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宋词与亭台楼阁
宋词与亭台楼阁
亭台楼阁,属于中国传统建筑。它们或面对巍巍群山,或俯视浩浩江湖,或融于园林之中,或踞于市井之上;有的高大壮观,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华美辉煌,有的简易朴实。但无论形式如何、位置怎样、都显示出民族的人文特征和风土人情。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表述着人的生活现实和感情语言;作为一种环境,不仅供人居住,而且为人们提供了观赏风景、探幽寻古的适当场所。特别是亭台楼阁,高耸挺立,攀登时会产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心理;一旦登临极目,则可以“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这时,青山碧水,蓝天白云,莺歌燕啭,风啸猿啼,无不入目入耳,如见如闻,缘情之心油然而生。登临者神与物游,思与境谐,必然为自然界的巨大生命力所倾倒。如果又融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加之人世沧桑、时代风云,那么当他俯仰上下之际,自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怀古伤今,感慨不已。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文心雕龙·明诗》)这种情况下的亭台楼阁,进入了人的精神活动领域,起着引发思维的积极作用,催化了蕴积于胸的意绪心态,提供了抒情写志的恰当媒介。于是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出来,形成了中国文学中亭台楼阁一类题材。这类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建筑本身的描述和赞美;一种是借建筑为契机,抒发登临者的情志,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后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