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字词句篇描写
资料查询

人文通史 称呼称谓大全

2017/4/17 13:12:537200 个作者有用

  称呼称谓大全

  简单的:

  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很全的:

  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 ,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

  7、考**

  “考”和“**”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后仍可称为考**,但生前不再称考**,考**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而且,考**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

  8、夫妻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 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 ,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

  (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室”、“君”、“夫人”、“娘子”、“浑家”、“内”、“老婆”、“婆娘”、“太太”等来称呼。

  9、与丈夫相关亲属

  (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

  10、与妻子相关亲属

  (1)岳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称。

  (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

  (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

  (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为“内兄”、“内弟”、“妻兄”、“妻弟”等。

  (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内妹”。

  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

  (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

  (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

  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

  (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

  13、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2)女:对女儿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令嫒”、“闺嫒”。

  (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子女,又称“养子”、“养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

  (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

  (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姑爷”、“姑老爷”。

  (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儿”、“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

  (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姓还可称为“外孙女”。

  一、家族长辈称谓(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

  曾祖父、母——曾孙、孙女

  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孙媳

  太奶亲(丈夫的曾祖母)——曾孙媳

  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

  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

  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

  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

  祖父、祖母(父亲的父母)——孙、孙女

  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孙媳妇

  伯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侄孙、侄孙女

  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

  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

  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

  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

  翁亲、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

  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

  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

  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

  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侄女

  宗伯、叔(同姓与父同辈者)——宗侄、宗侄女

  叔翁、婶亲(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

  二、亲戚长辈称谓

  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

  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孙、曾侄孙女

  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内侄孙、内侄孙女

  祖姑母(祖父的姐妹)——侄孙、侄孙女

  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孙、外甥孙女

  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孙、外甥孙女

  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孙、姨甥孙女

  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

  姑丈(父亲的姐妹父)——内侄、内侄女

  姑母(父亲的姐妹)——侄、侄女

  表伯、姆(父亲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

  太外祖父、母(母亲的祖父、母)——外曾孙、外曾孙女

  外祖父、母(母亲的父母)——外孙、外孙女

  外伯祖、外姆婆(母亲的伯父、母)——外侄孙、外侄孙女

  外叔祖、外婶婆(母亲的叔父、叔母)——外侄孙、外侄孙女

  舅父(母亲的兄弟)——外甥、外甥女

  舅母(母亲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

  姨丈(母亲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

  姨母(母亲的姐妹)——襟侄、襟侄女

  太岳父、母(妻的祖父、母)——孙婿、孙女婿

  太伯岳、母(妻的伯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

  太叔岳、母(妻的叔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

  岳父、母(妻的父母)——女婿

  伯岳、母(妻的伯父、母)——侄女婿

  叔岳、母(妻的叔父、母)——侄女婿

  姻伯丈、姆(妻的从伯父、母)——姻家侄婿

  姻叔丈、姻婶(妻的从叔父、母)——姻家侄婿

  姻伯、姆(妻的堂伯父、母)——姻家侄

  姻叔、姻婶(妻的堂叔父、母)——姻家侄

  三:家族平辈称谓

  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

  兄嫂(哥哥的爱人)——夫弟、夫妹

  弟妇(胞弟的爱人)——夫兄、夫姐

  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

  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妇

  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妇

  夫弟(丈夫的弟弟)——嫂

  弟妇(丈夫的弟媳)——嫂

  爱妻(本人的妻子)——夫

  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荆、妻

  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

  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

  从兄、姐(伯、叔的女儿)——从弟、妹

  从弟、妹(伯、叔的女儿)——从兄、姐

  夫从兄(丈夫的从兄)——从弟妇

  从兄嫂(丈夫的从嫂)——从弟妇

  从弟(丈夫的从弟)——从兄嫂

  从弟妇(丈夫的从弟媳)——从兄嫂

  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妇

  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妇

  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

  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

  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辈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

  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辈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

  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内弟、内弟妇

  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内兄、内兄嫂

  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

  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

  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内弟、表妹

  内兄、嫂(妻子的哥、嫂)——内兄、嫂

  内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

  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

  姻兄、弟(妻的从兄、弟)——姻兄、弟

  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

  老太姻翁、姆(亲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妇

  太姻翁(亲家的父亲)——姻侄、姻侄妇

  太姻姆(亲家的母亲)——姻侄、姻侄妇

  姻伯翁、叔翁(亲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

  姻伯姆、叔母(亲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

  姻翁(亲家)——姻弟

  姻姆(亲家姆)——姻室

  姻兄(亲家的兄弟)——姻家弟

  姻仁兄(亲家姆的兄弟)——姻家室

  姻家兄(亲家的从、堂兄弟)——姻家弟

  姻侄(亲家的堂、侄儿)——姻家伯、姻愚叔

  姻伯祖(兄弟妻的祖父)——姻家再侄

  姻叔祖(姐妹丈的祖父)——姻家再侄

  姻伯、姆(兄弟的岳父、母)——姻侄

  皇族称谓

  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称"始皇帝",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

  万岁 皇帝的代名词,一种说法认为在朝贺时对君主经常使用,久而久之,便成了皇帝的尊称;另一种说法认为是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华山后,由他开始用"万岁"自称,而相沿下来的。

  天子 古代君王的尊称。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指皇帝。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

  皇后 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太上皇 帝王尊其父为太上皇;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并自称太上皇;天子之父参与国政,称太上皇帝。

  皇太后 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皇太子 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常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清代自雍正以后不立皇太子。一般称预定继承君位的长子为"太子。

  贵嫔 嫔妃的称号。汉元帝时始置,原为妃嫔中之第一级。自魏晋至明均设置,但地位已经下降。

  昭仪 嫔妃的称号。三周魏文帝时始置,仅次于皇后,晋及南北朝多沿置。

  才人 嫔妃的称号。始设于晋武帝,自南北朝至明多曾沿置。唐制,才人初为宫中之正五品,后改正四品。

  贵妃 嫔妃的称号。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

  七子 女官名,位在美人、良人下,在长使少使上。

  良人 西汉嫔妃的称号。

  美人 嫔妃的称号。

  贵人 嫔妃的称号。东汉位次于皇后,清代贵人已降在嫔妃之下。

  世子 帝王的正妻所生的长子,也称太子,清代则封亲王的嫡长子为世子。

  孺子 太子嫔妃名,太子有妃、良娣、孺子,共三等;古代贵族的妾也称孺子。

  太孙 皇帝的长孙称太孙。历代王朝往往于太子殁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

  公主 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

  翁主 汉代制度,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驸马 皇帝的女婿称驸马,非实官。清代称"额驸"。

  帝姬 古代对皇帝女公主、姊妹、姑母等的称呼。

  闽南亲戚的称呼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亲戚之间,有一套尊老爱幼、重视辈分的称呼。

  闽南人的亲戚称呼有自己的语言特色。称呼前加“阿”字,是闽南话的特色之一。如:阿爸、阿母、阿姑、阿姨;称呼祖父母,闽南人不叫爷爷、奶奶,通俗称阿公或安公、阿嬷或安妈。

  闽南话对妇女亲戚的称呼,口头与书面差别较大,多数用民间俗称。伯母称阿姆,叔母称阿婶,舅母称阿妗,妯娌称同姒(dang sai)连襟则称同门。

  亲戚是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中国古代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你父亲的妹妹是你的姑姑,她的女儿是你的表妹(或表姐),她的丈夫你应该叫表妹夫(或表姐夫)

  你姑姑的儿子是你的表哥(或表弟),他的妻子你应该叫表嫂(或表弟妹)

  你母亲的哥哥是你的舅舅,他的儿子是你的表哥(或表弟),他的妻子你应该叫表嫂(或表弟妹)

  你舅舅的女儿是你的表姐(或表妹),她的丈夫你应该叫表姐夫(或表妹夫)

  现在的人,一般都不知道对一些亲戚的称呼了,包括一些年纪比较大了的都搞不清楚,更何况那些青年人。如果,叫错了称呼,往往是会被别人笑话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打了败习。

  现就我所知道的部分,介绍一下。

  在亲戚中,一般是按照父母两个大的部分构成:

  一方是自己父亲这方的亲戚,和父亲同辈的(父亲的兄弟姐妹或者是堂兄弟姐妹)一般都称呼为伯、妈(叫妈的爱人是大于父亲的,这就要喊大妈或者喊二妈须按排行喊)、叔、婶、姑妈、(大与父亲的喊姑妈、也要按排行称呼)、姑(小于父亲的喊大姑、二姑或幺姑)、姑爹,或者称呼为表伯、妈、表叔、表婶、表姑、表姑爹(爷爷奶奶的侄子们)。

  另一方就是自己的母亲在一方的亲戚,与母亲同辈的(母亲的兄弟姐妹或者是堂兄弟姐妹)一律称呼为舅、舅妈、姨妈、(大于母亲的称呼)姨(按排行)姨爹,或者称呼为表舅、表姨(家公和家家的侄子们)。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无论对方年纪有多大,应该按照主要亲戚的排行来称呼。例如,如果你的最小的姨,嫁了一个比你的父亲还大十几岁的男人,那么,你依然要称呼他为小姨爹;假如,你的大伯娶了一个比你的父亲还小十多岁的女子,你也要称呼为大妈。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

查阅资料SC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