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西塘
西塘小镇最主要是水乡特色建筑,特别是河边廊道和美人靠、白墙乌瓦马头墙,这是很有江南特色的,以前很多古镇上都有,后来都消失了。至于景点其实并不多,镇上名人也不多,里弄和石桥江南古镇都有,民俗化的生活气息比较浓,但也相对有点嘈杂。
西塘自然环境十分幽静,一拱如月的石桥,桨声四起的流水,青瓦灰墙的人家,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映人。小镇上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廊棚和古弄堪称“双绝”,具有别样的风韵。只是别忘了,在一处又一处诱人的景色中,留意西塘那些寻常的巷陌、寻常的人家,那才是西塘最为迷人的景色。西塘宛若一支幽幽的洞箫:深沉、幽雅,意境绵长悠远。悠然自得,温和面世。
民风习俗
"百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习俗。西塘,一个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这里有着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风情和浓浓的生活气息,原真性地保存了西塘人的生活脉络。
田歌
田歌又称吴地歌曲、子夜歌,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农村民歌,至今仍传唱于江浙沪毗邻地区,是太湖流域水乡农村生活的历史写照。田歌是中国地方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其旋律特征:一是自由,因为西塘地处水乡平原,河网交错,船行水上,对酒当歌,抒以情怀;二是清亮,优美而不失挺拔,歌词内容多反映民间故事、农事活动,如落秧歌、放鸭歌、送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西塘田歌改编的原创音乐剧《五姑娘》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奖”。
越剧
越剧是中国地方戏曲艺术之一,在西塘有着众多的兴趣爱好者,他们汇聚一起成立了西塘越剧协会,其中大多是中老年人,学越剧,唱越剧,演越剧,不仅陶冶情操,而且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每逢节日,或者庙会,或者旅游节等喜庆日子时,他们都会用越剧来助兴,不仅表演越剧名剧,而且还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越剧。现代着名剧作家顾锡东先生便是西塘人,他的代表作越剧《五姑娘》、《五女拜寿》、《汉宫怨》、《陆游与唐琬》深受人们喜爱。
七老爷庙会
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保护神,在西塘百姓的心目中,七老爷就是他们敬仰的守护神。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也就是七老爷生日的时候,当地老百姓会有隆重地庆祝仪式,庙会把七老爷的神像抬出庙门,从晚上11时许出发,经过既定的路线走,每到一处,都会迎来很热烈的欢迎,一路上旌旗飘飘,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丝竹悠扬,浩浩荡荡,直到第2天下午,才回到庙中安歇,于是开始演戏,连演三天。庙会期间,还有跑马戏,摇燥船,荡湖船,踏白船等民间文艺活动。
从农历四月初二的晚上开始,陆陆续续的香客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有些是为了赶烧头香,有些则是通宵达旦的念经、求神拜佛,祈求岁岁平安,晚上在庙内还有香客自组的社戏表演。出会定于农历四月初三清早,出会时所抬的七老爷是他的"座宫",即七老爷的塑像,出巡前,所有的绶带、轿班都守候在暖阁,时间一到,即由4名绶带抢出暖阁,同时有大批太保助威,出巡时按照既定的路线走,沿途设有"社棚",善男信女们在七老爷休息的厂棚内迎接,"社棚"内还设有供桌,摆有鸡、鸭、鱼、时令干鲜水果等祭食,这叫迎会,另外也有各色各样的役色,如起马牌、开导锣、龙虎将、红、绿、黄、白、黑五营等,各役色分别由各业议定担任,如龙虎将由绸布业,黑营由煤炭业担任,一路旌旗飘扬,调龙舞狮、打莲香等一些民间文艺汇演也会在出巡队伍中。庙会期间,在镇的各条街上,各种当地的文化活动也纷纷展开,打莲香、扭秧歌、调龙舞狮、打腰鼓、荡湖船、挑花篮,人们用不同的形式来纪念这位守护神。
建筑特色
马头墙
清代中期,徽商东进,把建筑文化也带到太湖流域,带有封火墙的建筑很快在民间流行。不同的是,当地老百姓将原来徽派建筑中平直的墙体改造成马头型,人称马头墙。古时候民间防火意识相当强,尤其是寒冬腊月,空气干燥,容易失火。安了马头墙可以削减风力,就算邻家失火,也可以避免殃及自家的房屋和财产。西塘的马头墙,有一层两层三层,甚至更多,这完全随房屋开间深浅的需要而增减马头墙层数,与主人的地位,财富并无关系。
美人靠
俗话说“美人靠靠美人,美人不靠靠不美。”据说最早的美人靠是吴王为了讨好美女西施而建的,大家看此靠的形状象不象“鹅项”?西塘方言中“鹅项靠”与“吴王靠”是谐音,有人称之为 “吴王靠”,后来此样式在江南一带的临河建筑中广为运用,美人靠也是“每人靠”,每个人都能靠!
河埠
河埠不但是人们停泊船只、交易商品的场所,也是人们日常取水、洗涤物品的所在。主妇们在这里浣衣洗米,在这里张长李短。即便家家都有自来水,依然有镇民们尤其是年长者,喜欢并习惯使用河水。比如洗床单,用木槌重重地捶上一阵后,投在河里大力甩动漂洗,又快又节省。以前买东西极为便利,只要听到河道中货船上的叫卖声,走下河埠,上船讨价还价,成交后提着东西回屋去。还有更省力的,有些主妇在小楼上用绳系着个篮筐,把钱放在里面吊下去,成交后再把菜果和油盐酱醋吊上来。这种足不出户的采购方式,只有水乡临河的人家才有。
船鼻子
河埠与船只的关系密不可分,稍加留意您就可以发现河埠旁的岸壁上,砌有系船缆绳的孔眼石,用于固定船只。这就像绳子穿在牛鼻子上一样,所以孔眼石就被称作:“船鼻子”。最初船鼻子只讲究实用,久而久之也开始讲究美观,往往被雕琢成如意、花瓶、暗八仙等纹样,极富传统文化情趣。
系缆石
系缆石状似石莲花,埋入土中,形似莲花桩,这是供过路舟船停泊系缆,一个缆石上可同时拴几根缆绳,这也是古代镇上为数不多的几种公用设施之一。
花墙
它是用普通的瓦片组搭而成的。一般位于天井或院子的围墙墙体的上部,用来通风,既美观又实用。
高阶沿
明清时期的大户人家特别临河的人家讲究财不外露,有“小小蟹洞里能摸出个大螃蟹来”所比喻的建筑特点。但如果稍加留意,人们往往在大门口就能观察到主人身分或身价的特征。在明代,建筑用石一般用青石,但到清代,由于“青石”的“青”与“清朝”的“清”同音,改用毛石。西塘镇内有的人家门前阶沿有一尺多高,就是因为明代时的门前用青石铺地到清代再用整条毛石盖上去形成的。
观音兜
西塘全镇几乎找不到屋顶上张扬的飞檐翘角,处处显示出平民文化元素。大多房屋的顶都是最简单的呈人字形的硬山顶。在清代,新造房屋要交税,纳税的标准是正梁,几根正梁交几份税。要是想扩大面积又不交税就只有想办法,西塘人很聪明,建房就用硬山顶,只需一根正梁,然后东西厢房一般是单屋面落水,没有正梁。一些考究的人家把边墙建得很高,甚至高出屋面与屋顶。把这部分高出的墙顶端做成漂亮的圆弧状,犹如观音像兜的头巾,很具风韵,人称观音兜。
花窗
花窗的结构有多种,常见的为各种格子图案,也有格子上再雕另外花样或吉祥图案的。这是当地人思想上保守与开放的矛盾体现,在人们刚开始用玻璃的时候,总觉得家里的东西和全家的生活全部暴露在别人面前不妥当,但又非常想赶时髦,所以出现了在玻璃窗上再用木格子作掩饰。
瓦当
瓦当位于檐口,在底瓦和面瓦终端都设有瓦当,下瓦端叫滴水,上瓦端叫“猫头”。瓦当俗称“筒瓦头”或“瓦头”。西塘的明清建筑很多,现存民居建筑上的瓦当最早的约在明末清初,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瓦当图纹十分丰富。西塘所在的嘉善,粘土质地细腻而粘韧,制成砖瓦后呈黛青色,相互叩击,声音悦耳,其砖瓦在明清时期就有名声。多少年来,许多建筑物都消失了,而瓦当—中国传统建筑物上一个极小的构件,却留了下来,成为社会历史和地方风情习俗变迁的记载。
瓦当是在瓦片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屋面瓦垅下端的兼有装饰和护椽功能的特殊瓦片就称为瓦当,其花形图纹最初出现的是万年青,承袭了老瓦当的“延年”、“万岁未央”的文化内涵,后来出现了莲花、芙蓉等。莲花瓦当多用于寺庙和坟屋,芙蓉多用于一般民居。西塘的民居瓦当典型的有以下几种:四梅花檐头瓦当、蜘蛛结网檐头瓦当、民国开国纪念币瓦当等等。瓦当虽然不起眼,但不同的图案、纹花、形状、材质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的浓缩和积淀。
西塘住宿特色
古宅类
最能体现江南古镇的古韵特色。景区内的明清古宅多位于深巷内院,庭院幽深,一切陈设皆为老古董,虽然不临水,但宅院宽大,可深切体会古镇望族的古韵生活。十分安静,价格也是最便宜的。睡着百年雕花床,闻着空气中氤氲着的水乡气息,渐渐沉睡,令人陶醉。西园雅居、慎德堂都是明代典型的江南大宅建筑,是古镇西塘望族王家的宅第,西园雅居在景点西园的西侧,宅内随手拈来都是古董,老板重情讲信,住在西园景观房内,能免费观赏西园景点的美景。慎德堂的堂内乐器遍布,常有乐友切磋;陈家老宅(青年旅社)前酒吧(酒吧临水)后宅院,夜间魅力四射,住宿在酒吧后的院落中,十分安静;尊闻堂本身是个景点,藏在石皮弄内。堂中的“百寿图案”为全国古迹;如意楼客栈是由古宅装修而成的,住如意楼的话,参观“醉园”免费;桐村客栈是建于清雍正年间的老宅,老板为民间艺术家,有双手写字的绝活,这些客栈都是西塘景区内最具有古韵特色的客栈,在驴友中的口碑都不错,在乡游网上预订较为可靠。
临水类
依水而居,富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此类客栈的特点:一般由民居改造而成的,房屋低矮,房间空间不大,中心地段(永宁桥与环秀桥之间)的临河房间较有观景的价值,尤其是西街上的临河房间才是真正的依水而居,但房价颇高、不实惠。网上介绍多数临水客栈多为靠近河边,但并不真正临水。价格还算适中。
宾馆类
富有现代气息的特色。
此类客栈的特点:有的建造在景区外,一般规模较大,以双人标准间为主,能同时容纳几十人团队的客栈。如:西塘宾馆、来凤客栈等。这些客房平时价在70元~100元左右,周末和节假日有所提升,在乡游网上预订较为可靠。
特别提醒的是:面包车或三轮车会以低价或其它为诱饵拉游客上车,然后给游客介绍客栈,实质上是为了拿取介绍客栈的回扣,所以请游客们事先联系好客栈老板来接站为佳。
西塘小吃
特产:嘉善黄酒、粉蒸肉、八珍糕、芡实糕、“六月红”河蟹、麦芽塌饼、薰青豆、大头菜、馄饨老鸭煲。
小吃:芡实糕、麦芽糖、绿豆汤、豆腐花、大,小馄饨、熏青豆、扎肉、一口粽、桔红糕、臭豆腐、鲜肉烧卖、霉干菜烧肉、椒盐南瓜、馄饨老鸭煲、肉末野开花、白斩鸡、马兰头、白水鱼、蝉衣包圆、西塘天下第一面。
1.麦芽塌饼
是西塘千年风俗之特色时令点心。麦芽塌饼是以糯米粉、黑芝麻、赤豆、核桃仁、白糖,并配以中草药佛耳草、麦芽为原料,采用传统手艺精制而成。口感柔软、不粘不糊,佛耳草香气浓郁,诱人食欲,并能够消食降脂、延年益寿,是赠友敬老之佳品。
2.芡实糕
芡实:属水生睡莲科植物既有健脾胃的功效 、把芡实粉碎加糯米粉做成糕就是西塘芡实糕的特色,西塘平安堂糕店把芡实糕做成多种口味,且口味独特,有加核桃、芝麻、薄荷、跟人家不一样的是在芡实糕中加入花粉和蜂蜜使芡实糕口感更软更糯,桂花口味和花粉蜂蜜口味的是最糯最最好吃。西塘芡实糕大都可以先品尝后购买,芡实糕具有健脾胃固肾功效,药食同源、老少皆宜。
3.桔红糕
桔红糕把桔子汁和糯米粉做成一粒一粒小小的像小汤圆一样中间有一点点橘红色,软软糯糯的。
4.荷叶粉蒸肉
古镇的传统名菜,五味调百味香。采用适宜的五花肋肉、五香炒米 粉、豆腐衣和新鲜荷叶,配上丁香、八角、酱油、甜面酱等调料精制而成,此菜风味独特,肉质酥糯,清香不腻,既可下酒,又可作点心,且充分发挥荷叶解暑清热,散淤止血的药理作用。
5.西塘天下第一面
面条是作为一种平时换口味的点心,所以做面条都特别讲究辅料的搭配,常常会加入很多东西,如肚片、鳝丝、牛肉等,做好的面料多、鲜味足、营养丰富。西塘人做面条更是出了名的讲究。做面条要用两口锅同时烹制,一口锅用来煮面,一口锅用来炒制辅料,西塘人常用的辅料是肚片、鳝丝、自制的爆鱼等。煮好的面放入另一口锅和肚片、鳝丝等加水再一起煮 2-3分钟。出锅后的面条,汤汁鲜浓可口,面条筋斗。
6.嘉善黄酒
西塘人历来爱喝点黄酒,因此,在西塘历史上有过许多大大小小的黄酒作坊。如今全国最大的单个黄酒生产企业----嘉善酒厂就坐落在西塘镇的北部,该厂严把质量关,生产的花雕、善酿、黄酒等汾湖系列二十多个品种酒性温和、酒味醇润、口感独特。
7.八珍糕
八珍糕选用山药、茯苓、芡实、米仁、麦牙、扁豆、莲肉、山楂等八味草药以优质糯米粉、白糖精制而成。此糕青黑发脆,初以能消小儿疳积而走俏,后由于选料考究、加工精细、口感香甜,且益脾胃,成为江南名点。
8.“六月红”河蟹
六月红是指农历六月的夏天所产的河蟹。“六月红”的蟹身只有鸡蛋那么大,蟹肉鲜嫩、蟹肪滴油、壳薄,放入清水一蒸就变绯红,故此得名。在杭嘉湖一带还流传“穷再穷,不忘六月红”的俗语,那是对“六月红”河蟹的赞美。
9.馄饨老鸭煲
馄饨老鸭煲是一道西塘的土菜,据说是这裹的烧窑工发明的,因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于是窑工们就地解决,在窑裹炖起了老鸭,但光光是鸭肉,又吃不饱,便有窑工在煲里加入馄饨,既可以充饥,又补充了营养,一举两得,馄饨老鸭煲便在窑工中间传开来,后来西塘百姓的餐桌上也出现了这道菜。
10.清蒸白丝鱼
“鱼米之乡”西塘水产资源特别丰富,阡陌之间鱼塘星罗棋布,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有汾湖。生养其中的白丝鱼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西塘美食谱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