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战争 小说中常出现的枪支
经常会有小说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枪,比如末世组队打僵尸用枪,男主女主混黑道用枪,但是那么多枪支,好像总有几款特别受作者欢迎,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出现频率特别高的枪支是由苏联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 Тимофеевич Калашников)设计的自动步枪。AK是(“自动步枪”的首字母缩写)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制造的自动步枪。是苏联的第一代突击步枪。
属于突击步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步枪相比,枪身短小、射程较短,射击距离保持在近战300米,适合较近距离的突击作战的战斗。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通过活塞推动枪机动作。回转式闭锁枪机。7.62mm口径,发射7.62×39mm M1943型中间型威力枪弹,容量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的保险非常有特色,从上至下一般突击步枪都是“保险,半自动,全自动”,而却是“保险,全自动,半自动”。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士兵们总会把快慢机扳到底,扣住扳机不放而射出全部枪弹,则只会打出一发,大大节约了子弹提高了安全性。的枪机动作可靠,即使在连续射击时或有灰尘等异物进入枪内时,它的机械结构仍能保证它继续工作。可以在沙漠、热带雨林、严寒等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保持相当好的效能。据说在越南战争中把它放入水中几个星期然后从水中拿出来上膛后仍能射击。而且它的火力大,适合短兵相接。结构简单,分解容易;容易清洁和维修,勤务性好;操作简便,经久耐用。
如果说美国畅销全球的形象产品是可口可乐,那么,俄罗斯畅销全球的形象产品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有一个选项就是——AK47。
关于AK47,有这样一种说法:黑市买卖中的枪械价格可以说是标志某地区暴力冲突严重与否的风向标。在社会比较稳定的地区,AK47的价格大约在230到400美元之间;如果价格低到100美元左右,这可能表示,该地区的冲突状态突然停止了。如果AK47的价钱高到1000美元以上,则标志着该地区的冲突漫长而持续,而且正在进行。
苏联将АК-47系列步枪及其及制造技术输出到世界各地。由于АК-47和其改进型令人惊诧的可靠性,结构简单,坚实耐用,物美价廉,威力巨大,使用灵活方便,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甚至西方国家的军队或者反政府武装都广泛使用的АК-47系列步枪。某些地区冲突的各方都非常信任并使用АК-47。另外,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其中包括东德(仿制型号为Mpi-47),前南斯拉夫,匈牙利,中国(中国特许生产型长时间被称为56式冲锋枪,56式突击步枪等),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埃及、古巴、朝鲜等,进入21世纪它仍旧在生产。АК-47的设计思路也影响了以色列、芬兰、中国等多个国家步兵轻武器设计:如以色列加利尔突击步枪、中国的81式自动步枪,56式突击步枪。АК-47系列步枪是使用最广泛的步枪武器之一。其广泛程度在轻武器历史上可能只有毛瑟步枪和柯尔特左轮手枪可以相比。AK-47约生产2亿支,共装备了53个国家的军队,有5个国家把它画到了军徽上,所以卡拉什尼科夫因为АК系列步枪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被誉为“世界枪王”。AK47突击步枪虽然被公认为是一把好枪,是20世纪步枪行列中最耀眼的明星,但其缺点颇多,从性能方面说,它也存在着许多不足:AK-47枪管缠距偏小、M43弹的弹形欠佳、枪弹撞击目标时过于稳定,破坏效果不理想。由于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枪机框后座时撞击机匣底,枪管较短导致瞄准基线较短,瞄准具设计不理想等等缺陷,影响了射击精度,300米以外无法保证准确射击(当然300米外如果不装瞄准镜,根本无法正常瞄准),连发射击精度更低,而且AK-47抛壳抛得很远,将近2米,在实战中容易暴露射手位置!实际上它可以满足以遭遇战为主的较近距离上突击作战的要求。子弹出膛时,枪管末端会有微小颤动,导致射击精度下降,有时士兵会抱怨为什么在连续射击时射击精准很差,直接击中目标的机会很少。M43弹的飞行轨道不稳定。没有技术改进的AK-47在现代战争中已经过于落后了,这就是前苏联在1974年以后大规模撤装AK-47换装成AK-74的主要原因了。
实际上卡什拉尼科夫在54年就开始改进AK-47第三型最终定型为AKM,并于59年装备部队使用。所以大家在电视网络里看到的大部分是AKM而不是AK-47 。
点击查看原图">描述加特林加特林不是特指某一型号机枪,而是机枪品牌加特林机枪是由美国人理查德·乔登·加特林创作(Richard Jordan Gatling,一译格林,故此枪也被译作格林机枪或译盖特机枪/机炮) 在1860年设计的手动型多管机关枪,是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后,加特林机枪输入中国,当时称其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1963年经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改良后每分钟可发射6000发子弹(M134型速射机枪)。 它的尾部封闭并装有撞击火帽。射手通过摇动曲柄带动沿圆周均匀排列的枪管。其特点为射速快,威力大,并且可以在一分钟内打出上千发子弹。
加特林自动原理,即左轮枪式转膛发射原理,它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枪管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射击。加特林机枪是机械式的,最初枪管转动需要由人力转动摇把,后来改进为由电动机来完成。其优点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枪管可加速冷却,主要缺点是体积、质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机枪主要是用于航空,因为战机飞行速度快,每次射击的时间通常不到1秒钟,为了有效的命中并摧毁目标,就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最大可能的发射足够数量弹药,用速度来弥补精度。反过来,装备给步兵就非常不合适。首先,步兵极其有限的运载能力,会把加特林机枪笨重的缺点进一步放大;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谁会排着队等你把1000多发子弹打完?),射速高并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径只有7.62mm,对付像悍马一类的目标都比较吃力,如果换成12.7mm的 M2HB勃朗宁,一个连射基本就残了。 而对付单兵目标,精准急促的点射更为有效;最后,加特林惊人的弹药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优点在这里反而成为缺点。'700')this.width='70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描述:加特林。jpg掌心雷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1904年,勃朗宁以M1903为基础,开发出了第一支袖珍型(Pocket Model)自动手枪——M1906,发射6.35×15.5mm半底缘自动手枪弹(0.25英寸ACP),并于1906年正式投产。其成功设计使之成为后来大多数袖珍自动手枪的“典范”和“模板”。
该枪仍然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机构,结构简单,只有33个零件,可迅速不完全分解为套筒、枪管、复进簧及其导杆、击针和击针簧组件、套筒座、弹匣、连接销等7个部分。它延续并改进了在M1903上应用的一种新型结构,即在枪管下方设计了3个肋状闭锁凸笋,从而有效地与套筒座相扣合,使得分解非常容易——将套筒向后拉到位,使手动保险卡入套筒左侧前部缺口,然后将枪管向抛壳窗方向旋转90°,使凸笋释放,左手握住套筒并拔下保险,将套筒向前取下,再将枪管转回原位,使其尾部向下脱离抱弹槽,即可向后抽出枪管。此外,击针兼有抛壳挺的作用,击发后,套筒后坐到一定位置时,击针先停止运动,并与抽壳钩配合,将弹壳向右后方抛出。
特点:该枪尺寸较小,全枪长仅114mm(4.5英寸),比成年男性的手掌要短得多,即使握在手中也不引人注目,故解放前在我国被称为“四寸勃朗宁小手枪”或“掌心雷”,也有称其为“对面笑”的,取其隐蔽性好,可以攻敌不备之意。枪身宽约25mm,体积只比一包香烟略大,紧急情况下在衣袋内即可直接射击。该枪质量较轻,空枪质量350g,带一个实弹匣质量仅400g,因此还颇受上流社会淑女的青睐。
该枪在细节设计上独具匠心。全枪外形比较平滑,没有凸出的棱角,固定式缺口和准星全部隐藏在套筒顶端长槽内,扳机也采用平板状,不会因钩住衣袋衬里而影响出枪速度。该枪的另一特点是非常重视安全性,设有三重保险,在膛内有弹的情况下携行也十分安全:一是弹匣保险,未装弹匣时可锁住扳机,不能击发;二是在套筒座左侧后部有手动保险,将其拨入套筒后方缺口内即为保险状态;另外还设有握把保险,只有在正确握持并挤压到位后,扣动板机才能释放击针。此外,弹匣扣不是像通常一样设在枪身侧面,而是设在握把底部后方,向后推动即可将弹匣取出,可避免操作时弹匣意外脱落。'700')this.width='70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描述:掌心雷。jpg沙漠之鹰沙漠之鹰,于1980年由MRI发布;原型枪则在1981年完成;而最终定型则是在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在经过数以千计的射击试验之后,第一把具有完全功能的0.357口径沙漠之鹰终于面世。一出现,这款0.357就成为了收藏家和枪械爱好者疯狂追逐的对象。在1986年一年内,IMI特别生产了1000把珍藏版0.357沙漠之鹰;包括100把金版、400把银版、500把铜版,均标号为0.357。每把珍藏版的0.357沙漠之鹰都由一个桃木盒包装。
1979年,在马格南研究公司有三个人想要研制出一种发射0.357马格南左轮手枪弹的半自动手枪,当时他们的研制计划名称为“马格南之鹰”(Magnum Eagle)。这三个人是J. Lindig、J. Skildam和H. Z. Skildam,而马格南研究公司的创办人——B. White负责技术的细节和开发马格南之鹰的设计目的是作为靶枪和狩猎手枪。第一把原型枪在1981年完成并在1982年公布,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回响,这种0.357口径马格南的半自动手枪巨大的威力和漂亮的外形引起很多射手的极大兴趣。然后,马格南研究公司需要寻找一家大公司来生产这种手枪,不久就找上了IMI。这种手枪在1983年开始以IMI生产的“沙漠之鹰”的形式开始生产和销售。不过直到1985年,0.357口径的沙漠之鹰才正正式式出现在美国手枪市场的售货架上。
在1985年,沙漠之鹰的 膛线被改成多边形,以提高精度。1986年,MRI推出了一把0.44口径的沙漠之鹰;这简直是一把完美的手枪,也是第一把0.44口径的半自动大口径手枪。
1987年,0.41口径的沙漠之鹰投产,以填补市场空白。1989年,沙漠之鹰进行了标准化定型,称为“Mark Ⅶ”标准内容是:大型安全锁、两段式板机等虽然沙漠之鹰是MRI最着名的产品,但却不是唯一的产品。MRI推出了许多“鹰”系列枪支,不过却都没有取得沙漠之鹰那样的成就。现产的沙漠之鹰分成Mark Ⅶ和Mark XⅨ两大系列;现产的Mark Ⅶ系列均为0.44口径,有6英寸、10英寸枪管;XⅨ系列则有0.44、0.50两种口径枪管均为6英寸长,可通过更换部件达到10英寸枪管。
为了追求比0.357马格南更大的威力,因此在1987年推出0.41马格南型,不久又推出了0.44马格南型,在1994年又推出了0.50AE口径,而在1998年又推出了不太有前途的0.440 Cor-Bon口径。
沙漠之鹰的多边形枪管是精锻而成,标准枪为6英寸长(152.4mm),另外也有10英寸(254mm)的长枪管供选用。由于枪管是固定的,并在顶部设有瞄准镜安装导轨,因此可以方便地加上各类瞄准镜。套筒两侧均有保险机柄,左右手操作,弹匣是单排式的,不同口径型号的弹容量不同。握把是硬橡胶制成,但在马格南公司也可特别订制其他的握把。
这种大口径手枪最初是用来打靶和狩猎的,它的射程在100米以上,另有传闻有人使用加长枪管击倒了200米外的麋鹿,现在它被作为狩猎手枪销售。
枪重问题与恐怖的后坐力,沙漠之鹰手枪威力极大世间公认,但其没有被作为军用手枪来列装原因有三:一、子弹,它的子弹威力巨大,但同时其口径使其在载弹量上出现了极大的漏洞,自二战结束后,防弹衣的出现使大威力手枪被军队放弃,因为防弹衣虽然挡住了子弹却阻挡不住其动能,于是小口径、大载弹的小型手枪便取而代之。
二、其枪重一把11.43cm的沙漠之鹰空枪就重达2kg,一个战士本身便要背负极重的其它装备,所以沙漠之鹰依旧还是过重了。
三、其后坐力,曾有试枪员戏称到只有体重达到80千克的人才能正常使用它,可想而知其后坐力之大
四、结构复杂,可靠性低,无法适应战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