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八卦 关于慈禧太后夏天如何避免蚊虫叮咬的方法
据清宫档案记载,慈禧太后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喜欢居住在依山傍水的颐和园中。因为相对于院墙高大、绿地面积狭小的紫禁城而言,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林园,不仅环境优美,而且空气流通性也非常好,非常适合人们在炎热的夏、秋季节居住。
那么,问题也就出现了——难道夏、秋季节居住在颐和园中的慈禧太后,就不怕蚊虫的叮咬吗?
大家知道,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坐落在万寿山上,面向前方的昆明湖,故而春、夏、秋三个季节,空气清新、凉爽,是慈禧太后晚年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然而,同样是因为因为依山傍水的原因,相对于空间封闭的紫禁城而言,颐和园中的蚊虫也会多出许多——因为万寿山上茂密的树林和草丛,以及面积广大的昆明湖,都是蚊虫滋生的最佳场所。
除此之外,颐和园外大片的水稻田地,也为颐和园“送进”了大量的蚊虫。
从阳春三月慈禧太后移居颐和园起,颐和园中便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虫蛾,只不过是数量不多而已,基本不会影响到慈禧太后的游玩。
但据宫女何容儿回忆,每当四月槐树开花之后,颐和园中都会出现一种名叫白蛉子的飞蛾。这种小飞蛾大小如同一粒小米粒,但如果人体被它咬上一口,就会立刻奇痒无比,而且叮咬处还迅速出现一个大包,如同被蚊子叮咬一般。
从农历四月中旬开始,颐和园中的蚊虫开始不断增加,为居住在此的慈禧太后等人,带来不小的困扰。
与此同时,内务府的相关人员就会主动来为慈禧太后的居所安装一种叫做“天棚”的大蚊帐,把慈禧太后的整个居所都给笼罩在其中,以避免蚊虫的进入。
这种所谓的大蚊帐,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足够的大,而且还要严丝合缝,不允许让一只蚊虫飞进来、或者爬进来。
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居所叫做乐寿堂,乐寿堂紧挨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昆明湖。
古代的工匠们师傅们还真是多才多艺,不仅可以根据乐寿堂的大小,设计、生产出相应的“天棚”来,而且就连安装也都是充满了智慧。
当这个特大号的大蚊帐生产出来以后,安装的事宜也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安装的时间,一般是在端午节之前。
然而,对于“天棚”的安装,皇家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允许破坏乐寿堂内的一草一木,也不允许在乐寿堂内外挖坑。
原因则非常的简单——因为那样会破坏乐寿堂的风水,对慈禧太后的身体和皇家的命脉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也许你会问:你内务府不许工匠这样做、那样做,那么该如何固定住支撑“天棚”的大柱子呢?你们这不是故意为难人家工匠师傅们吗?
不要着急,我国的工匠都是充满无穷智慧的,他们自然有自己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工匠师傅们利用乐寿堂内外的建筑物和树木,把支撑“天棚”的柱子捆绑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上,牢牢地把“天棚”给支撑、并固定了起来。
不仅“天棚”上下严丝合缝,而且就连平日里刮风下雨都不会有任何问题。
从端午节开始,一直到九月份的重阳节,慈禧太后几乎都住在被“天棚”笼罩其中的乐寿堂。期间除了早晨遛弯和晚上睡觉之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乐寿堂的院子中度过——每天,昆明湖湖面上的微风,会源源不断的吹向乐寿堂的庭院,要比现在的空调、电扇所产生的风儿清爽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