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字词句篇描写
资料查询

古代文学素材专题 “求才尚贤”的写作

2009/11/1 0:01:3727330 个作者有用

【古代文学素材专题】“求才尚贤”的写作

●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

《诗经·毛诗》卷十 邦:国家。 基:基础。 得到贤能的人才就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基础。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诗经·大雅·文王》 济济:形容众多。 士:士人,指各种人才。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 宁:安宁。 朝中人才众多,是文王时天下安宁的重要原因。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管子·形势解》 辞:推辞,这里指排斥。 主:君主。厌:嫌弃。 成其众:团结其国人。

●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

《墨子·尚贤中》 尊尚:尊重和崇尚。贤:贤人。 能:有才能的人。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孟子·公孙丑下》 把天下送给别人容易,治理天下求得民心很难。

●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子·强国》 人君:君主。 隆礼尊贤:尊崇礼制,尊重贤人。 王:称王于天下。 霸:称霸于天下。

●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

《韩非子·欢行》 尧:唐尧,相传为中国古代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

《韩非子·八说》 任人以事:用人办事。 机:关键。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列子·说符》 知贤:了解、尊重和重用贤才。 自贤:个人贤能。

●闻王者莫高于周文,霸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汉·刘邦《求贤诏》 周文:指周文王 。 齐桓:指齐桓公。 待:依靠。

●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汉·刘彻《求茂材异等诏》 待:依靠。 要建立杰出的功业,就必须依靠杰出的人才。

●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得贤者安宁,失贤者危亡。

《大戴礼记·保傅》 宜:适宜,适合。

●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

汉·刘向《说苑·尊贤》 朝:朝廷。 鸿:鸿雁。 鹄:水鸟的一种。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大厦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也。

汉·王褒《四子听德论》 裘:皮衣。腋:胳肢窝,特指兽腋下的毛皮。 狐:狐狸。 略:谋略。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非常:不同平常。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

汉·张衡《东京赋》 贤:有才德的人。 谷:米,泛指粮食。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吕氏春秋·赞能》 伯乐:姓孙,名伯乐,春秋时人,善相马。 欧冶:指欧冶子,春秋时人,善铸剑。 比喻发现、培养和使用贤才极为重要。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

汉·东方朔《答客难》 士:指有才能的读书人。

●杖圣者帝,杖贤者王。

汉·陆贾《新政·辅政》 杖:倚仗,依靠。圣:通达事理,才智非凡。 帝:称王,做皇帝。 王: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

《后汉书·桓谭传》 政事:政治事务。 由乎:由于。 辅佐:有贤才辅助。

●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不世:不是每代都有的,犹言非常、非凡。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无畏:不怕。圣人:德材极高的人。

●王业须良辅,建功俟英雄。

三国·魏·阮籍《咏怀》 王业:帝王的事业。 良辅:良好的助手。 俟:等待。

●人主务在审官择人。

晋·杨泉《物理论》 人主:君主。 人君重要的事情在于审察官员、选择人才。

●构大厦者,必择匠,然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然后定民。

晋·傅玄《授职篇》 简:通“柬”,选择。 佐:辅佐。 定:安定。

●大厦须异材,廊庙非庸器。

南朝·宋·江淹《杂体诗》 异材:非凡的人才。 廊庙:庙堂,指朝廷。 庸器:平常器具。 比喻要治理好国家一定要有贤能的人才。

●舟航之绝海也,必假桡楫之功;鸿鹄之凌云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治国也。必籍匡弼之资。

唐·李世民《帝范·求贤》 绝海:渡海。 桡楫:船浆。 翮:羽茎,也指鸟翼。 匡弼:辅助。

●国之匡辅,必待忠臣。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

唐·李世民《帝范·求贤》 匡辅:挽救和帮助。 自治:自然安定。

●善为政者,务在择人而已。

唐·魏征《群书治要·体论》 政:政治。 务在:重要的事情在于。

●鉴貌在乎止水,鉴己在乎哲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鉴:照见事物的形象。止水:静止的水。 哲人:明达而有才智的人。

●治天下者,以人为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 治理天下以选用人才为根本。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崇儒学》 治理国家关键的是合理使用人才。宋·司马光《上帝太后疏》:“为政之要,在于用人。”

●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材。

唐·吴兢《贞观政要》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唐·张九龄《读三国志》 由来:自古以来。莫言:不要说。 兴废:振兴和灭亡。

●有非常之策者,必待非常之时;有非常之时者,必待非常之主。

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 非常:不寻常,特别突出。 待:依靠。 时:时机。

●大厦如倾要栋梁。

唐·杜甫《古柏行》 大厦:比喻国家。 倾:倒。 梁栋:比喻能担负国家重任的贤才。

●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唐·柳宗元《封建论》 不肖:不贤。 理安:治理和安定。 任用有德有才的人,废黜无德无才的人,这样,国家就能得到治理和安定。

●兴废由人事。

唐·刘禹锡《金陵怀古》 人事:人员任用、奖惩等事宜。 人事制度的好坏是关系着国家兴亡的大事。

●有非常之主者,必有非常之臣;有非常之臣者,必有非常之绩。

唐·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 非常:不同寻常。

●逐长路者必在骏马之力,理天下者必求于贤臣之用。

唐·罗隐《两同书·得失》 逐:赶。 骏马:良马。 理:治理。

●国之隆替,时之盛衰,察其任臣而已。

唐·李德裕《任臣论》 隆替:兴废。 察:察看。 任臣:对臣的任用。国家的兴亡,政治形势的好坏,只要看什么人被任用就知道了。

●将行美政,必先择人。

唐·张说《词标文苑科策第一道》 择人:选择人才。

●宰相之耳,待天下之耳而后聪也;宰相之目,待天下之目而后明也;宰相之心,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圣神也。

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 待:借助于。 心识:思想见识。 圣神:对皇帝之尊称。

●授取惟贤。

唐·薛登《请选举择贤才疏》 授予职务只限于有才德的人。

●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

《旧唐书·窦诞传》 为职务的需要去选择人才,国家就能治理好;为个人的欲望去选择职位,国家就会搞乱。

●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

《旧唐书·魏征传》 善人:好人。 恶人:坏人。

●为政以人才为先。

宋·朱熹《四书集注》 为政:治理国家。

●才之用,国之栋梁也。

宋·王安石《论材》 才:人才。 栋梁:房屋的大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国以任贤使能为兴,弃贤专己而衰。

宋·王安石《兴贤》 国家以任用有德行、才能的人而兴盛,以不任用有德行、才能的人而衰亡。

●古之人有天下者,其所以慎择者,公卿而已。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公卿:原指三公六卿,后来泛指朝廷的高级官员。 意为:古代的君主对任用高级官员是很谨慎的。

●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 不大力严格推行法令制度,不大量培植人才,就不能够维持巩固政权。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举,慎举在核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03 核真:考核人才的真实情况。

●天之生才也甚难,人主之得才也亦甚难。

宋·叶适《水心别集·资格》 甚:很。

●治乱之源,在求贤取士得其民而已。

宋·包拯《论取士》 士:读书人,知识分子。

●政无大小,以得人为重。

宋·苏辙《王悆光禄传》 政:政事。 得人:得到人才。

●人才之难,自古而然。

宋·辛弃疾《祭陈同甫文》 然:如是,这样。 人才难得,历来如此。 苏轼《上荆公书》:“才难之叹,古今共之。”

●治则有为治之因,乱则有致乱之因,在人而已矣。

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政》 治:太平。 乱:混乱。 在人而已:在于用人罢了。

●为大厦,要栋梁。

宋·王迈《贺新郎》 喻要治理好国家,就要有人才。

●千金何足贵,一士固难求。

元·迺贤《南城咏古》 士:有德才的读书人。

●治弓尚须用工匠,为天下者当然更须用治天下匠。

《元史·耶律楚材传》 为天下者:治理天下的人,指君主。

●正臣进者,治之表也;邪臣进者,乱之机也。

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 正臣:正直的臣。 治:安定。 表:表现。 邪臣:不正直的臣。 机:先兆。

●要想天下治,只在用人。

明·高拱《本语》卷六 治:太平。 用人:任用人才。

●人无元气则死,国无人才则亡。

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论》 元气:指人体维持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泛指精神、生气。

●人才难得须珍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

明·陈献章《与徐岭南书》 治理国家最根本的是端正社会风气和招纳德才兼优的人才。

●贤才,国之宝也。

《明史纪事本末》 贤能的人,是国家的珍宝。

●自古有天下者,观其所用人,则政事可知矣。

明·薛瑄《读书录·论治》 有天下者:指掌握国家权力的人。 用人:任用人才。

●政治之道,首重人才。

清·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实录》 从事政治的原则,首先要重视人才。

●须识成城惟众志,称雄不独恃群山。

清·爱新觉罗·玄烨《入居庸关》 恃:倚仗。须知形成一座坚固的城池,只能靠众人之力;称雄不能仅仅倚仗地势险要。

●现在振兴庶务,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材。

清·爱新觉罗·载湉《上谕》第47条 庶务: 各种事务、杂务。 至计:最好的计策。

●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天下。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 能使用人才就可天下无敌。

●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

清·曾国藩《家书·致沅悌》 臣工:群臣百官。

●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

清·曾国藩《日记》 修:整治。 急务:急需办的事情。

●政事在于人材,舍人材而言政者,必无政。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舍:放弃。 不注重使用人才就谈不上治理国家。

●有人材则有政事,有政事则有太平。

清·颜元《言行录》卷下 政事:政治事务。 好的政治要有好的人才,政治好就会国泰民安。

●挽世变在人才。

清·康有为《上海强学会序》 挽:挽救。 世变:国家危难。

●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

清·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变法:变更法制。 道:方法。 莫急于:没有什么比……更急需。

●巨厦非一木所能支,横流非独柱所有砥。天下之大,事变之亟,必求多士。

清·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 支:支撑。 砥:平直。 亟:迫切。 士:旧称读书人。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清·吴趼人《东欧女豪杰》第一回 造:造就。

●乱世人才倍平世。

清·魏源《观往吟》 倍:倍于。 平世:太平之世。

●今欲振中国,在广人才。

清·梁启超《变法通议》 振:振兴。 广:广为招纳。

●自强尤以得人为先。

清·王韬《设领事》 得人:得到人才。

●国之盛衰,系乎人才。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一 系乎:关系到。 能否正确使用人才,关系到国家的盛衰。

●一木焉能支大厦。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比喻一个人能力再大,也不能独自办好国家大事。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 地代有:每个时代都有。 风骚:泛指诗文。

●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

清·王先谦《东华录·雍正朝卷二》 治天下: 治理国家。 惟:只有。 本:根本。

●古人爱才如命。

清·薛雪《一瓢诗话》 爱才:爱惜人才。

●江山也要伟人扶。

清·袁枚《遏岳王墓》 江山:此指国家。 扶:帮助,扶持。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近代·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治国经邦:治理国家。

●建官惟贤,任事惟能。

《尚书·咸有一德》 建官:设置官吏。 惟:独,只。 任事:任用办事人员。

●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尚书·大禹谟》 野:朝廷之外。 万邦:万国。 咸:都。 宁:安宁。 谓有才之士都得到录用,天下就会太平,

●推贤让能,庶官乃和。

《尚书·周官》 推:推举。 庶:庶民,平民。 官:官吏。 推举贤人,让位给有才能的人,平民和官吏才能和睦相处。

●国有贤良之士,则国家之治厚。

《墨子·尚贤上》 尚:崇尚。 政:政治。 本:根本。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才。

《墨子·亲士》 归:进献。 献贤:贡献贤人。 进士:进献有才能的士人。

●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孟子·公孙丑下》 贵德:以德为贵。尊士:尊重有才能的士人。 在位:有官位。 在职:有职位。

●举贤不避仇雠,废下肖不阿亲贵。

《韩非子·外储说》 仇雠(chóu):仇敌,敌人。 不肖:不贤。 阿:偏袒,庇护。

●致贤为首务,得士为重宝。

晋·葛洪《抱朴子·钦士》 得士:得到有才能的士人。

●建治之业,贵得贤而同心。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 贤:有才德。 同心:指朝野上下同心同德。 建立长远太平的功业,最重要的是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和朝野上下的同心同德。

●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文,而无举贤之实也。

《六韬·举贤》 文:文饰。 实:实际,行动。如果只举荐贤才而不去重用他,那只是表面上的举贤,而并非实际上的举贤。

●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战国策·秦策五》 国家衰亡,不是因没有贤才,而是不重用贤才。

●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 积贤:积聚贤才。 道:原则。

●治世不得其贤,譬犹治疾不得真药也。

汉·王符《潜夫论·思贤》 治天下得不到真正的贤人,就象治病得不到真药一样。

●身之病,待医而愈;国之乱,待贤而治。

汉·王符《潜夫论·思贤》 身体生病有待良医治愈,国家动乱有待贤才治理。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则昌,失贤则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 卷五第十九章 常安:长久安定,恒治:永远顺从治理。

●智士者,国之器也。

汉·刘向《新序》 智士:有才智的人。 器:人才。

●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汉·刘向《说苑·尊贤》 托:依托,依靠。 乘:车辆。 欲霸王者:欲成霸王之业者。

●马效千里,不必骥禄;人期贤知,不必孔墨。

汉·王充《论衡·案书》效:效劳。 骥禄:名马。 期:期望。 贤知:知,通“智”。贤知,即有智慧的贤人。孔墨:孔丘、墨翟。 马能跑千里,而不一定是骥禄;人期望具有智慧的贤人,而不一定是孔子、墨子。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举措第七》 治理国家的方法,重要的就是在于举荐贤人。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三国·魏·曹植《美女篇》 美女敬慕品德高尚的人,要找个贤良的丈夫实在难。比喻志士不被重用,难于实现理想。

●官材任贤,群贤并举。

三国·魏·潘元茂《册魏公九锡文》 官材任贤:任用贤人为官。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

晋·杨泉《物理论》 累:积聚。 千:泛指很多。

●以玉为石者,亦将以石为玉矣;以贤为愚者,亦将以愚为贤矣。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 把玉当作石头的人,也会把石头当作玉;把贤人当愚人的人,也会把愚人当作贤人。

●贤才之畜于国,犹良工之须利器,巧匠之待绳墨也。

《晋书·阮仲传》 畜:积储。 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 贤才对于国家,就象利器对于良工,绳墨对于巧匠一样重要。

●国之需贤,譬车之恃轮,犹舟之倚楫也。

北朝·北齐·刘昼《刘子·荐贤》 恃:依靠。 倚:依靠。 楫:船浆。 国家需要贤人,就象车依靠轮子,船离不开船浆那样。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唐·白居易《杂兴三首》 谷米:泛指粮食。 古时候称为国家的宝贝,是谷米和贤人才人。

●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

唐·王昌龄《上侍御七兄》 利器:锐利武器。 安:哪里,怎么。 任:任用。

●国之宝器,其在得贤。

《北史·苏绰传附苏威》 宝器:最宝贵的器物。

●天上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

唐·陈子昂《重任贤科》 国家政治要靠贤才治理,国家事业要靠贤才完成。

●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资治通鉴》卷四十九 政:政治。 治:治理。 秽:污秽,引申为坏人。 务:重要的事情。

●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

《资治通鉴·汉纪》 治:安定。 不肖:不贤。

●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宋·王安石《兴贤》 犹:如。 有之:指有贤。

●知贤非难用贤唯难。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知:了解。 贤:贤人,贤才。

●必欲致治,在于积贤。

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后》 致治:得到社会安定。积贤:积聚贤才。

●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

宋·范仲淹《选任贤能论》 天下治:天下太平。 天下乱:天下混乱。

●善观人国者,不观其国势之强弱,观其用人之贤否。

明·焦竑《玉堂从语·规讽》 观:观察。 否(pǐ):邪恶。 了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不是看它一时的强弱,而是看什么样的人被任用。

●士不必贤也,要之知道。

唐·赵蕤《长短经·论事》士:有才能的读书人。 要之:重要的。 道: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也指规律、原则、方法。

●贤才在上则国治,贤才在下则国乱。

清·王韬《原才》 贤能之才当政,国家就安定;贤能之才不当政,国家就不安定。

●天下者,无常乱,无常治。不善人在则乱,善人在则治。

《管子》 不善人:奸臣。善人:贤臣。 在:在位掌权。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

《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 准绳: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规矩:规和矩,校定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器具。直士:直言之士。

●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不隐,乱臣贵。

《史记·楚元王世家赞》 祯祥:吉兆。 君子受任小人被黜,这是国家兴旺的吉兆;贤人隐退,乱臣得势,这是国家灭亡的征候。

●冰炭不同器,日月不并明。

汉·桓宽《盐铁论·刺复》 喻贤佞、忠奸不能共处。

●违上顺道,谓之忠臣;违道顺上,谓之谀臣。

汉·荀悦《申鉴杂言》上 违背皇上而坚持原则的是忠臣,放弃原则而顺从皇上的是谀臣。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诡谲,此乱道之根也。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虚无:虚伪不诚实。诡谲(guǐ jué):怪异,变化多端。

●国以贤兴,以诌衰;君以忠安,以佞危。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诌:巴结奉承者。 佞:用花言巧语媚人者。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汉·孔融《临终》 谗邪:谗言害人的邪恶势力。翳(yì):遮蔽。 邪恶小人妨害君子,如同浮云遮蔽太阳。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倾(qīng):倒塌。 颓(tuí):衰败。

●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

《后汉书·傅燮传》 正直和邪恶的人不宜在一起共理国事,犹如冰和炭不能同装在一个器皿里。

●病困乃重良医,世乱而贵忠贞。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人有病才知道好医生重要,处乱世才知忠臣可贵。

●白石似玉,奸佞似贤。

晋·葛洪《抱朴子·祛惑》 白石头看起来象玉,邪恶之人看起来象贤人。喻忠奸难辨,善恶难分。

●梧禽不与鸱枭同枝,麟虞不与豺狼连群,清源不与浊潦混流,仁明不与凶暗同处。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 梧禽:指凤凰。梧,梧桐树。 禽,鸟。古代传说凤凰栖于梧桐。 鸱(chī):鹞鹰。 枭(xiào):猫头鹰。旧传枭食母,故以喻恶人。 麟: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为吉祥的象征。 虞:即驺虞,神话传说中的兽名,义兽。 喻忠臣与奸臣水火不相容。

●直臣无党。

《晋书·刘毅传》 正直:忠贞。正直的臣子不结党营私。

●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

《南齐书·崔慧景传附崔偃》

●任忠贤,则享天下之福;有不肖,则享天下之祸。

唐李世民《金镜》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 主:君主,皇帝。 过:过失,错误。

●听其言能数逆于耳者,忠正之臣也。

唐·李翱《疏用忠正》 数:多次。 逆于耳:话不顺耳。

●恶人不去,则善人无由进也。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 恶人不除去,善良的人不可能进来。

●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

宋·朱熹《朱子全书·治道》 薰(xūn):香草。 莸(yóu):臭草。 相入:互相掺杂在一起。喻君子小人水火不相容。

●大奸似忠,大诈似信。

《宋史·吕诲传》 十分奸险的人看似忠心,极为诡诈的人好象诚信。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

查阅资料SC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