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争霸战国统一,春秋时期的战争和战国的有什么区别?
春秋争霸战国统一,春秋时期的战争和战国的有什么区别?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中国的历史进入东周以后,就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诸侯争霸,而到了战国,则成了灭国统一。
春秋时期,战争更像是一种竞技体育游戏。各个国家的战争讲究排场,礼仪和规则。比如,春秋时期作战多为持续一天,而且,按照惯例,不能追击战败后逃跑出五十步之外的敌人,不能重复使敌方将士受伤等等。目的大多是为了耀武扬威,吓唬一下小国。战争多为争霸战争 ,大国从而拉拢“小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根据战争的政治目的,可以将其分为有限战争和无限战争。
在春秋时期,贵族是各国军队的主要构成,每次战争的交战数量大多在几千人,时间不过几日。由此,战争的目的主要不是消灭敌人,而是削弱和消耗敌人。但是,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征兵制度的形成,战争具有了总体性。以当时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为例,战争与平民之间的冲突消失,进入到战时全民皆兵的状态。
春秋时期到战国的标志主要是两件大事。一是三家分晋,二是田氏代齐。两件事其实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臣子的的下克上。这两件事彻底破坏了周天子以周礼为社会基础秩序的统治基础。
田姓代姜姓成为齐国之主和身为晋国卿大夫的魏赵韩三家瓜分了晋国以后,周天子只能承认既成事实,给予反叛者合法的统治权力。周王朝开始时,周天子是一个健壮的父亲,个个诸侯国就像他未成年的子女一样,礼乐制度就是这个父亲给孩子们定的规矩,这时大家还能遵守。
春秋时代,周王朝这个父亲被西戎多年的骚扰和破坏已经重病缠身,开始管不住众多已经长大的孩子了。这时春秋争霸就开始了,个个诸侯国争霸争的不是周天子的位置,而是类似于一个家庭中长兄的位置。父亲年老病重,那么组织兄弟们对抗外敌(组织诸侯国对抗蛮夷),处理兄弟间矛盾(调节诸侯国家之间的恩怨),帮助兄弟家处理解决不好的内务(诸侯国内臣子反叛霸主国要进行干涉和平乱),这些就是长兄(霸主)的权利以及义务。当时的国家之间的战争大部分都不是灭国战只是要对方承认自己这个长兄的身份和代周天子这位父亲代行权利和维护周天子定下的礼乐制度。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这位父亲真就是死掉了。东周在国土上分裂为东周和西周两个国家力量进一步削弱,在制度上同意田姓代齐和三家分晋的合法性证明其自己都无法保证其定下礼乐制度的存在。父亲(周天子)还在规矩(礼乐制度)还在时大家争的还是长兄的位置(争霸主)。等周天子这位父亲已经进了棺材礼乐制度也被父亲死前亲自否定了,国家之间的灭国战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然,春秋时期的生产力不够先进,而在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过渡阶段,铁器的运用成为一个重要的分界线。
在春秋时期,不管生产材料还是武器材料的青铜,其在产量上比较稀缺。如果要进行战争的话,只要能打败对方国家的军队,将敌国的青铜武器尽数收缴,就可以让对方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再发动一场战争。比如晋楚争霸的过程中,往往一场战争就决定几年内的两国形势。所以,胜利方也就没有必要去强行占领或者消灭战败国。
再者,正是由于春秋时期的生产力不够先进,各个国家可以投入到战争中的人员相对较少。换而言之,大部分人员主要在农业生产上。这个时期的春秋战争,战胜一方只需要消灭对方的军队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大范围杀伤对方的非战争人员。而且,正是因为生产力上的限制,导致战胜国也无法有效管辖那么多的土地和人口,促使灭国也得不到多大的好处。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应用普及,各种铁器农具直接推动着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假设过去五个人种一块地,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那么剩下的四个人就可以转化为士兵,甚至是全职士兵。同时,相对于青铜武器的制造速度,铁制武器可以迅速、大规模的生产,为多出来的士兵武装一番。于是,为了防止战败国的报复也罢,扩张本国的农业耕地也好,占领和灭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流。比如在长平之战中,尽管赵国战败,但是白起还要坑杀四十万赵国士兵,为的就是避免赵国日后的反扑。
总的来说,春秋时期的战争还没有你死我活的压力,晋国和楚国打了几百年,结果也没有谁灭了谁。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战争的不灭国原则,主要还是在大国之间。诸多不知名的小国,还是被楚国等大国给兼并。不然,春秋初期的几百个国家,也不会一到了战国时期就余下十几个大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