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通史 民俗中的谐音寓意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为什么画一只“伏”在古树下的“梅花鹿”呢?原来“伏”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寓意读书就会有福、禄,先生向学生灌输功名利禄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谐音这种修辞格在我国民俗中应用非常广泛,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等场合,人们往往巧借谐音寄寓深意,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求。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许多人家将门上的“福”字倒过来贴,祈求“福到”。吃年夜饭时,家家户户餐桌上必有一条鱼,谐音“年年有余”。过年吃年糕、丸子,寓意“年年高”“团团圆圆”。正月初一拜年,许多人家都会捧出一道由红枣和板栗做成的“枣栗茶”,谐音“早利”“早早得利”。
不少地方的年轻人在谈情说爱时常送手帕作为定情之物,因为它横也是丝(思),竖也是丝(思),寓意“情思绵绵”。一旦结婚,女方定以红布裹上芹菜、韭菜作陪嫁,以“芹”谐“勤”,“韭”谐“久”,祝愿两口子勤劳致富,恩爱永久;作为迎娶的一方,则在被褥中、枕头下放上通红的筷子、饱满的红枣,以表“快快得子、早生贵子”之意。在新婚夫妇床上撒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河南等地,姑娘出嫁陪送的被子要七月做或十月做,以图“齐备”“十全十美”;拜天地时供桌上的大斗用麦麸和食盐填满,并燃上香、放上艾草,取意“有福有缘”“夫妻相爱”。在东北农村,新媳妇上车时怀里抱把斧子,“斧”“福”谐音,寓意“有福”。
庆祝生日时,把“寿”字写成圆形的篆书,五只蝙蝠围绕四周,称“五福(蝠)捧寿”。在室内张挂猫、蝴蝶与富贵花的图画,祝愿寿星“耄(猫)耋(蝶)富贵”。
生意场上的人在安排宴席时,往往上一道“发菜”,寓意“越吃越发”。不少商店的名称为“金利来”,以图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许多酒家把“发菜炖猪蹄”叫做“发财到手”,于人于己都有吉祥之意。
民间的年画、剪纸等工艺品大多借物咏人,谐音呈祥。一条鲤鱼簇拥着盛开的莲花,叫“连(莲)年有余(鱼)”;五只蝙蝠从天上飞下,叫“福从天降”;蝙蝠前画一眼铜钱,叫“福(蝠)在眼前”;柿子和如意组成“事事(柿)如意”;画喜鹊立于眉梢为“喜上眉梢”;家中安放“葫芦瓶”,以图“福禄(葫芦)平(瓶)安”;雄鸡立于石上的饰物,谐取“室(石)上大吉”;儿童骑象手持如意为“吉祥(骑象)如意”。
人们遇到不幸之事或不雅之语,往往巧借谐音讨吉利的“口彩”。如喜庆日不小心打碎物件,就连说“岁(碎)岁(碎)平安”;一旦失火,便说“火烧旺运”。中国的“茉莉”花茶因与“没利”谐音,生意人多对其敬而远之,后来商家另赐“莱莉”美名,方受青睐。
生活中,人们还用谐音来表示忌讳。船家吃饭时只说“添饭”“装饭”而不说“盛饭”;吃完鱼的一面,要吃另一面时,不说“翻过来”,而说“划过来”;船靠岸时只说“落篷”而不说“落帆”。因为“盛”与“沉”谐音,“帆”与“翻”谐音,船家最忌讳的就是“翻”和“沉”。家人朋友团聚吃梨时不分吃一个梨,因为“分梨”与“分离”谐音。朋友之间绝不会送伞,因“伞”与“散”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