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素材专题 “饮食起居”的写作
【古代文学素材专题】“饮食起居”的写作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管子·形势解》 起居:作息,日常生活。 节:节度。 起居有定时,饮食有定量,寒热调得当,则身体好而寿命长。
●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
《管子·形势解》 起居无定时,饮食无定量,寒热调配不当,则身体弱而寿命短。
●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左传·昭公元年》 君子一天的作息顺序是:早上处理政事,白天调查研究,晚上制定政令,夜间歇息。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元·刘元素《素问·上古天真论》 法于阴阳: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和于术数:适当掌握几种练功健身的方法。 不妄作劳:不要胡作妄为。遵循自然的法则,注意体育运动,起居饮食调节合理,活动中规合矩,就能保持健康的体魄,享尽自然寿命。
●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摄生:养生。 卧起:作息。 四时:指一天中的朝·昼·夕·夜四个阶段。 兴居:起居。 至和:最协调。 常制:固定的制度。 善于养生的人,起居作息都很协调,很有规律。
●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起居饮食都安排合理,能适应时令的变化,这才算懂得养生的道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清·沈德潜《古诗源·击壤歌》 作:劳动。 息:休息。 叙述朴素自然的日常劳动生活,见出古代劳动人民质朴淳真的气质和对自由安乐生活的向往。
●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孔子家语·五仪解》 寝处:犹起居。 起居不定时,饮食没有节制,过度的劳累或安逸,都易伤身致疾。
●起居无常,惟适之安。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生活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以合理适度为好。
●起居宜慎,节以安乐之条;却病有方,导以延年之术。
明·高濂《遵生八笺·序》 起居要谨慎,用安乐的原则来调节之;拒病有方法,以延年的方术来引导它。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审居宅安乐者,为得安乐窝。
明·高濂《遵生八笺》 恬逸:安乐。 窝:栖身之处。 身心安乐而知足,就是掌握了安乐的根本,详知居宅安乐,就得到了安乐的栖身之处。
●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唐·韩愈《原道》 冷了就要添加衣服,饿了就要进食。
●饮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
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肥甘:丰盛甘美的食品。 轻暖:轻而暖的衣服。 过分追求衣食的丰富精美,有损无益。
●食可饱而不必珍,衣可暖而不必华,居可安而不必丽。
《愿华集》 珍:精美。 华:华丽。 食能饱腹,衣能暖身,住可安体就行了,不一定要珍美的食物、华丽的衣服和富丽的居室。
●洞房清宫,命日“寒热之媒”。
汉·枚乘《七发》 意为幽深清冷的宫室是寒热病的媒介。
●服药千裹,不如一宵独卧;服药千朝,不如独卧一宵。
清·杜文澜《古谣谚》 裹:包裹。 一宵:一夜。 休息得好,比服药对身体更有益。
●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清·李渔《笠翁文集》第6卷 养生:保养身体。 诀:方法,窍门。 睡眠为养生之首要。
●不觅仙方觅睡方。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半山翁诗》 觅:寻找。 方:方法,方剂。 养生不必去找神仙的妙方而找安眠的方法。
●四百四种病,宿食为根本。
明·尤遵叙《饮食坤言》 各种疾病都因休息和饮食不当引起。
●能息心,自瞑目。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息心:休息心神。 瞑目:闭上眼睛。 心神安静了,自然能入睡。
●先睡心,后睡眼。
宋·蔡季通《睡诀》 先要静心,才能安眠。
●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安寐》 心急睡不着。
●卧不安,……大抵以清心为切要。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安寐》 要安眠,应屏除杂念。
●何故不寐?湛于有累;何故能寐,行于无事。
宋·邵雍《能寐吟》 寐(mèi):睡眠。 湛:深重。 累:疲劳。 宽舒便可安眠。
●大惊小寐,大病不寐,大喜不寐,大安能寐。
宋·邵雍《能寐吟》 大惊、大病、大喜都不能入眠,心里舒坦才能睡好觉。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谓思极成梦。
●夜卧不覆首。
三国·魏·应璩《百一诗》 晚上睡觉不可用被盖住头部。
●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
冬夜睡眠被子不盖住头部,可得长寿。
●戒久睡,久睡倦神。
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不可贪睡,睡久了会使精神疲倦。
●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明·胡文焕《寿养丛书》 晏眠:晚起。 起床迟早随季节,但早起不要在鸡鸣之前,晏起不要在日出之后。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黎明:天将亮。 洒扫:洒水扫地。 庭除:庭院。
●惜花早起,爱月夜眠。
《太平乐府》卷二 爱惜花开而清早起床,喜赏月色深夜才睡觉。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 张、弛:拉开、放松弓弦,这里指严厉、宽柔。 文武:周文王、周武王,周朝的两位开国君主。 文王、武王治国之法是宽严相济、恩威并施。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 户枢:门的转轴。 蠹(dù):蛀虫。 用流动的水不腐臭,转动的门轴不被蛀蚀的道理,说明人体经常运动可以不生病。
●流水不腐,以其逝故也;户枢之不蠹,以其运故也。
晋·程本《子华子》 逝:去,流走。 运:运动。 比喻人要经常锻炼身体。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不息也。
宋·张君房《云笈七笺》 劳动:泛指劳动。 比喻人体也要经常运动以防生病。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谷气:饮食水谷所生的精气。 运动能使身体加速谷气的吸收消化,疏通血液,不生疾病。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晋·张华《博物志》 欲:需要。 身体需要经常劳动,进食不宜过量。
●调和筋骨,有运动之方;均齐劳逸,有作息之则。
晋·葛洪《抱朴子》 方:方法。 则:规则。 适当的运动使筋骨协调,有规则的作息使劳逸平衡。
●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有动有静,可得长生。
●劳苦胜于逸乐。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劳苦比舒服更利于养生。
●天之为物,故恒于动,人之有生,亦恒于动。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相火论》 恒:永恒。 运动才有万物,运动才有生命。
●故故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
宋·陆游《书意》 故故:常常。 户枢:门的转轴。 户枢流水:指“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师:效法。 常常活动活动身体可保持健康,这是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
●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洿。
宋·蒲虔贯《保生要录》 洿(wū):污浊。 流动的水清洁,停滞则易污浊。身体也要活动,但不能太疲劳。
●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走如风。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坐着要象洪钟那样沉稳,站立要象松柏那样挺拔,睡觉要象箭弓那样弯曲,走路要象疾风那样轻快。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能劳。
宋·苏轼《教战守策》 逸:安适。 善于保养身心的人,劳作与安逸都处理得当。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劳愈强壮,但自不可过耳。
明·吕坤《申吟语》 操:操心,用心思考。 劳:活动,劳动。 心要经常思考问题,才使人变得聪明;身要经常活动,才能不断增强体质。但是不要操劳过度。
●常亲小劳则身健。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亲:爱好。经常爱好做点劳动或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养身莫善于习动。
清·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莫善于:没有比……更好。 习:习惯。 保养身体的最好方法是养成爱运动的习惯。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保生铭》 劳:活动,劳动。 形:身体。 人需要劳动身体,才可以预防百病。
●运体以却病,体活则病离。
明·高濂《遵生八笺》 运动身体可防病,机能活泼就可除病。
●人勤于体者,神不外弛,可以集神;人勤于智者,精不外移,可以摄精。
《关尹子·四符》 体:身体。 神弛、精移:指精神分散,不能专注。 摄精:蓄聚精力。 人勤于劳动和思考,就可以摄精集神,有益身心。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清·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动:运动。 强:强盛健壮。 运动则强健,从一人以至天下,同一个道理。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元·刘元素《素问·上古天真论》 清晨起床后,应在庭园里大步行走。
●散步所以养神。
《南华经》 散步是保养神气的方法。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
《吕氏春秋·本生》 辇(niǎn):挽起。 佚(yì):逸乐无度。蹶(jué):倒,颠仆。 出入都要坐车,贪图逸乐,可谓自招其祸。
●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
汉·枚乘《七发》 舆(yú):轿子。 辇(niǎn):挽车。 蹶(yué):跌倒。 痿(wěi):身体某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 机:先兆。 意为贪图安逸是招病的先兆。
●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
宋·欧阳修《删正黄庭经序》 身体勤劳的人长寿,耽于逸乐的人短命。
●精神不运则愚,气血不运则病。
清·魏裔介《琼琚佩语·摄生》 运:运动。 气血:人的血气。 不动脑筋的人愚蠢,不动身子的人易病。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元·刘元素《素问·宣明五气》 气:元气。 或看或坐或站或走或睡,都不可太久,久了,有害于身体。
●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
《庄子·刻意》 形:身体。 弊:疲困。 精:精神。 身体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就会疲困,过度耗费精神就会劳累。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
《淮南子·精神训》 蹶:倒。 竭:尽。 身体过度劳累就会倒仆,神气耗费过多就会衰竭。
●行不极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劳。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 极:过于。 及:至于。 劳:疲劳。 身体各部分的活动都要适度,不要过于劳累。
●莫强为力所不任,……以致筋骨疲竭耳。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不要勉强做力不胜任的事,做到筋疲力尽就不好了。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劳动:劳作活动。 身体须劳作活动,但不宜过分。
●养生之士,睡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座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是以:所以。 士:人。 座:坐。 至:到。 懵(méng):神志不清,糊涂。 起居作息都要适度,不可过头。
●人徒知久行走立之伤人,而不知卧久坐之尤伤人也。
明·李琰《医学入门》 徒知:只知。 久行久立固然伤人,久睡久坐尤其伤人。
●不欲甚劳,不欲甚逸。
《彭祖摄生养性论》 不欲:不宜。 劳动和逸乐过了头都不好。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元·刘元素《素问·六节脏象论》 食(sì):通“饲”,给人吃。 五气:指五脏所出之气。 五味: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泛指各种食物。 人身体所需的气和食物,是自然界提供的。
●人为国本,食为人命。
《南史·郭祖深传》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食是人民的生命。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务农》 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
●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资:凭借,依靠。 养生的根本,必依靠饮食,饮食不得其宜,就难以维持生命。
●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病之道惟在于药。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养生必须以食为本,救病的方法只在于用药。
●事之至近而所系至大者,莫过于言语饮食也。
宋·朱熹、吕祖谦《近思录》 至:最,极。 莫过于:比不上。言语和饮食两件事,对于人关系最密切,意义也最大。
●饮膳为养生之首务。
元·忽思慧《饮膳正要》 饮膳:饮食。
●饮食者养其形,起居者调其神。
元·刘元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摄生论》 形:身体。 神:精神。 饮食合理可以保养身体,作息有规律可以调养精神。
●水为万物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
明·李明珍《本草纲目·水部》 盖:发语词。 资:依靠。 水和土生长和滋养万物,它们是人们饮食的来源,而饮食则是人的命脉所在。
●调养工夫全在眠食二字上。
清·曾国藩《家书·谕纪泽、纪鸿》 余:我。 尔:你。 二端:两头,两件事。 养生要认真处理好睡眠和饮食两件事,这个道理看似简单浅显,却蕴含着自然规律的奥妙。
●日食三餐,夜眠一觉,无量寿佛。
清·杜文澜《古谣谚》 食宿有规律,可以延年益寿。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元·刘元素《素问·上古天真论》 节:节制。 常:常规。 饮食要有节制,起居要有常规。
●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易经·颐象》 君子:泛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君子说话要谨慎,饮食要有节制。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吕氏春秋·尽数》 按时进食,身体健康。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墨子·鲁问》 量:估量。 度(duó):计算,量。 进食穿衣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
●若夫圣人,量腹而食。
《淮南子·精神训》 量腹而食:按照自己的实际饭量去吃饭。
●饮食不节以生百病。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 饮食没有节度,就会生百病。
●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信胜于药也。
《食治养老序》 如果了解食物的性质,调剂而食用,则其疗效比药还好。
●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
汉·崔瑗《座右铭》 悠悠:长远。 难量:难以估计。 长远的事情难以逆料,日常则应说话谨慎,饮食有节。
●口能致病,亦败尔德。
元·朱凡溪《饮食箴》 与“病从中入,祸从口出”意思略同。
●病从口入,福从色败。
明·尤遵叙《食色绅言》 因嗜食或不讲卫生而致病,因好色而招祸。
●慎言以养其德,节饮食以养其体。
宋·朱熹、吕祖谦《近思录》 谨慎说话就可以修养德行,节制饮食就可以保养身体。
●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宋·林逋《省心录》 口腹:指进食。 饮食没有节制是生病的原因;心术不正,必然招致杀身之祸。
●饮食不节,杀人顷刻。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顷刻:片刻。 不注意节制饮食,很快就见其恶果。
●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以害生。
明·胡廷贤《寿世保元·饮食》 饮食有节则有益于身体,饮食失调则有害于身体。
●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至自安逸。
《孙真人卫生歌》 资:依靠。 甚:过头。 保养身体要靠饮食,注意不要过度,身体就自然会安适。
●食品本多,忌品不少,有条有节,有益无损,遵生颐养,以和于身,日用饮食,斯为尚矣。
清·吴澄《不居集》 斯:此,这。 颐养:保养。 尚:崇尚。 根据食品的性能,有选择有节制地食用,利于养生。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元·刘元素《素问·痹论》 饮食太多了,就会伤肠胃。
●人饱食劳倦即伤脾。
元·刘元素《素问·本病论》 食得太饱、疲劳过度会损伤脾脏。
●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
《吕氏春秋·尽数》 道:原则。 五脏:指心、脏、脾、肺、肾。 葆:通“保”。 饮食的原则:不挨饿,不太饱,五脏自安好。
●婴儿常病,伤于饱也。
汉·王符《潜夫论》 婴儿常因吃得太饱而生病。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清·梁同书《直语补正》 要想婴儿平安无病,就要让他吃得不十分饱,穿得不十分暖。
●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
晋·葛洪《抱朴子》 吃的喝的穿的住的均不宜超过实际需要。
●养生者先饥乃食,先渴而饮。恐觉饥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饮,饮必过。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先饥:未到饥饿时。 未饿先食,未渴先饮,可以防止饥渴时食得过饱、饮得太多。
●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而无极,食无过饱。
明·王蔡《修真秘要》 身体须要保持安逸而不可过度劳累。饮食须要保持适量而不可吃得太饱。
●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太渴时不要饮太多,极饿时不要食太多。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
明·王蔡《修真秘要》 少:少量。 数:多次,频。 顿:停顿,间歇。 宜于少食多餐,不可少餐多食。
●不饥强食则脾伤,不渴强饮则胃伤。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强:勉强。 不饥不渴却勉强去食去饮,就会损伤脾和胃。
●醉眠饱卧俱无益,渴喝饥餐犹戒多。
《真西山先生卫生歌》 饮足吃饱时躺下无益于身体,渴喝饥餐时不可过量。
●已饥方食,才饮即止。
明·高濂《遵生八笺》 饿了才食,食不过饱。
●为食也,宁失之少,勿犯于多。
清·李渔《笠翁文集》卷六 吃东西宁可不够饱,不可过量。
●宁少量,无太饱。
清·褚人穫《坚瓠集·秘集》 宁愿少吃,不可过饱。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清·钱大昕《恒言录》 晚餐少吃点,可以长寿。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
《孙真人卫生歌》 神:精神。 太饿太渴,或者多吃多喝,都会伤害精神和身体。
●不欲过饥,饥则败气。
《彭祖摄生养性论》 不欲:不宜。 饿过头了会伤血和气。
●甘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
《韩非子·扬权》 病形:伤身。 美酒佳肴,利于口而伤于身。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晋·陶渊明《有会而作》 菽(shū):大豆,引申为豆类的总称。 菽麦:指最普通的食品。 孰:谁。 甘肥:美好的食物。 喜爱清淡的食物而不追求丰盛的美味。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 华:华丽。 蔬:蔬菜,草本植物的总称。 不追求华丽的衣着,不厌弃粗淡的饮食。
●胃者,五脏之本也。
元·刘元素《素问·玉机真脏论》 本:根本。
●若要衍生,肠胃要清。
晋·葛洪《抱朴子》 衍生:长寿。 清:清净,无滞食不化。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梁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唐·白居易《赠内》 膏梁珍:指美食。 锦绣文:指漂亮的衣服。
●善养性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善于保养身体的人要经常少食肉,多食饭。
●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养保名铭》 厚味:浓肥美味的食物。 能甘淡薄:以清淡的食物为美。 吾:我。 师:效法,遵崇。 三千功行从此始:指各种养生方法都以这为出发点。 信有之:确是这样。 说明饮食以清淡为佳。
●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珍馐:精美的食品。 逾:超过,胜过。 饮食要少而精当,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胜过美味佳肴。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元·刘元素《素问·藏气法时论》 毒药:泛指药物。 攻邪:治病。 养:营养。 五谷:麻、黍、稷、麦、豆,泛指粮食作物。 五果:枣、李、栗、杏、桃,泛指一切果品。 助:辅助。 五畜:牛、羊、鸡、犬、豕,泛指牲畜肉类。 五菜:葵、韭、薤、葱、藿,泛指一切蔬菜。 充:充养。 意为药物的作用是治病,食物的作用是养身。
●食之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一理,合则于人脏腑有益,……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
《本草求真》 脏腑:指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饮食适当就有益于身体,不适当就害于身体。
●养体须当节五卒,五辛不节反伤身。
《孙真人卫生歌》 五辛:五种辛味的菜,指葱、薤、韭、蒜、蕖。 要节制辛味的菜,不节制反而伤身。
●酸味伤于筋,苦味伤于骨,甘即不益肉,辛多败正气,咸多促人寿。
明·王蔡《修真秘要》 辛:辛辣。 促人寿:使寿命变短。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有茶。
宋·欧阳修《茶歌》 吾:我。 向老:渐老。 年渐老,对炎凉世态看得很轻了,只有饮茶的兴趣不减。
●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明·顾元庆《茶谱》 固:本来,诚然。 每日都应当饮茶。
●论功可以疗百疾,轻身久服胜胡麻。
宋·欧阳修《茶歌》 胡麻:即黑芝麻。 茶有疗病的功效,常饮胜于吃芝麻。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 食:饮食。 厌:满足。 脍:细切鱼肉。粮米不嫌舂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00
《论语·乡党》 饐(yì)、餲(ài):食物变味发臭。 馁(něi):鱼类腐臭。 败:腐烂。 意为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
《医说》 不宜急食,应当细嚼慢咽,否则易损脾胃。
●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吃东西要嚼烂才吞下。
●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 吃饭时不要交谈,睡觉时不要说话。
●怒后勿食,食后勿怒。
明·冷谦《修龄要旨·起居调摄》 刚发过怒不要进食,刚吃完不要发怒。
●饭后百步走。
《十叟长寿歌》 饭后适当的运动有益人的健康。
●食毕当行步,……令人能饮食,无百病。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饭后散步,能增进食欲,减少疾病。
●食止行大步,大益人。
《摄养枕中方》 饭后散步,大有益处。
●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
清·曾国藩《家书·谕纪泽》 秘诀:秘传的窍门、方法。
●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为逍遥。
元·伊世珍《琅环记》 逍遥:优游自得貌。 古时的老人饭后都悠闲地散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