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7日,我再一次来到位于海南省的水稻育种基地,此时,距离创作《粮战》已过去一年之久,但很显然,粮食新品种创制的工作依旧在祖国大地积极开展着。突如其来的疫情放慢了生活的画面,一大批粮食育种工作者因此停滞在海南岛之外,无法入岛,地里的试验材料还等着他们调查,研究十余年的稳定品系还等着收获再利用。
然而,这一切不得不以另一种方式进行。
舍弃,从未在育种家头脑里出现过。
我很幸运,入岛的时候,疫情之下的气氛才刚刚开始紧张。作为新一代的科研工作者,我的职责便是代表整个研究所负责全部材料的调查、取样和收获。因为一周之后,同事被相继告知,已不能顺利登岛。
我知道,剩下的事只能靠自己了。
“一手出品种,一手出论文”,这句话是对同行业一位泰斗的评价,无论是造福百姓的品种还是推动理论的科技成果,都必须从大地开始撰写,这便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农业工作者的梦想初衷。
可简单的10个字,写照的却是一人一生。这些伟大、平凡、朴素的老育种家,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一生,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就像他们手指上裹满的灰尘一样,不曾被人铭记和颂德。
他们可是为了“吃饱饭”奋斗一生的耕耘者,治学从严,言传身教,不辞劳苦。他们更期望将毕生所学所悟脉脉相传下去。匠人精神,必定容不得半点瑕疵,粮食安全保障是国民安保的根基,随着老一辈育种家的退隐,新起之秀便踏着市场经济的大浪来了,从传承的角度讲,中青年一代职责很重。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果,放眼整个行业,优质粮食的份额在市场的占有率却寥寥无几,我们现在的目标和正在做的事便是将“吃好饭”这张优惠券发到每一个公民手中。
育种行业作为粮食供给链上的第一环节,其担当和作为能力决定了这张优惠券的发放期限。
创作《粮战》的初衷,一是很诚恳地交代了我国优质米市场现存的巨大空白,很直白地将问题抛给当代育种家,在人性两难抉择时,正直的一面方能胜任。我于2010年大三阶段开始接触育种,至今已10年,无私,无私,无私,这便是成为一个优秀育种家的前提,也是造福民生的前提。
故事中的崔挽明被赋予了这样一种担当,他的精神和品质原型源于我十分敬重的一位同行,他比我年长8岁,却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私。他带着这样一种品质,在故事中扮演了一位执意让百姓吃上便宜优质大米的育种家形象,因为这是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好吃不贵四个字距离我们还有很远的路。《粮战》只想说明一件事: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从吃饱饭到吃好饭绝非是一代人的事,也绝非一代人能完成的,这其中必有牺牲和汗水的交融,必有斗争和智慧的较量。
创作初衷之二便是简单的对于育种家的赞美,他们太需要被人了解和认识了。我到达海南基地的时候,正值单位财务处的同志被迫留在基地避疫,一位吃了40多年大米饭的女同志居然连水稻和小麦都分不清,我理解不了,但还是硬着头皮跟她解释。这便是实情,想必这样的同志还有很多,这些同志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水稻长什么样子,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也无需知道。但我相信,几乎每一位农民百姓都不会浪费粮食,都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的师者长辈是一个朴素阔达的人,他时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便是:浪费粮食是有罪的。
为什么有罪?不是每个读过“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人都能做到真正理解其中含义。一个水稻品种的获得,最少需要10年时间,对一个育种家来说,恐怕没几个10年。要育成《粮战》里的优质大米,又需要多少代人的多少个10年?所以,我不得不为他们点赞,不得不将他们隆重地介绍给公众。
当然,促使我不得不创作《粮战》的缘由是我对工作本身的情怀,我不是行业的佼佼者,却被同行所感动和震撼,我可能成为不了故事的主角,却能分享自己的力量。
我深知口粮问题的重要性,深知我国优质米市场在国际上可怜的占有量,深知老百姓饭碗还没能彻底改善,这是爱,是我对故事主人公给予的厚望,是对现实育种家的一种呼唤和呐喊。我也看到行业云雾缭绕的纷争,看到一出出丑态杂糅的戏剧人生,看到不必要的牺牲和未尝不可的改革,这是宣泄,是现实赋予我们的关注点和努力方向,这对我们行动力来说是种积极的推动信号,它让我们清楚地懂得,民生质量的提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付出,漫长的黑暗必将迎来最终的黎明。
不知为何,似乎写完《粮战》之后,我便再无更好的情怀了,在海南岛的两个多月,已然无心创作,我被困在基地的高墙之内,感受的不是平静,而是外面的沉浮和呻吟。直到现在,这种恍惚感还在。
惊蛰过后,马上就要播种,又是新的一年,回单位的半个月里,堆积如山的育种材料等着汇编下地,似乎南繁的工作刚结束,这里的工作便又开始了。
显然,我连恍惚和感受“无心创作”的时间都不见得有了,国储粮虽能解一时之需,但整个粮食行业都如我一样恍惚,一旦延误播种季节,又将是场灾难。所以我庆幸自己及时从沉浮和呻吟中醒了过来,而这个时候,我看到全国同胞们都醒了,他们积极、恰当、适宜地投入到社会角色中,重新推动了这盘巨大的齿轮。
而《粮战》过后,我也定会在另一番情怀里成长起来。
觉得这篇人物访谈对您有用?您可以 ——
复制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