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 走向滅亡的人類文明
1993年,前輩胡菊人先生出題,囑寫《我對地球的憂慮》,阿祥欣然從命,得此16,000字,分7次在他主編的《百姓》面世。
1. 一船毒旅鼠—為什麼我們要毒死自己?
據說那種叫做旅鼠的動物,在某些條件下會忽然聯群結隊爭相直奔懸崖海岸,集體溺斃。近年來,事實愈益明顯,「地球號」太空船上的所謂萬物之靈紛紛變成了旅鼠,瘋狂地駛向毀滅,硬要撞個粉身碎骨收場。誰了解一點實情,又尚存一點本性,怎能不憂慮?
樂土變成毒窟
多氯聯苯(Polychorinated Biphenyls,簡稱為PCB)是致癌物,又在焚燒時氧化為戴奧辛(Dioxin,簡稱TCDD),後者是世間最毒物質之一,被稱為「世界末日之毒」。PCB在1929年面世,至今已經有30,000噸散放到大氣層裡,另60,000噸散放到河流海岸,另30萬噸丟在地上地下。科學家正懷疑滴滴涕(DDT)在紫外光照射下就會變成PCB,假若真的如此,數字更驚人了。DDT是更為人熟悉的毒物,至今至少有200萬噸充塞於天地間,與PCB一樣無處不在,在北極的冰山和南極企鵝肌肉裡都找得到,我們喝的牛奶和清水都有。雖然早在1960年代初期科學家已經呼籲停用,到了1972年才由美國政府率先禁制(香港近年才立例禁用)。在今天,全球仍然有10萬噸DDT在生產使用。
石棉在1930年代被證實為致癌物,但到了1960年代才有國家立例管制使用。20世紀中期,由於石棉死亡的人數簡直天文數字,無法統計,因為醫學界未能證實哪些病患確實是由石棉造成的,而許多人死於肺癌又無法查出究竟兇手是石棉還是煙草。今天在大城市裡,幾乎沒有多少個人不受石棉之害。
莧菜紅素(Amaranth,又稱「紅色2號染料」),卻是另一種公認的致癌物質,還可令胎兒畸形,引起敏感反應,然而單是美國,1970年代時,每年有價值200萬美元的莧菜紅素被故意定量放進雪糕、午餐肉、麥片、糕餅、果汁、果醬、糖果、汽水、沙律醬、咖喱等等日常食物之內,美國人估計每年共吃500 噸。後來美國聯邦藥物管理局艱苦戰鬥15年才立例禁了它,但今天世界各地這種毒物仍然像其他化學附加劑一樣,天天慢慢毒死我們每一個人(詳見周兆祥著《識飲識食》,青文,1987年。)
看不見的屠殺
據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估計:人類已把400多萬種化學物質散佈到地球生態系統之中,其中日常使用的有563,000種,其中有100種每年產量達5萬噸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化學物質90%以上至今未經過妥當的試驗(下文解釋何以如此)。
由以上的描述可見,我們人類正在把這條太空船弄污弄毒,情況之壞難以形容,唯一可以清楚肯定講的是,情況正在壞下去。目前每年有幾千種新的化學物質面世,而由於全球經濟增長,廢物幾何級數遞升,生態環境乃越來越毒。今天我們每四個人有一個死於癌症(絕大部分是環境污染的後果),另一個死於血管心臟病症(例如心臟病、中風,也有大部分與環境有關)。環境造成的病症通常要二三十年才「見功」,即是說今天死於癌症者的數字不過反映了前年環境剛開始慢慢轉壞時的情況,現時地球的污染量比當時大百倍千倍,試想一想,二三十年後癌症奪命會增加多少倍?
為甚麼大家要爭著做旅鼠?為甚麼忽然集體愚蠢瘋狂?
制度化的推搪
每一次有人或團體指出某活動污染大地、破壞環境,要求污染破壞者停止,要求政府制止,結果總是得到千篇一律的回答:不!等到進一步科學研究,以獲得「確實的科學證據」;「客觀」地計清楚這些污染破壞對人的利益造成多少損失,才可以考慮採取行動。
三氯乙烯(Trichlorethylene)就是個好例子:英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早已證實此種物質會致癌,它在工業方面普遍用來清洗機器油漬,又用來除去咖啡因,不少人因此死亡。可是英國法例目前准許使用三氯乙烯,規定最高含量為百萬分之100,健康與安全執行處拒絕進一步減低這個含量規定,理由為國家癌症研究所的證據乃是用動物研究得來,動物生癌未必等於人類也會。然而這個藉口的說服力是很弱的,因為各種生物的細胞都同樣受到同一種致癌物影響。健康與安全執行處堅持要等到調查使用三氯乙烯的工人有了詳細結果,才考慮採取行動。不過。英個政府卻承認,一直沒有計劃做這樣的調查。由此可見,我們聽說某種物質未有證據證明有害,往往只是因為沒有人去研究,或者想研究的人沒有資格去做。地中海的污染又是個明明白白的悲劇例子。聯合國環境計劃早已搞過多次國際會議,希望各國達成協議停止污染,及時搶救,以免地中海變成大灘死水臭水,還是徒勞無功,大家提出的理由是無法確實知道有哪些污染物在破壞水質。據負責主持對這個污染得不像話的海洋作「科學化估計」的那位專家凱克斯博士說:「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國際公約何時付諸實行,視乎我們甚麼時候可以用科學化的方法界定標準而定。」
安全水平的騙局
各國政府歷來這樣任由億萬噸毒物散播上天下地,自然是最不負責任的做法。但有關當局總是說「科學證據」不足,但有了所謂客觀的研究結果,就天下太平了嗎?毫無疑問:不是。污染控制的理論基礎只有一個原則:化學物質之所以危險,是因為聚集到相當濃度,若低於某個可鑑定的限度,就應該安全沒有問題。所以,我們只要保證不讓每一種物質不積聚到某個濃度,就不會危害生靈。可是,我們對化學物質造成的後果所知越多,就越明白實情並非如此。
幾十年來各方專家盡力制訂各種污染物的安全水平,結果一一證明這樣做是枉費心機。最明顯的例子是輻射和石棉。1970-80年代,美國政府衛生當局把人類可以接受X光照射的安全量降低了二十多次——從前規定最多每小時可接受50毫雷姆(X光量度單位),現在規定是0.5毫雷姆,不少輻射學家仍然認為太高,因為根本沒有安全水平這回事。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研究所清清楚楚聲明:「至今為止各研究所得證明凡是纖維物質聚集,即會造成過分嚴重的癌症發病危險。所有已得到的人類數據都證實:暴露在石棉之下並無『安全』水平。」這個致癌物質危險的原則正得到美國健康教育與福利署接受,該署前署長阿瑟‧弗萊明說:「就科學方面而論,並無辦法決定一種已知令動物致癌物質的安全水平。」因此美國法律有了《德萊尼條款》(Delaney Clause),規定凡是把已知的致癌物質加進食品內,不論分量如何微小,都屬犯法。
雖然如此,美國人現在還是像世界上其他所有人一樣,天天慢性服毒,不問後果,致癌物還是以千噸計天天排到水裡,傾倒泥土上,噴到大氣中。
2. 慢性屠殺的真相—為什麼沒有人在抗毒?
為甚麼大家明知現在集體慢慢毒死,人類明文步向毀滅,還要容許世界這樣下去?
顯然,人類是糊裡糊塗陷入了一個無法自知、無法自拔的困局之中。我們的社會逐漸按照某些可怕的邏輯運作,以至人們眼巴巴看著自己與心愛的人被害死,無可奈何。其中一個邏輯是「必須有足夠的客觀科學證據,證明某種活動直接對人造成害處,才可以管制」,上文已指出過這個原則實行起來如何遺禍人間。另一個邏輯就是「必須即時有害,才算危險」——假如吃10粒藥丸才會死人,那麼一粒一粒分開餵別人吃,夠10粒之後毒發身亡,是合法的,一口氣餵10粒才犯法,煙草就是個最突出的當代例子。
今日荒唐明朝受罪
廣島、長崎兩個城市被原子彈炸毀之後7年,生還者紛紛患上白血球過多症。又過了幾年,這種絕症患者減少了,大家鬆一口氣,以為最可怕的事終於過去,不料在爆炸後15年開始,各式各樣的癌症逐漸在生還者身上出現。這時,人類才真正明白這個道理:致癌物入侵之後要經過一段時間,然後癌症發病。有些致癌物甚至危害下一代:有些婦女患上某種陰道癌,原來她們的母親懷孕時醫生用了一種叫己烯雌酚(DES)的激素,這種致癌物直穿胎盤,幾十後年後另一個生命遭殃。近年愛滋病成為「世紀絕症」,科學家正紛紛推測是幾十年前哪一種人為事件的惡果。
如果你今天患腸癌,說不定主要原因是你5-8歲時母親時常用鹹魚給你Å飯。那時誰知道鹹魚可能致癌?最終愛你的她也不明白兒童最易受害。這個「延遲發難」的原則不但適用於個人,更適用於整個地球。今天太陽系這個星球生態大變,氣候反常,臭氣層破壞,都不是一朝一夕的罪孽。我們正承受著上一代無知的懲罰,但下一代可能根本沒有機會活下去接受我們的詛咒。
賺錢第一人命第二
不久以前,美國聯邦藥物管理局花了500多萬美元做一個大規模的實驗,用了24,0000頭動物來研究,結果證明致癌物長期小量吸收,跟一次過大量吸入同樣會致癌。目前全世界的法律都是假定所有危險物都有一個「安全水平」,只要濃度在此水平以下,則對人無害,可以接受。那個實驗推翻了這個神話。
其實,有關人士並非不明白這個道理,大家偏要毫無根據地訂立「安全水平」,只因為這些水平是在經濟掛帥的條件下不會損害經濟利益的最低標準。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訂下食物的含鉛標準為百萬分之0.02-0.05,因為這是未污染食物的天然含鉛量。可是瑞典法例一直以來規定食物可以含鉛百萬分之 1.0,多年來雖然各方施壓要改善為百萬分之0.5,都沒有結果,原因很簡單,若新法例執行,瑞典近岸的漁業有45%必須停產。在多次實驗裡,動物吃了含百萬分之2.5多氯聯苯(PCB)的食物,都出現了不育等問題。
然而美國聯邦藥物管理局卻把人類食用的魚及肉類的含PCB標準訂為百萬分之5.0,只因為若訂得低一點的話,美國大多數魚與肉都不能出售。美國勞工部再三努力把工作場所空氣的法定含鉛標準每立方呎減少50微克,大受工業界反對,因為廠家要「損失」10億美元。另一條規定限制空氣含苯量的提案在新奧爾良州遭否決,因為無法證明實行新例之後得益與成本「有合理的關係」。
氯乙烯單聚物(VCM)是另一種劇毒性化學物質,當年蘇聯法例規定的標準為百萬分之10,西德是百萬分之100,美國居然是百萬分之550。為甚麼美國訂得這樣寬?只因為該物質的主要製造商富善公司強烈反對。最近由於各方壓力太大,美國才修改了這個標準。至今為止,各國政府一般對污染者採取放任態度,只要求各方自律,「用最實際可行的辦法」減少污染,例如國際輻射保護委員會要求各機關把人類接受的輻射「盡可能減少到合理地步,同時顧及經濟與社會因素」,一言以蔽之,即是金錢第一,人命第二。
英國西北部地區人民患與輻射有關的癌症特別多;當地那個溫斯卡爾核電廠(30年前出事後改名為塞拉菲爾德)長期排出大量輻射污染物進愛爾蘭海,以至整個海的魚都吸了致癌物質,廠方長期不理各方抗議,堅持說已盡了最可行的辦法。英國政府代表受到共同市場各國譴責時竟然振振有詞說:本國的河流流水特別急,因此比歐洲大陸河流可以吸收更多污染物!
平均安全量的謬誤
各國保障大眾安全的法例也不會考慮到每個人的體質、生活條件、習慣。正如前述,美國規定食物的含鉛量不得超過百萬分之0.5。這個標準是怎樣算出來的呢?原來背後的邏輯是平均每一客魚餐重量是150-200克,並假設美國人「平均」每人每星期吃魚超過兩次,因此每天就不致吃進0.03微克的鉛,應該沒有問題。不過誰都看得出,這個「平均」實在大有問題;有些人特別喜歡吃魚,怎麼辦?有些人住在漁村附近,或者打魚為生,或者嫁了給漁販,難道這些人就活該畢生中鉛毒?
1970年代末期,各國化驗調查證實,多種魚類含鉛量非常高,各地出產都一樣。美國有9億罐吞拿魚罐頭從市場收回不再出售,因為證實含鉛達百萬分之1.0。英國市面的吞拿含鉛量相若,政府堅持說全國「平均」每人吃那麼少,不會有害,農業部長普賴爾宣佈:「專家認為最重要的是總共吃了多少甲基鉛……他們認為目前無須收回市面上的吞拿魚罐頭或勸諭消費者不要吃,試驗證明這些魚全部合乎包括瑞典在內的一些國家的安全標準。總之,家庭主婦沒有理由不買。」
低劑量一樣有害
直至目前為止,大眾對於污染物的關注似乎只限於劇毒物質,忽略了「非劇毒」化學品的遺害。科學家正在開始發現:許多所謂「無害」的,我們天天碰到的化學物質,長期充斥在環境裡,會慢慢影響生物的生理結構與行為。現代工業往往長期把鎘排進海裡(吐露港就有了不少)。魚類吸入極少數的鎘,體內的鈣新陳代謝會受到干擾,結果全身的平衡作用欠妥,於是覓食和逃避捕殺能力下降,可能整批魚滅亡。銅和鐵都是普通的污染物,不算是劇毒物質。但是據研究發現,鮭魚(港稱「沙文魚」)吸入了微量這些金屬,體內激素分泌會受干擾。海上一點點石油,也會嚴重危害魚卵,造成遺傳畸形。
1969年,愛爾蘭海發現近十萬隻海鳥(大多數是海鷗)無故死亡,似乎都是餓死的。專家調查發現,牠們身上有大量PCB,都是吃魚時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還有鎘、硒、水銀、鉛。究竟是哪一樣毒物造成這個屠殺,可能永遠不知道。現在我們知道的,倒是大家正在養大一代化學兒童,他們的食物正像那些海鳥一樣毒。他們的命運會好一點嗎?
3. 火藥庫裡偷生—為什麼我們無知自我毀滅?
1950年代是人類和這個小行星命運的歷史轉捩點:那時開始,這個自稱「萬物之靈」的種族開始有力量把地球毀滅,全面消除整個文明。今天每一秒鐘,我們頭上都有約五萬枚飛彈在巡來巡去,隨時準備好爆炸,造成歷史上最嚴重的錯誤。人類把自己變成了第一種逼使自己絕種的生物。
自動毀滅的文明
誰明白一點實情,都知道以上說法並非危言聳聽。這個行星不但是個大毒窟,還是個大火藥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國的全部火力才不過300萬噸炸藥。今天地球上的武器火力合計相當於180億噸,多了6,000倍。今天一隻美國三叉戟潛艇所帶著的武器火力已達1,800萬噸,等於二次大戰總和的6倍!3億噸火力已足以摧毀全球所有大中型城市。今天地球上的火力足以毀滅地球幾千次,分別在天空、海底、地面、地底往來威脅生靈。一磅炸藥足夠炸死一個人,今天我們地球上每個人男女老幼平均可以分到10噸(22,400磅)。
現在每一天,全球各地共花費20億美元來準備打仗,有一半的科學家所做的工作直接間接是與打仗有關的(只因為再沒有別處找研究經費更容易)。地球隨時會炸個稀巴爛,60億人「死都未知乜事」,不是因為華盛頓或莫斯科有狂魔亂按掣,而是因為頻頻有誤會、意外、嚴重破壞、機件失靈。核子戰略的主要邏輯是「互相保證毀滅」:兩個超級大國同期高度戒備,倘有對方核武器來犯,會由「早期警報系統」得知,及時還擊,保證及時炸毀對方全國。這樣,至少理論上說,雙方都心知肚明核子大戰必然沒有勝方,就不敢按掣發動攻擊。事實卻很不幸:早期警報系統不論怎樣精密先進,始終不是百分之百可靠。
1961年,美國的系統錯誤解釋收到的資料,以為敵方來襲,自動下令戰略部的軍機直飛去炸蘇聯。兩小時後,那些軍機才在途中召回,原來軍方發現警報系統出現的「敵方導彈」,無非是月球的暈。1980年,美國又先後兩次發出錯誤警報,全美國核子設備「紅色戒備」。若未能及時發現矯正,美國飛彈又早已「自動」炸毀蘇聯,蘇聯的飛彈也「自動」反擊。倘若今天再發生這樣的事,美國彈道導彈會在45分鐘之內炸毀莫斯科。近年核子武器擴散,至少有十多個國家擁有核彈或隨時可以生產核彈。只要任何一個小國或恐怖組織由於敲搾不遂、老羞成怒、意外、領導人瘋狂等原因向美國或蘇聯射一支核彈,美蘇的早期預報系統分不出是哪一國來犯,就會「自動」還擊對方,全球「自動」毀滅。
超級驚險
人為意外和機件失靈也一樣會在任何時刻帶來世界末日。自從1950年代至今,地球已經有一百多次幾乎因為「意外核子大戰」而毀滅。最危險的是載有核彈的飛機失事,共發生過十多次。
例如一次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有架B五二機墜毀,機上有一個具有1,000萬噸炸藥威力的核子彈。該彈裝有五個連鎖安全掣,用來防止意外爆炸,軍方在飛機殘骸裡尋回該彈,發現那五個安全掣已有四個因撞擊而打開。若該枚核彈爆炸了,美國的早期警報系統會以為是蘇聯突襲成功,馬上反擊。1964年,地中海馬爾他首都瓦萊塔港裡一艘商船與美國驅逐艦相撞,恰好撞正該艦貯藏核子導彈的部位,幸好撞力不猛,否則不堪設想。
1975年,美國內華達州核爆試驗場裡,有個載著一枚20,000噸核彈的彈筒從核爆試驗塔上掉下,據稱未有輻射洩漏。由於共黨國家封鎖新聞,東歐集團國家多次有嚴重核武器意外,詳情未有公佈,例如,美軍人員在日本海底曾經找到一架蘇聯飛機殘骸,裡面赫然有一枚核子彈。除了核彈以外,人類還長期活在另一種核恐怖的陰影裡,那就是核電廠。現在全球有三百多座核電廠正在運作,意外頻生。據中國出版的《世界經濟導報》報導:單是在1971-1984年間,共有14個國家發生過「151宗趟非同小可的事故」。1983年,美國境內的核電廠就發生過五千多宗大大小小的事故。總結過去幾次核電災難的經驗,這些「意外」都是設計錯誤、機件失靈、人為錯誤三者同時出現所造成。而且每一次災難之前,負責設計與操作的科技人員與官僚都大讚該廠設計安全,運作正常。國際專家與核電監察機構一致同意:以目前的條件推算意外風險率,此後平均每5-10年,地球上就會有一處地方發生像切爾諾貝爾那樣的災難。此外,所有贊成和反對核電的專家和行政人員也都承認以下三個事實:即使所有核電廠操作永遠正常,絕對不發生意外,(1)核廢料仍然無法安全「處置」,此後25,000年繼續毒害全球生靈;(2)核電廠周圍的生態環境大受破壞(包括低量輻射和廢熱等);(3)核電廠附近的居民患癌比率增加。
梅菲定律
一位叫做梅菲的工程師積累了歷代智慧,總結出一條「梅菲定律」(Murphy's Law):「凡是可以出錯的東西,終歸會出錯。」世界上永遠不可能有人設計製造出一個永不發生故障的打字機、一架機件永不失靈的汽車、一個保證不出我病的鐘。這個事實本來沒有問題,因為打字機、汽車、鐘表出了事,只會有很少人受影響。可是,現代社會之可怕就是在於人類搞出來的東西規模大、威力猛:一般訪港的美國軍艦上面一枚核彈意外爆炸,會整個廣東省毀掉。面對這樣規模的危險裝置,人、機器,甚至人加上機器,都保證不了安全。
過去30多年核武器與核電工業的歷史證明:人會出錯、機器會出錯。連英國熱烈擁護核電的約翰‧希爾爵士也承認,最新一代的增殖反應爐一樣會意外大爆炸:「製造出一座生產100萬匹馬力能源而不會有機會爆炸的發電廠,是不可能的。」英國原子能管理局估計,這類號稱更為安全的反應爐一旦爆炸,死傷會達100萬人,幾千平方里從此變成鬼域。經過了這麼多慘痛的教訓,人類應該有足夠的智慧去修訂梅菲定律:「連不可以出錯的東西,也終歸會出錯。」我們今天最錯的行為,正是明知無法保證安全,仍然盲目瘋狂搞這些鬼東西,拿自己和後代的生命作賭注。
20多年前,美國甘迺迪總統一針見血指出:「現在男女老幼人人都活在核子的達摩克利茲劍之下,那把劍只用最幼的線懸掛著,這條線隨時會因意外、估計錯誤或是瘋狂而切斷。」等到那個最後的警報真的響起:人間還有八分鐘即會毀滅,那時大家的咎意會有多重?時至今日,人類顯然未有悔改跡象。這種集體死亡意欲究竟如何解釋?4. 無常的天空—為什麼地球發燒世界大亂?
B9事件與浪淹紐約
1987年,一座稱號為「B9」的冰山從南極洲「鯨魚灣」海岸崩落出來,飄浮出大洋。「B9」的面積是25 x 99英哩,約等於港九新界總和的5倍。現在南極洲的地圖要重繪了。美國海軍和國家海洋及大氣局管理署冰山研究中心的氣象學家拉特利奇指出:過去幾年,南極北極越來越多超級巨型冰山崩落,1986年有一座體積比B9更龐大,但不久一分為幾。目前B9是全球最大的浮移冰山,估計會在2-7年內慢慢溶化。冰山紛紛崩落,是因為整個地球的氣溫不斷在上升。估計過去100年,地球表面的氣溫總平均上升了攝氏1.8度。結果由於海水膨脹和冰山溶解(冰的密度比水大得多),現在海洋水平不斷升高,已經升了6吋。
據科學家推算,未來50年,地球表面溫度將再升攝氏3-6度。這樣的話,簡直不堪設想,因為海洋水位上升達20呎,淹沒地球上很多沿海大都市(目前絕大多數人口稠密的地區都在海邊)。美國海洋地理學家蘭林推測:紐約市將在未來20年被一股巨浪所淹沒,造成幾百萬人傷亡,紐約市從此消失。原來他搜集了一些數據,證實自從 1960年代開始,大西洋的水位正以驚人速度提升,紐約及其附近地區的海浪高度,20年來已增加了25%,還不斷在急升。他認為根本沒有辦法扭轉這個情況;終有一日,高大如山峰的巨浪將會毫無先兆湧來,突然把整個紐約市吞噬掉。
為甚麼地球會一天一天熱起來?地球表面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的射線。大氣層像溫室的玻璃那樣,容許陽光射入,卻吸收了部分反射出去光線,不讓熱能外逸。這樣,地球像蓋了一層被,保持穩定的溫度。這種光熱作用的現象自古已然,可是自從200年前工業革命開始,由於工業與人類生活各方面(空調設備、汽車等)燃燒石油、煤、汽油等礦物燃料,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從那時至今,空氣裡的二氧化碳已增加了13%,加上汽車和工業廢氣排出的甲烷、氧化氮、亞硝鹽氧化物、氯氟碳等物質在大氣層長期聚結,令地球蓋著那張「被」加厚,「溫室效應」加劇,就是這樣,地球一天一天熱了起來。全球表面氣溫升高,不但擾亂生態網的平衡,帶來難以預測的災難,還會加速地球土地的沙漠化,乾旱的地區更旱,危害糧食生產。這一切都必然造成國際間連鎖反應,大大影響農業、社會秩序、能源政策、航運、企業經營、金融經濟、軍事戰略。至今為止,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攝氏1.8度,看似微不足道(但世界各地已經夏天處處有反常的熱浪,華中華南曾熱死了幾百人),但其實潛伏的危機極可怕;大量熱能正在被海洋吸收了,貯藏起來,估計30-50年之後,這些熱能從海洋散出,不堪設想。海洋總吸熱量是大氣層的40倍。美國大氣層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美蘇地球變熱研討會召集人羅伯茨說:現在已經沒有辦法阻止地球變熱,因為人類習慣了依賴礦物燃料,要想國際合作認真地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簡直不可能了。
冷熱乾濕顛倒反常
1988年6月,巴西忽然受史無前例的寒流襲擊。當地時屬深秋,巴西本來是位處溫帶,即使冬天也不會太冷。可是南里澳格蘭州突降30年來最大的雪,積雪達6吋。聖保羅省氣溫下降至冰點下,聖保羅市十多人冷死。由南極湧來的寒流毀壞了蔬菜和馬鈴薯,可能更影響咖啡的收成。巴西外債天文數字,通貨膨脹每年達4倍,恐怕很難再捱得起農業災難。北美洲的美國大部分地區,1988年夏卻遭受了古今少有的旱災,農作物損失慘重;歐洲南部的希臘和南斯拉夫,還有華中華南多省熱死許多人,印度和華南多區洪水泛濫……。地球的氣候已經反常難測,科學家束手無策,只知道這是環境生態破壞的報應(主要是因為全球沙漠化和化學物質充塞天地),擔心這些改變有不少是從此無法挽回。
致癌的天窗
1960年代,有些科學家提出警告說:地球上空的臭氧層正在變稀,會造成大災難,呼籲全球停止使用噴霧罐之類的現代產品。到了1984年,那些預言正式得到證實:衛星圖片顯示,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穿了一個大洞,其中40%臭氧消失。最近,這個「天窗」已擴展到像美國那麼大的面積,臭氧消失了50%。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原來在離地面15哩左右的上空,有一層幾哩厚的範圍積聚著一種叫做「臭氧」的稀有氣體。這種氣體形成了一個過濾屏障,擋住了太陽射線裡的一部分紫外光。美國國家科學院估計,若臭氧層的臭氧成分少了1%,人類患皮膚癌就會增加6%,單是美國一地每年就會多了二萬人。
據1988年春天最新估計:地球上大部分地區,包括美國、中國、西歐等地,自從1969年至今,上空臭氧層已減少3%,接近兩極地區(例如蘇格蘭和塔斯馬尼亞),減少達6%。除了患皮膚癌外,紫外線還會令人生眼睛白外障、破壞免疫系統;此外,其他生物更容易受到過多紫外光的危害,植物也會產生變化,還會導致地面氣溫上升,長遠來說整個生態平衡受到嚴重影響。
二十四國合力救地球
為甚麼臭氧會忽然減少?事實越來越明顯,是因為人類現代科技產品散發出大量氯氟碳(Chlorofluoto Carbons,簡稱CFC),這種物質上升到同溫層與臭氧產生化學作用,令臭氧消失。氯氟碳主要來源有三:(1)噴霧劑(加進罐內幫助噴發順利);(2)冷氣機和冰箱裡的「雪種」;(3)發泡膠。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近年超音速飛機在大氣層高處飛行,破壞臭氧。各國政府明白到危機當前,於1987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里爾召開了特別會議,有24國代表參加。結果議決要求全世界到了1999年把氯氟碳生產及消耗減少一半,但容許發展中國家在十年之內增加使用10%,好讓它們追上基本的科技(例如新式冰箱)。合計起來,是減少35%。專家對這個協議非常不滿,認為應該減少95%,才有機會扭轉乾坤,保護臭氧層。不管怎樣,估計因為這種「天窗」,會有額外的一億多萬人將在2075年後生皮膚癌。香港居然有科學家政治家大力主張,在本地設廠生產氯氟碳,人棄我取,大撈油水(中國和香港都未加入禁氯氟碳的國際公約)。為甚麼香港人總是腦袋那麼骯髒,人格那麼卑劣?
4. 瘋狂住客自毀家園—為什麼生物絕種人類也死期不遠?
有一座大廈的其中一層樓,一天來了個新住客。這個傢伙住在其中一間房裡,既不收拾自己的物品,又四出霸佔別人的空間,還由早到晚發出薰天的臭味。後來,居然變本加厲,在房裡搞炸彈,多次發生意外,其他住客明知他終有一天勢必弄出空前大禍,把大廈破壞到七零八落,但也沒奈何,默默等待毀滅的命運。
森林將成歷史
直到中世紀為止,歐洲大陸還是覆蓋著厚厚的樹木,既漂亮又支持著當地的生物。後來,一代一代的人胡亂砍伐木材,開路建屋,把大片地區用水泥壓住,樹木面積少了大半。最近幾年,歐洲各地猛然驚覺:剩下來的樹木,例如西德的黑森林和瑞典、挪威的寒帶森林,正在大受酸雨威脅,可能不久悉數毀滅。
目前,地球上的森林,正在每年減少21萬平方公里,即是等於每日相當於一個新界那麼大。單是紙張的消耗,我們平均每個人一年使用的紙,就等於兩棵大樹的木材分量。估計到了2000年,全球的木材需要量是1980年的雙倍,到時又再有40%的森林從大地上消失,主要是在非洲、南美洲、亞洲的熱帶森林。森林的破壞與消失,可以說是人類至今為止造成對大自然最嚴重的破壞。這種破壞的幅度與慘痛後果,以及帶來的危機,世人似乎還未明白。
我們把城市裡的公園叫做「市肺」,其實森林也正好是地球生態網的肺:它把二氧化碳變為氧氣,調節溫度(一棵大樹的降溫效能大於一座普通冷氣機),保存動植物的物種,保護泥土,阻擋暴風雨破壞。因此,森林減少,不單是我們日後失去觀賞風景和木材資源那麼簡單。今天,人類已經毀掉了約一半地球上原有的森林,並每年再弄掉2%。這樣下去,到了2030年,森林會成為歷史名詞。英國一些關注地球生態的民間團體,正在發起杯葛漢堡包運動。原來國際間有家大漢堡包連鎖店,正在巴西等南方國家砍掉大片大片原始森林,用來養牛造漢堡包。其他跨國企業也不甘後人,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剛購入了中美洲伯利茲北部70萬畝的原始雨帶森林,打算夷為平地用來種可可豆和養牛。
連鎖性災難
隨著森林的消失,大地上種種自然生態平衡受到破壞。失去了樹木的調節,河流的水源大成問題,水災旱災都一年比一年嚴重。「蜀山多古木」,四川省在 1950年代森林覆蓋率是20%,1980年代減至13%。春旱由三年一遇變為十年八遇,伏旱由五年一遇變為每年發生。產生泥石流的縣,1930年代為 14個,1970年代增加到107個,1981年7月間,竟有135個。1988年中國三大河流黃河、長江、珠江不約而同發生空前洪水災難,雖云天氣反常,但這幾條河的流域樹木受破壞也是主要原因。
森林面積連年下降,沙漠面積卻急劇上升,目前平均每年增加6萬平方公里,到了2000年,將比1985年大了一倍。沙漠不但是最不能生產或使用的地區,還會大規模擾亂自然氣候,帶來嚴重天災。同時,由於上述的原因,加上全球濫用化學肥和化學農藥,各地「現代化」的耕種方式破壞土壤,增加表土侵蝕,為了追求短期的收益,漸漸把泥土變質,日後將成荒地,無法再種植。地球上人口日增,可耕地面積卻反比例地縮小。
生物紛紛絕種
大地的破壞已經紅燈處處亮起,其中最觸目的是生物一一絕種。禿鷹是美國國徽上的象徵。由於人類的「發展」,牠們逐漸失去棲身之所,今天加州禿鷹只剩下27隻,全部在動物園內飼養。
全美國各類禿鷹也只剩下約 6,000隻。美國最大的食肉動物灰熊,現在只剩下不到1,000隻。世居美國西南部的虎貓,由於皮毛漂亮被人獵殺,現只剩下不到50隻。長江的河豚,受到機動船隻與工業污染雙重迫害,目前只剩下約200隻。1988年6月,西班牙馬德里機場官員在飛機貨箱裡找到5隻猩猩、12條鱷魚、9隻狒狒、7隻海龜、17隻猴子,其中不少經已死去。這是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的典型例子。
據聯合國估計:全球非法野生動物貿易額,每年高達15億美元。香港和台灣在販賣稀有生物方面臭名遠播,香港人使用大量象牙、犀牛角、皮草衣物、吃野味、毫無保護地球的觀念。目前,每一天都有多種生物從地球上絕種——究竟實在有多少,無法證實,因為絕種的生物,很大部分是熱帶森林之內生存的,人類根本從來未認識過!(科學家今天已有紀錄的生物共140萬種,估計尚未發現的有三千萬種。)我們動用了大量資源拯救大熊貓,卻任由每年以千計的其他生物絕種而視若無睹。
停止破壞熱帶森林、停止污染大地的盲目開發,才是拯救生物防止絕種的有效方法。每一種生物都在大自然生態網裡有特別的、重要的角色,絕種之後令生態網的鏈上脫落了一個無可取代的環節。人類再不動手挽救生物,很快絕種就輪到自己。
自尋死路式繁殖
人類一方面把種種生物趕盡殺絕,另一方面卻自己以瘋狂的方式繁殖,近年數目增加之速,是地球歷史上從未見過的,以前其他生物突然大量繁殖,結果都命運悲慘。
公元1年之時,地球上的人口要等1.200年才雙倍,到了公元1650年,需時200年,今天只需20年。公元1年之時,全球人口只有約0.3億,到了1750年才有8億,1900年升至13億,1987年達到50億,估計到2000年將有65億,照這樣推算下去,2100年的人口將是500億,等於今天的10倍。比較「樂觀」的預測,是人口不會這樣增長下去,反而在2080年左右穩定下來,長期保持為120億。
正如前世界銀行總裁麥南馬拉說過,那是「一個我們沒有誰想去生活的世界」——假定地球還奇蹟般捱得主的話。不管怎樣計算來預測,人類盲目繁殖下去始終是自尋末路,這個地球快將養不起這麼多人,更受不住這麼多人的污染破壞。我們可以及時把狂衝向懸崖的這輛大客車煞得住嗎?現在該怎麼辦?可耕地減少,沙漠增加,調節氣候的樹木消失,生物絕種,人口增加。人把自己的家園弄至如斯田地,「萬物之靈」這個稱號豈不是嘲諷?
5. 城市是地球的癌腫瘤—為什麼居家變態人又病又瘋狂?
我們這個唯一依賴以活下去的星球,近年來長滿了癌腫瘤。這些病態組織越來越多,一個個越來越大,危害越來越嚴重;除非予以根治,地球就像末期癌症病者那樣,死期不遠。這種可怕的腫瘤叫做「城市」。城市是人類文明的失敗、社會發展的歧途、地球日後慘死的病因。這個是許多人都不知道、知道了不肯承認的事實。人類早已中毒太深了。這「許多人」是我們,習慣了被稱為自認為「市」民的人。我們都是不斷把毒性擴散吞噬良性組織的毒細胞。
理想的都市規模
柏拉圖可算是歷史上最早的城市規劃師,根據他當年的構思,一個理想城市裡只適宜住5,40個「自由」人;據後人估計,照當時的「自由」人與其他人比例計算,加進了工匠、商人、小孩等,總人口是30,000左右。
千多年以後,達文西自己重頭設計理想的城市,包括公園和行人專區,他的結論是每個城市約30,000人就不太多太少了。1898年英國「花園城市運動」創辦人埃比尼澤‧霍華德設計理想的城市,經過仔細研究考慮,他提出每個城市應該有1,000畝面積,住32,000人。
當時達文西的手稿尚未有英譯本。整個中世紀末期,歐洲內陸的城市,都是人口25,000-35,000人,只有三四個例外。「大都會」是自古已存在的文明結構,但是直到工業革命為止,地球上10萬人口以上城市始終寥寥可數。
都市擴張失去控制
可是,踏進了20世紀,情況完全改觀。人口百萬的都市從地球上每一個角落出現,人口密度大增,每個城市的人數也不斷上升。
更值得注意(和擔心)的趨勢,是近年那些紛紛出現的大城市,悉數座落於貧窮的南方世界:1950年之時,南方地區只有16個超過100萬人的城市,直至到了1975年已經有60個,到了2000年會有200個。在越貧窮的地區,越多人由鄉村湧向城市,結果生活條件越惡劣。孟買和加爾各答人口都超過了1,000萬,過半露宿街頭。墨西哥城到了2000年人口將達3,000萬。今天,南方世界共有10憶人住在嚴重污染、資源貧乏、衛生條件不堪形容的大城市裡,到了2000年,估計該有20億人。
城市危害地球,理由非常簡單:凡是太多人住得太密,無可避免破壞自然生態平衡,而且這些人長期在擠迫又不健康的環境下生活,勢必紛紛變態。這些後果早已非常的明顯,誰都可以隨時看得到。癥結在於生產與使用脫了節。在從前鄉下式的社區裡,食物(例如蔬菜、雞蛋、肉類)是本地種植和畜養的,日用品是本地取材製造的(例如取竹造椅子菜籃),還有人畜排泄物和垃圾(數量極少,幾乎全是會自然腐化的)全歸泥土裡成為養料,交通往來不多,所用的交通工具又不會污染,所以人類社區恆久以來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保持生態平衡。(雖然許多地方仍然做不到,例如歐洲和中國歷來砍伐了不少樹林,但其他所謂「落後」的文明,例如美洲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非洲許多民族,卻長期大致不破壞自然生態平衡,絕對懂得與大地共存之道。)
今天的大城市,情況剛好相反:大家的排泄物天天污染水域、大家製造的垃圾污染空氣和土地、大家吃的用的沒有一樣不經過污染才弄出來、大家「需要」頻頻往來交通製造污染、辦公室家居娛樂場所長期無法不污染。一言以蔽之,每一個居民由出生到老死,都被迫做污染、毀滅地球的罪人。
消耗污染的新陳代謝
對於地球來說,一座城市就是一頭新陳代謝畸形至極的巨型怪獸。據統計,一座100萬人的大城市,平均每日吃掉了9,500噸化石燃料、2,000 噸食物、625,000萬噸水、31,500噸氧氣,還有數不盡的各類礦物(用完又一一排出來污染環境);同時,一日之內,它又會排出28,500噸二氧化碳、12,000噸水(主要是焚燒化石燃料時產生)、150噸灰塵、50萬噸污水,另有巨量的垃圾、硫磺、氮氧化物……。為了養活這隻怪獸,必須由各處搜羅資源,供它耗用變成廢物污染大地,它的新陳代謝作用一分鐘也不能停下來,而且浪費與污染情況連年變本加厲。
全城變態實驗樣辦
還有另一方面:城市對人類自己的危害無法量化。正如人類學家德斯蒙德‧莫里斯指出:城市不是一般人所謂的三合土森林,而是三合土囚籠;大批人長期困在擠迫、違反本性、不見天日的人工環境中過活,結果無可避免全部患上各式各樣的精神病和生理病,正如在實驗室或動物園裡的動物一樣。今天,我們由出生到老死與幾百萬人迫在一起,時時刻刻惡性競爭,我們天天吃喝有毒的、完全違反生理設計的飲食,分分秒秒吸著毒氣,活在反自然的環境(例如空調建築物)裡面,做反自然本性的事(例如看電視、乘升降機)。
久而久之,城市人一個一個變成中了邪、中了毒的怪胎,行為乖異(任何一個「鄉下人」進城市都一眼看出來),恰好就像實驗室落了藥的動物那樣。那麼多兇殘暴力事件、自殺、精神病、性變態、奇行怪事,還用解釋嗎?執迷不悟是正常的事,就如在化糞池長大的蝌蚪無法想像清溪荷塘,更不會承認可能有不臭的空氣。我碰過的香港人都堅持說廢除城市是說夢話。在他們當中,我只好慶幸世上還有清醒的人還講過有智慧的話,例如英國當代哲人莫里斯‧阿什:「城市只不過是人自以為是大自然的太上皇搞出來的俗氣賤物,它們變成了人類狂妄所招來的懲罰。」地球正在因為自稱為萬物之靈的生物作孽遭受天譴而奄奄一息。
6. 從內裡腐爛到外面—為什麼環境污染根源在心?
歷史上個別事件往往是偶然、巧合、意外,但是歷史的整體發展卻非如此。人類文明每一次轉彎,招來禍福,恐怕都早有了背後的誘因,才出現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今天地球遭遇人為的重重災劫,處處污染破壞,其實是因為我們人類自己的內心早已污染破壞,真正的災難在每個人裡面,而所謂環境危機——氣候突變、毒物充斥、糧產失收、景觀戕毀等等——無非是內在問題的外在表現。所以真正的危機是我們內裡已經腐爛了。
人性弱點帶來災劫
直到近代為止,地球像一條設備完善、設計精美的大船,乘客一直平平安安過活,從未有沉船威脅。「科技來了」、「『文明』來了」!船開始傾側、不斷搖擺翻騰,多處入水,裂痕紛紛出現,隨時翻沉,眾生毀滅。原來那些所謂「文明」實乃瘋狂愚蠢的潮流風氣觀念,所謂「科技」實在是工具的誤用。
本來「好地地」,我們這幾代人卻由於貪婪、好安逸、糊塗、是非不分,把大秩序破壞,搞出目前朝不保夕的環境,令自己和後代成為畸形變態的罪人。本文以上六節,簡約報導了這個悲劇的各方面實況。
我沒有唸過哲學、心理學,未修過歷史,對各宗教的認識也很膚淺。始終不明白:為甚麼人性會是這樣?人類掌握了創造工具及使用的技巧,令生活好過,得到溫飽富足(至少社會上有一部分人如此);為甚麼「走火入魔」,忽然在這幾十年之間搞出這種科技威脅自己存亡的文明、玩火自焚?人受到天生的好奇驅使,四出探索,認識天地自然;為甚麼到了近代,大家把知識的擁有作為目的,不再是了解人生存在意義的手段?以前人類的思想行為為那麼符合自然生態原則,為甚麼現代人知識多了,反而智慧倒退。在所謂原始的時代,甚至今日僅存所謂落後的社區,人物質生活條件不及現代社會,反而靈性生活一直健康豐盛,人際關係和諧(例如中國大陸,越少「現代化」的鄉鎮人情味越濃、貪婪欺詐越少,當今世界都是這樣,照我和許多朋友的觀察,月入10,000美元,家中150件電器的美國人,不及月入10美元,家中只有0-3件電器的印度人快樂滿足,很少例外)。為甚麼這麼容易被物質生活俘虜,失掉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現制度無法扭轉乾坤
時至今日,我們不能再對現有的建制存幻想。誰了解內情,都會明白何以當前地球面臨的危機,都不能指望建制來解除。各國政府紛紛擺出關注環境破壞的姿態。但是在這種由短期不公義的經濟利益作主導的政治經濟制度裡,哪個政府(不論是否民選)鬥得過經濟壓力呢?
(舉一個例:要好好保護環境,政府宣佈非加稅70%不可,而且本國出產的貨品成本增加一倍,後果會如何?)每一個在位的領導人的首要目標是保證繼續掌權,誰肯甘冒選民的抗議推行當前付代價30年後才見功的計劃?難怪今日幾乎所有政府都是「有姿勢冇實際」,環保工作講而不做,只求自己下次連任或暫時掌權下去,生態破壞的爛攤子留給幾十年後的政府收拾。國際機構本應是集合各地智慧與資源,群策群力共處時艱的組織,可是政治現實與理想距離那麼遠,寄望它們改善現狀已經是不可饒恕的天真。
當全球 99%的醫療研究資源給用作研究20%人口的疾病,全球45-50%的科學家直接間接在研究殺人武器的時候,甚麼聯合國和各地援助機構還可以發揮多大的作用?地方政府的無能與無誠意,更不用多說。區域市政署署長還公開聲明焚燒膠袋「不會產生污染環境的有毒氣體」,所以理直氣壯繼續使用(該署一年使用了80萬個)。甚麼時候我們的官員才會有一丁點生態智慧,不敢在大眾面前講如此無恥的話有預謀地誤導全港市民?
環保工作產生假象
污染破壞既然源於人人的內心腐爛,那麼我們真的想人類文明可以持續下去,唯一的辦法恐怕是在內心改變,恢復平衡秩序。簡單一點說:「我們要問問自己,為甚麼偏偏要過這種反地球的生活?」為甚麼要浪費這麼多紙張,令全球沙漠化?為甚麼要使用那麼多塑膠,把上天下地弄得污煙瘴氣?為何要在這種浪費能源的房屋和辦公室裡生活,把整個地球溫度升高?為甚麼要喝罐裝汽水紙包飲品,增加垃圾污染?為甚麼要吃光海裡的魚?人生的目標為何?我們與物質世界應該建立怎樣的關係?科技安逸與物質刺激令我們快樂滿足嗎?沒有了價值觀的集體重整、生活方式與人生取向的轉變,一切環境保護工作都是治標不治本、自欺欺人的鬧劇。
更糟的是這類「補鑊式」的擾攘行為正在製造假象,令大眾以為問題正在得到正視,毋須再擔心。人類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這句話老生常談,卻經得起時間考驗,箇中道理歷久常新。我對地球的憂慮,不是現在已經危險到如何難以挽救的程度,而是周圍的人無知無奈。大家似乎不知道也不肯相信一個個人內心改變,社會自然改變,甚麼制度趨勢政治現實也隨而改變。自己開出第一步是最難的,但是沒有這一步,漫漫長征始終不會開始,時間已經不能更迫切。有時我想:連洗碗行樓梯的樂趣也失落了(更拒絕承認有此可能)的文明,少用紙巾也不肯的文明,毀掉了有何足惜?我覺得還該盡一點力,也許不是覺得人類值得拯救,而是內心不忍,為了其他美好的眾生陪葬大感難過羞愧。我家對正大亞灣,那一天核反應爐出了事輻射塵28分鐘後無聲襲來,我揮刀自剖也表達不完對屋旁那幾巢白鷺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