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破壁、多界联动,让中国文学出现更多的精品
9月12日,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办,中信出版集团、江西省作协、九江市文联、江西省网络作协、九江市网络作协、阅文集团、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承办的“世界科幻的中国情怀——天瑞说符长篇小说《我们生活在南京》文学—影视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中信出版集团执行总编辑、文艺动漫总出版人王蕾,江西省文联党组成员、江西省作协主席李小军,九江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建新出席并致辞。周志强、杨庆祥、聂梦、许苗苗、桫椤、李玮、李壮、刘诗宇等网络文学研究界、文学评论界专家学者,韩松、宋明炜、吴岩、李广益、姜振宇等科幻界专家,王红卫、路阳等影视界专家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
《我们生活在南京》讲述了一个生活在2019年南京市的高三男生白杨,通过无线电台偶然联系上了一个生活在2040年同一地理位置的女生半夏,二人共同面对末日天灾的求生故事。作者天瑞说符出生于1996年,是国内目前“硬核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我们生活在南京》是他继《泰坦无人声》《死在火星上》后的第三部长篇科幻小说,2021年6月开始在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连载,2022年12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曾入选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扶持项目,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华语星云奖长篇小说金奖。天瑞说符的科幻作品严谨缜密、细腻精湛,语言通俗易懂且风趣幽默,在传递科幻魅力的同时点燃了人性的温暖,极具浪漫气息,获得影视界的关注,因此,此次研讨会也联动网络文学、科幻以及影视三个领域。
何弘在致辞中表示,科幻网络文学是近几年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办此次专业研讨会,也标明科幻网络文学的发展跨越了重要一步。天瑞说符一直聚焦于网络科幻小说创作,成绩优异,得到网络文学界和科幻文学界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我们生活在南京》具有强烈现实感很强,同时对人类和世界做了深入思考,开拓了科幻写作的新维度。科幻网络文学的繁荣与影视、游戏等IP转化密不可分,如何通过IP开发推进科幻网络小说的创作,是一个重要课题。希望能通过研讨,充分挖掘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为作品的影视开发打好基础,以多种手段助推中国网络文学、科幻文学出现更多的精品。
王蕾谈到,中国科幻作家如何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辟一条科幻创新之路,意义重大。《我们生活在南京》为读者呈现了宇宙浩大、人类渺小的图景,肉体易逝、精神永恒是这类科幻作品令人着迷之处。小说的末日设定与西方经典科幻中的废土设定有别,正是文化特色和哲学审美决定了中国科幻文学的独特性。她表示,中信出版社愿意与众多文学平台一道,助推中国科幻文学长足发展。
李小军介绍了江西网络文学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绩。他谈到,天瑞说符是江西网络文学的优秀代表,研讨《我们生活在南京》不仅有助于推进江西网络文学的发展,更能鼓励有才华的网络作家积极探索,为江西网络文学发展注入内在动力,共同推动中国科幻文学和网络文学走向繁荣。
王建新介绍说,为繁荣九江市文艺创作,九江市文联专门设立文艺繁荣工程,连续8年对九江优秀原创文艺作品进行扶持,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我们生活在南京》就是列入重点项目扶持的佳作。九江市文联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当好文艺创作的引领者、陪伴者和服务者,激励、引领九江作家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学精品。
《我们生活在南京》
与会专家从网络文学、科幻文学、影视改编等三个维度以及文本构思、创作手法等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我们生活在南京》的叙事艺术、思想内容和影视改编价值。大家认为,小说采用扎实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以仿真化的世界设定、专业的科技知识和缜密的时空逻辑,为末世关怀主题的表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弥合了网文科幻和传统科幻的鸿沟,扩展了科幻作品的成长空间。叙述风格既富有青春活力,又极具文学修养的老成,很好地整合了网络文学的灵动讲述与传统文学的叙事内蕴。天瑞说符对人类和世界的爱让小说展现出有温度、有情怀的科学美感。小说能提供当下中国影视少有的轻盈想象和人物形象,具有很好的影视改编潜能。
周志强肯定了《我们生活在南京》的叙事艺术、作者自觉设定的“故事峡谷”,以及通过白杨这一人物重新定义了小人物与历史的关系。杨庆祥关注到作者对于宏大叙事的处理“了不起”,“如果说这个小说有宏大叙事,它的宏大叙事就是白杨和半夏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如果能被视觉化将会非常动人。韩松提出《我们生活在南京》是中国科幻的一个重要收获,让科幻回到了科幻自身。宋明炜关注到小说的在地性和对现实的超越,着重强调了这部作品在哲学层面的意义,认为“干预”和“看的恐惧”在哲学层面体现着现在与未来的关系。聂梦从方向性关联、艺术性关联和时间性关联剖析了作品特征。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许苗苗认为《我们生活在南京》找到了情感自由和理性自律的契合点,使得作品不单是救世界当英雄的情感产物。桫椤提出《我们生活在南京》展现出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彰显中国审美,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之作。吴岩对以《我们生活在南京》为代表的网络科幻文学中的新变化表示欣喜,他认为作品中的轻松氛围,使得其跳脱出与传统末日科幻的差别,又兼具硬科幻的叙事。
这种轻松的氛围感得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流浪地球》系列剧本指导王红卫的认同,他认为正是这种轻盈感带来的年轻特质,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鲜的题材来源。而故事中白杨与半夏的人物设定,为科幻电影提供了鲜明的年轻人物形象,使得作品具有某种国际性,可能在未来带给科幻电影一些新的突破。身兼导演与编剧双重身份的路阳提出,通常在类型化的电影故事里要有一个出色的概念,支撑电影的新鲜度。而小说中有多个令人惊喜的概念:第一个概念是无线电连接,第二个概念就是“时光慢递”,第三个概念则是作者对未来世界的设定。
李玮认为《我们生活在南京》似乎是一场“新科幻”的实验。以“丛林法则”为核心的《三体》表达了一个宏大的民族性隐喻,而《我们生活在南京》则抒写了另一种日常琐碎、温情绵长的中国故事。夏烈认为小说代表了网络科幻文学发展的最新水平。李壮从与现实世界关系的层面提出,小说将后人类时代的反常识景观与南京的现实生活进行了高度对应,提供了强烈的现实感和刺激。刘诗宇则提出“文学性”对于科幻文学来说仍是重要的问题。如何让庞大的世界观和新奇的设定“落地”,如何简约凝练地写出令人感动、犹疑、错愕的人物、事件以及重大文明瞬间……科幻文学创作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也需要“回头望”,从文学的历史中汲取、学习更多。
李广益认为天瑞说符的写作中充分体现了对网络科幻的自觉和抱负,这部作品有助于提高科幻文学在华语读者和知识界中的地位。鲍远福肯定了《我们生活在南京》的审美艺术,认为作品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结合在一起,通过文体自觉、题材自觉、创作手法的自觉向传统学习和致敬。姜振宇强调作者通过实地考察为作品带来的现实感,赋予了科幻想象世界强烈的真实感。他对天瑞说符未来的创作、特别是以重庆为背景的作品《保卫南山公园》充满期待。王秋实认为《我们生活在南京》因严格遵循科学原理、逻辑被贴上“硬核”标签,但其文本本身却呈现出柔软和唯美的特性,这生成一种“错位”的美感。全书也充斥着多种“错觉”设计:其一是“阻隔”与“传达”;其二是行文表层的“乐”与科幻底色的“伤”。
阅文集团科幻品类主编汪超毅以编辑身份,谈及《我们生活在南京》在网络更新时所引发的读者的高度关注和讨论。他表示,年轻一代的作家正逐渐成为网络科幻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并强调了平台对高质量作品的支持,期待更多精彩的网络科幻故事出现。
会议最后,天瑞说符对与会专家表达了感谢,并分享了创作感悟。“当今时代信息大爆发,想要构建出崭新的科幻概念已经不太可能……”天瑞说符坦言,他所能做的就是将经典的科幻概念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很多经典的科幻概念和科幻作品国外有,但中国没有,那我就写一些跟中国本土联系紧密、更加中国化的内容”。
在学术总结中,朱钢谈到,《我们生活在南京》证明了网络科幻新生代作家值得期许的艺术力和创造力,为网络文学创作贡献了新图景,也给科幻小说的创作增添了新力量。
2023年,中信文艺板块坚持自己的出版理念:“坚守价值原点,积极战略创新。谋求跨界合作,共同激发增量。”此次由中信文艺旗下子品牌中信·大方出版《我们生活在南京》,并举办网络文学、科幻、影视三界联动的研讨会,是中信文艺与阅文集团战略的一次成功合作的一次成功。在过去的不到一年里,中信文艺从严肃文学的影视推动,到类型剧集精品化出版,双向推动文学与影视联动,以期给读者和观众带来“好的中国故事的影视呈现”、“优秀类型剧本的新国民小说诞生”。年初,有一部作品入围首届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平遥国际电影展合作设立“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在刚公布的第二届16部入围作品中,其所代理的影视作家及作品占得4个席位。在今年6月上海电影节期间和8月上海书展期间,中信文艺又分别举办作家与影视版权人交流沙龙、作家与制片人面对面工作坊等“文学到影视”专题活动,获得作家们和影视界从业者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