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素材专题 关于“山川”的写作
【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山川”的写作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吐哺:把嘴里咀嚼的食物吐出来,哺育幼子。前两句表达作者要招纳贤才,多多益善;后两句表示向周公学习,礼贤下士,使天下人心归附。用典贴切,感情充沛。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晋·左思《招隐》丝与竹: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不必弹奏音乐,山水自有清雅悦耳的声音。体现作者厌恶尘俗,退隐山林,追求大自然美的心境。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山阴:今浙江绍兴县。映:映衬。发:现。这是书法家王献之游会稽山的美的感受。后人用“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来形容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或艺术作品的多姿多彩。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岩:即山、山峰。壑:山沟。这里指溪流。东晋的诗人、画家顾恺之游会稽山罢,用这两句勾勒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
●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
南朝·齐·王融《江皋曲》更:又。洲:江中小陆地。写起伏间断的山川景色,象有节奏的抒情歌曲。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唐·王维《齐州送祖三》净:空净、苍凉。暮:黄昏。长河:黄河。这是送友人后所见景色,可见诗人的惆怅和苍凉。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山:指荆门山。尽:消失。大荒:广大的原野。这是江水流过长江三峡后辽阔壮丽的山川景色。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华山。峥嵘:高峻突出的样子。丝:飘动的丝带。仰望华山,峥嵘突兀,俯视黄河,天际奔来,其景壮哉!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唐·李白《蜀道难》喧豗(huù):喧闹。砅崖:水击岩石声,这里作动词用。群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倒挂在绝壁上,飞奔的急流和倾泻的瀑布哗哗地争鸣,激流冲击着崖石的巨响象万壑雷鸣。极状蜀道之惊险,扣人心弦。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在金陵城西南,濒临长江的三座山峰。白鹭洲:江中沙洲,因白鹭落宿而得名。三座山有一半隐没于云雾当中,秦淮河被白鹭洲分成两支。这是凭金陵凤凰台西眺所看到的景象。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唐·杜甫《登楼》锦江:在今四川省成都附近。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省灌县西。如椽大笔,写景极为壮阔。春色依然,而浮云变幻,承接上文,见花伤心由于万方多难,又起下文,急思自效之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唐·杜甫《秋兴》玉露:霜。凋伤:秋霜使枫树凋谢。巫山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长江把巫山劈开两半、形成峡谷称为巫峡。气:气象、景象。勾勒了巫峡深秋的萧瑟阴森的画面,烘托诗人当时忧国怀乡的心情。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唐·杜甫《客亭》宿雾:早晨的雾。太阳从清寒的山岭那边升起,江水在茫茫的晨雾当中奔流。作者描画出在客亭所见秋晨的景色。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唐·岑参《登总持阁》槛:栏杆。秦岭:在今陕西。渭川:渭水。高山流水,却变得低小,这是视觉与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唐·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山:中条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迥(jiǒng):远。河:黄河。登楼所见雨后的晚晴景色,有声有色,气势不凡。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返照:夕照。乱流:交错的小河。嶂:屏障般的山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陋室铭》“仙”与“龙”固然是没有的,但这几句却道出了一些哲理来。就是说,观察事物,要看实质,而不重在形式。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唐·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长波:长江水。逐:追。连山:群山。写长江三峡险峭的山形和湍急的水势。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白居易《春题湖上》排:整齐地铺开的样子。波心:湖面的中间。“排”、“点”二字把山松叠翠,水月荡珠的杭州西湖春色写得生气盎然。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水的人,就觉得其它地方的水不会是壮观的;除了巫山的云,其它的云就不会是美丽的。这两句是诗人表达对失去的妻子的爱慕迷恋。通常被人们用于比喻为看过或经历过最壮观最美好的事物之后,觉得其它的都不足取了。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唐·崔颢《舟行入剡》青山绵绵,绿水悠悠,皆无尽头。
●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唐·张枯《孤山寺》因山木郁葱,不雨仍觉空气清新,涧水清凉。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宋·柳永《玉蝴蝶》潇湘:潇水、湘水的合称,这里代指思念之处。两处相隔那么遥远,不知想念的人在何方。
●石势向人森剑戟,滩光和月泻琼瑰。
宋·苏舜钦《晚泊龟山》龟山:此指武汉龟山。潮水淘磨礁石如剑戟般锋利,月映沙滩似流泻琼浆般瑰丽。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宋·王安石《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两句描绘山间明月闪烁的金光透过松林的缝隙,斑斑点点地映在地面;江上清风掀起的巨浪象雪花一样翻滚奔腾。比喻贴切,形象逼真。
●郁郁层峦夹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
宋·朱熹《水口行舟》夹岸青:两岸碧绿。去无声:船安静地划行。动中显静,幽静无比。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底事:这里是“为什么”之意。倾砥柱:天柱折,比喻北宋王朝崩溃。倾:倒。九地黄流:遍地的黄河水。万落千村:无数村落。以山倾水泻,遍地走兽,比喻北宋灭亡,到处金兵肆虐。景中寓情,十分痛切,动人心魄。
●木脱千山瘦,江空一水长。
宋·汪元量《孟津》树木凋零使千山显得清瘦,江面空荡使河流显得漫长。
●日落川更阔,烟生山欲浮。
宋·陈与义《题持约画轴》江面的开阔,是因为夕阳反照,使人的视觉扩大。黄昏炊烟四起,仿佛山也浮动起来。晚景如画。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极写黄河之长。五千仞岳:极言华山之高。仞,古代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写中原山河的辽阔壮丽,抒沦陷区人民渴望恢复的激情。笔力雄健,感慨深沉。
●雨添山翠重,舟压浪花分。
宋·陆游《涪州道中》翠重:增加更多的绿色。分:把浪花分开左右两边。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书咄咄:殷浩被废后,终日用手指在书上空写“咄咄怪事”四字,表示失意。且休休:罢休,算了罢。丘壑:山水幽深的地方。风流:风韵。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宋·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剩水残山:指被冰雪覆盖下露出来的山。无态度:没有生机。料理:妆扮。风月:美好的风景。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宋·赵师秀《薛氏孤庐》春天雨水季节,地多积水,故曰“多于地”:云浓遮山,故曰“半是云”。词语明白、自然。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元·周德清《寒鸿秋·当浔阳即景》浔阳:即今江西九江市。练:洁白的丝织物。淮山:指淮河流域一带的山脉。数点:形容甚远和小。靛:青蓝色。写浔阳一带的江边清秋晚景。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
元·薛昂夫《楚天遥过清江引·送春》山外山:山外有山。渡:渡口。写近景,又由近及远,有无穷尽的意境。
●匡庐小琐拳可碎,鄱阳触怒踢欲裂。
明·李梦阳《戏作放歌寄别吴子》匡庐:指匡山、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县。匡庐山和鄱阳湖在作者眼中显得渺小琐细,触怒时可拳碎踢翻。虽是狂放不羁,却写得相当形象。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明·萧镃《送李估之赴陕西参议》三峰:指华山的中、东、南三峰。上句写黄河的曲折和漫长,是远景;下句写骑马飞驰华山迎面而来,是近景。昔人有“万山春到马蹄前”句,意境似之。
●江汉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
明·谢榛《中秋宴集》江汉:长江、汉水。光:波光。指波涛。香动:飘香。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 写大自然的长存,也感叹人生的短暂。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明·王守仁《咏金山》金山:在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中一岛,到清末才与陆地连在一起。岛上有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等名胜。大如拳:形容远望金山的形状,象拳头一样子插在江中。维扬:与镇江市隔江相望。
●观山而不穷其巅,望海而不极其源。
明·李东阳《后东山草堂常赋》穷:穷究。极:追溯。观山望海的意趣并不在于穷究顶峰如何,源流怎样。
●沧波淮海东流水,风雨扬州北固山。
清·王夫之《读〈指南集〉》北固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北。诗中的淮海、扬州、北固山均有文天祥出使元南归,历尽艰险留下的足迹。沧波东流,忠魂长在,缅怀民族英雄的感情,溢于言表。
●一县好山留客位,五溪秋水为君清。
清·林则徐《赠友人联》“清”为双关语,有秋水清澈,人亦清廉之意。
●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
清·厉鹗《百字令》藏烟:烟雾盘绕。危:高峻。限:阻挡。帆影摇空绿:天空倒映在水中,帆影在碧空和碧水中摇荡。这是作者夜过七里滩所见的清朗寥寂的景色,令人陶醉不已。
●山岳自终古,江海日夜流。
清·徐夜《咏意》山永峙,水长流,是静的永恒,也是动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