通真州,扬州港成为盐运的集散中心。

  唐代扬州城南江岸有扬子津,是大运河的入江码头,淮南食盐多由扬子入江,发运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大口岸。后来江中瓜洲滩涂渐长,后与北岸相连,给盐运带来很大阻碍,江上运盐船沿江滩要绕一个几十里的大圈子才能开往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大口岸,费时费力又加大运资。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润州刺史兼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史齐浣在瓜洲至三汊河之间,开了一条25里的伊娄河、北于扬子港连通大运河,南为出江口。伊娄河与大运河连通后,运盐船只大水缩短了航程,瓜洲盐运很快兴盛起来。

  唐时,真州也是一个扬州外港,为了便于运输,扬州三汊河有一个扬州通仪征的运河,谓之仪扬运河,又称真州运河。起初主要是用于漕运。伊娄河开凿之前,也有部分食盐从仪扬运河运至真州掣验、开江。真州港江岸稳定,且地近上江,可是盐船从扬子港出江,要比从真州出江节省运程和运费。出江港口从扬子津移到瓜洲后,运程增加25里,比真州要远好多,为节省时间和盐运费用,凡往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及江南地区的盐船均改经仪扬运河从真州出江。宋代真州已成为漕运和盐运的主要集散地,顶替了瓜洲的盐运地位。

  仪征港虽然长期占有漕运和盐盐地位,但船只出江口时有淤塞,后来日渐严重。《嘉庆瓜洲志》记载,明初因仪征运盐出江口淤淀,盐船通行困难,京师南京及上江食盐通行受阻,重于瓜洲出江,并在瓜洲运河的南水关下专门筑一大坝,谓之盐坝,南水关改称盐坝门,专门用来掣验盐引和开放盐船。后来仪征港南坝至黄泥滩一带疏浚完毕,入江水道畅通,从瓜洲出江的盐船重又回到仪征港出江。

  清初至嘉道的一百多年间,淮南盐多经仪扬运河运至仪征天池掣验开江。后来日见黄泥滩淤涨,仪扬运河淤浅,大型船只难以通过,造成江口驳运费用过大,私盐猖獗,加之太平军逼近仪征,淮南盐江口行掣从仪扬迁至泰兴县口岸镇。当年仪征仪扬运河口的斗门和复闸是世界最早的船闸,原来漕盐运输的仪扬运河,1972年进行了拓浚,用于40万亩农田灌溉。同时又为引江的主干河道。

  太平军平定后,清同治四年(1865)四月于瓜洲设淮盐总栈,专门行销两淮盐引。同时筹款挑浚运盐河道,开挖新河,将出江口设在瓜洲城东三里的六濠口。淮盐总栈移瓜洲后,朝中大员曾国藩、马新贻、李鸿章等都曾莅临,瓜洲极一时之盛,名声大振。

  时至清同冶年间,瓜洲渡口发生变化。同治九年(1870)十一月,盐政李宗羲、盐运使方浚颐向朝廷禀报,说瓜洲盐栈以西地段江岸“节次坍塌,浦地极为危险”。经勘查,发现大江南岸兵滩,金山已成陆地;北岸势窄,瓜洲已一半塌入江心,瓜洲淮盐总栈已岌岌可危,迁栈势在必行。迁至何处?曾国藩派河工候补道张富年监督拓浚仪扬河,扩大运输能力。河成后,最终得同治皇帝首肯,选定仪征十二圩作为淮盐总栈新址。同治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十二圩两淮盐务总栈(简称“扬子淮盐总栈”)挂牌开业,瓜洲总栈宣告歇业。扬子总栈下设浦委厅、查舱局、毛盐局、盐务警察总局、水陆缉弘大队。民国初年,袁世凯为镇压南方各省革命军,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大量借款,以充军费、合同规定,以盐税担保。外国洋人坐镇十二圩,掌握稽核征收盐税,用来偿付外债。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十二圩一直作为有洋人坐镇的淮南盐运的中转站,正常情况下,江边有杨家码头、湘乡码头、江西码头、萧湘码头等30多个运盐码头。起先十二圩江面开阔,沿江码头直伸江而,盐斤上下十分方便;后来十二圩开始淤涨,河滩露出水面,影响盐斤上下,遂建二华里的通江栈桥(民众谓之洋桥),上铺铁轨通入江中,盐包可用铁轨车直接运到江船之上。近二十华里长的江面停泊大小江船和海轮达2000余艘,专运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大岸食盐;内河有大小驳船200余艘。江船大者装盐16000包,合1200吨,小船装千包,主要运往江苏及内河各县,光船工、水手等劳工多达四、五万人。

  十二圩港口有海运、江运、河运之利,日渐繁盛。民国年间,江滩淤和,架起栈桥;仪扬运河入江口淤塞,加以疏浚。仪扬运河的水道,要绕道仪征港、泗源沟。河道、江滩淤积,盐船绕道增加航程,便从仪扬河开新的盐河水道,直达十二圩,大大缩短了航程。

  十二圩自清同治十二年(1873)建栈设场正式开始盐运,直到民国26掉(1937)度过了60多个繁华春秋。十二圩从一个江边渔村,发展为一座拥有20万人口的盐都,有前街、后街、官街、栈前街、利运街等十余条,长达五华里。市景繁荣,商铺会馆、茶肆酒楼、剧院财场、钱庄当典,琳琅满目,比比皆是,故有“小上海”之称。当时出版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上没有仪征县的位置,而十二圩却标得非常醒目,足见十二圩已成为名闻世界的盐都。

  民国政府颁布新盐法后,淮南盐场直接凭票购买外运,不需经大运河、通扬河、仪扬河运至十二圩掣验开江。十二圩也就失去当年的辉煌,而日渐衰败了。如今,仪扬运河、仪征天池和水门、十二圩盐栈、盐池和部分古街尚有遗迹存在,并且得以保护。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

查阅资料SC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