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通史 民国的圣诞节
作为中国开放较早的港口城市,上海一直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前沿阵地。欧美国家最为流行的节日?耶稣圣诞节,被开埠后定居上海的外国侨民带入上海,并由此推至全国,掀开了它进入华人世界的序幕。
华东师范大学刘芳在《制造圣诞》一文中说,从清末上海开埠到20世纪早期,人们还处于对耶稣圣诞节的观察阶段。上海人民通过观察租界里洋人放假、装饰及弥撒等节日习俗,对耶稣圣诞节有所了解。但是了解过程中也有偏差谬误,例如将耶稣圣诞节误称为“外国冬至”。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耶稣圣诞节成为最热闹的狂欢节日,同时也是爱国人士宣扬“和平”“博爱”和“牺牲”等革命精神的良好契机。1929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长沙海关署税务司的摩尔根发出布告,允许海关工作人员在圣诞节这一天休假。
20世纪30年代以后,耶稣圣诞节俨然成为一个常规的节日,形成了以逛百货、通宵跳舞、吃大菜为主的娱乐狂欢活动。
在南京,一些大学生会聚集到学校体育馆里,猜谜、唱歌。教堂里都会“张灯结彩”,想要过节的人们就会在晚上7点左右开始成群走进教堂。他们不一定真的清楚圣诞节的来历和仪式,但也会学外国人一起唱诗祷告。
不仅有人们的游乐狂欢,精明的商人也开始抓住机会,利用圣诞节兜售商品,试图打造“购物节”。圣诞节前几天,一些商家就开始做准备,窗户上贴满促销的宣传告示,但不会像现在一样在门前摆放圣诞树。1948年,中华图书馆刊发“介绍圣诞礼物”广告,推销名人字画。湖南《大公报》则也有十分接地气的商品推荐,肥皂、香烟,甚至跌打药等商品也相继搭上圣诞节的顺风车,连续在报纸上发布打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