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通史 四大名著由来
1949年之前,没有“四大名着”之说
在中国,用“四大名着”指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常识从建立到流传,至今不过数十年而已。
古人有把若干个人或若干部作品放在一起,冠上一个总称的习惯。比如明朝时,王世贞将《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列为所谓“宇宙四大奇书”,冯梦龙又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称为“四大奇书”。到了清朝,金圣叹评“天下六大才子书”,包括《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研究白话文学史的胡适则说,“吾国第一流小说,古唯《水浒》《西游》《儒林外史》《红楼梦》四部……”这几种说法中,没有一个同时列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书。
简言之,1949年前,并没有“四大名着”这一说法。
1949-1966年,四本书印数很大,但仍没有“四大名着”的说法
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由冯雪峰任社长、总编辑。他上任之初,提出四项出版计划,其中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名着及民间文艺”。随后,配有出版前言、注释条目,并由沈尹默题写书名的《水浒(七十回本)》(1952年9月)、《三国演义》(1953年11月)、《红楼梦》(1953年12月)、《西游记》(1954年6月)相继问世。
在《水浒》出版后,“《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各大学、中学、报馆、图书馆、研究所,甚至一些演剧队都纷纷邀请该书的责任编辑聂绀弩去做报告,北京旧书摊上早曾廉价抛售的古旧小说,价钱顿时提高了,人们普遍议论,‘看来共产党还是需要过去的文化的’。仅仅《水浒传》一书的出版,就改变了社会上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糊涂观念……”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的短评,名为《庆贺<水浒>的重新出版》。
这几本书在当时能点校刊印,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1953年7月,在中科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学组的会议上,郑振铎转达周扬的指示:“及早把最流行的小说如《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全面地介绍出来,即重新出版。”但《金瓶梅》直至1985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点校版。《金瓶梅》被冷落,与毛泽东的态度有关,如其所说,“《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
依照相关统计,1949年10月—1966年4月,《水浒》印了267万册、《三国演义》印了646万册,《西游记》印了379万册,《红楼梦》印了284万册,是当时古典文学类图书中印量最大的几种。④由此可见,这几部古典小说的出版,在当时确实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文革”期间,这四本书被特许出版,渐有“四大着作”之称
至“文革”爆发,图书出版被严重影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几部古典小说也在封存和不允许发之列。针对这种不正常的出版状况,1971年7月,周恩来在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上做出批示,“有的地方把封存的图书都烧了,我看烧的结果就是后悔,应该选择一些旧的书籍给青少年批判阅读,使他们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来的……把《鲁迅全集》和《红楼梦》《水浒》等古典名着封起来干什么?这不是滑稽得很吗……有些旧书可以重印,图书馆应该清理、开放。”在这里,周恩来提到《水浒传》和《红楼梦》时,使用了“古典名着”这个词。
得到风声的沈从文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如今年能度过夏秋三关,到四史印出发行时,和传说廿八种旧书解禁中《三国》《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四大着作,为加点新注解供编注参考,倒比较近于实事求是。”沈从文将这几本书称为“四大着作”,与“四大名着”的说法已比较接近。
不久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央要求各地书店投放《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以显示中国图书市场的繁荣。然而,此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新华书店总共只存有这四部书3800多部,不敷使用。于是中央通知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将这些书向尼克松将要访问的北京、上海、杭州分别投放1000部、700部、400部,其他15个城市各发20—50部,并规定“只卖给外国人,不供应国内读者”。
这种做法引起了一些不好的反响。周恩来指示:“马上通知上海、杭州,不能那样办,那样办是错误的。如果没摆出来就不要摆了,已摆出来,卖光算了。”这几部小说随即重印,至1972年4月,《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印了20万部公开发行;到年底,这四部书共计印137万部;1973年,《红楼梦》又加印50万部,依旧供不应求。1972年以来,内地还从海外进口了大量古旧书籍。以“四大着作”为例,仅1973年春节后半个月就邮寄6909部;1973年10月12日—20日邮寄11190部。
1975年8月14日,毛泽东要求,对《水浒传》“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都要出。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前面。”15日凌晨,国家出版局就收到姚文元传达的指示,很快北京、上海等各地,出版了大量各版本的《水浒传》。由于“书荒”的原因,“四大名着”几乎成了人们的必读书。在“1978—1984年期间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书”的调查结果中,位列前三名的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排在第五名。
及至80年代,“四大名着”的说法才流传开来
上世纪80年代,“四大名着”的说法已经流传开来,如1981年出版的郑国铨等编着《文学理论》一书中,说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四大名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将纷纭繁复的生活事件……组织在一个完整的大厦之中。”1983年红旗杂志文艺部编的《论文艺与群众》中,收有一篇署名田丁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论》,说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所以成为古典文学四大名着,同它们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是分不开的。”
使用“四大名着”名义出版这几本小说,则是90年代以来的文化现象,较早的有《漫画四大名着》(长征出版社,1995年)、《中国古典四大名着(合订珍藏本)》(海天出版社,1996年)等。进入21世纪,在名字上加冠“四大名着”的书,从小说丛书到研究论着,就更是汗牛充栋了。
简而言之,“四大名着”这一说法是1949年后,伴随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几部书的大范围传播,才逐渐出现并深入人心的。也就是说,这几本书被称为“四大名着”,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古典小说中水平最高的作品,只不过是因为种种原因,它们的读者最多,而约定俗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