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八卦 吃虎奶长大的孩子
人们形容一个人凶狠残忍时,往往喜欢用“吃狼奶长大的”来形容。相传历史上古罗马的建城者罗慕路斯,就是出生后被遗弃在森林中被狼养大的。罗慕路斯长大后建立了罗马,杀死了和自己一起吃狼奶长大的哥哥,也算是一个狠角色。但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虽然也在出生后被遗弃山中,吃老虎奶长大,但却是一个温柔敦厚又不乏才干的君子。他就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子文。
令尹子文的家族是楚国的若敖氏,是楚国国君熊仪的后代,也是楚国的贵族。令尹子文的父亲名叫斗伯比,他在一个小国家郧国好郧国国君的女儿私通,生下了一个孩子。郧国国君女儿害怕私生子事情暴露,于是把这个孩子丢弃到云梦泽的荒地中。郧国国君一次打猎时,隐隐看到一个婴儿在吸着老虎的奶,于是大惊,回家后跟家人讲了见闻,才知道是自己的女儿丢弃了一个孩子。郧国国君立马派人回到打猎处,把老虎奶大的婴儿带了回来抚养,并顺水推舟让自己女儿和斗伯比结婚。因为这个孩子是老虎奶大的,而奶在楚国方言中叫“谷”,老虎在楚国方言中叫“于菟”( wū tú音乌突),于是就给这个孩子取名斗谷于菟。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出生后,鲁迅写了一首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诗中将战士对孩子的爱比作老虎对幼崽的爱,而“于菟”一词,用的就是楚语的老虎。
斗谷于菟长大后,便做了楚国最高官员令尹。而因为斗谷于菟字子文,所以历史上称他为令尹子文。令尹子文的功绩自然是彪炳史册,比如灭掉了楚国周围的小国,使楚国称霸长江流域等。但笔者这里想着重讲一讲令尹子文的高尚品格。要知道,令尹子文是圣人孔子赞美过的人。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像令尹子文这样,三次当上令尹,却毫无喜悦神色,三次被罢免官职,却没有怨恨的神色。而且自己的施政方针必定要告诉自己的继任者,这样的品德算是什么呢?”孔子答:“忠啊!”这段话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三仕三已”,相当于“三起三落”,但令尹子文不管如何起落,却始终不以个人得失萦怀,这种品格,孔子以一个“忠”字高度概括。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令尹子文在一千多年前早已做出了榜样。而更难得的是,令尹子文在卸任之后,都一定会把自己的执政经验告诉自己的继任者。他心里不会怨恨继任者顶替了自己,而是一切以国家为重,希望继任者把工作做好,可谓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这个吃虎奶长大的孩子,在执政生涯中却并没有一丝老虎的攻击性和贪婪。
令尹子文还有一个伟大的举动就是“毁家纾难”。一年,楚国发生了内乱,形势危急,令尹子文于是把家财散尽,为楚王室换取必要物资,以解决楚国的灾难。当然,这种毁家纾难的行为代不乏人。汉武帝与匈奴打仗时,牧羊人卜式就将家产的一大半捐给国家,而抗日战争时期,九万吨极其重要和珍贵的战略物资滞留在宜昌,在日军正向宜昌挺进之际,民生轮船公司创立者卢作孚先生,出动自己公司所有轮船,并以自己财产增设转运站和雇佣劳动力,三日之内将大部分战略物资转移到大后方;而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的熊希龄,在抗日战争时期将全部家产捐给儿童福利事业,并抱定牺牲生命的决心,为自己写下墓志铭,墓志铭中写有“若不舍己,何以救群?誓身许国,遑计死生”的话语。这些荡气回肠的故事,都可以从两千多年前的令尹子文身上找到原型。
《周易》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或许是因为令尹子文的积善成德,所以令尹子文也在死后的灭族事件中保存了自己的后代。令尹子文的侄子斗越椒刚出生时,令尹子文就发现了斗越椒身如熊虎,声如豺狼,已然露出了狼子野心的胚胎,长大后一定会作乱,子文希望斗越椒的父亲将他除掉。(成语“狼子野心”也出于此)斗越椒的父亲没有听从,反而姑息养奸,终于在令尹子文死后,斗越椒发动了叛乱。后来,斗越椒叛乱被平定,而令尹子文的家族若敖氏也受到“诛九族”的牵连,按规定,令尹子文的孙子斗克黄也要杀掉,但斗克黄此时正巧出使齐国,回国路上听说自己家族因叛乱事件被灭族,于是身边的人劝斗克黄不要回国,但斗克黄认为,自己既然是为楚王出使,回国复命自然是自己的职责,于是还是回国向楚王复命并自首。楚王非常感动,又想起了斗克黄的爷爷令尹子文,于是说了一句“子文无后,何以劝善?”意思是令尹子文是个大好人,如果这么好的人都没有后代,那又如何劝人为善呢?于是便不杀斗克黄,反而让他官复原职。
这些就是令尹子文的故事。这些故事出自经书《左传》,而孔子的评价也出自《论语》,可信度自然较高。但不管其可信度如何,令尹子文的精神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实实在在地存在了几千年,并将永远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