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晋三朝都分封了诸侯,三朝分封诸侯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周、汉、晋三朝都分封了诸侯,三朝分封诸侯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周朝的分封制和汉朝、晋朝的分封制有着根本上的区别,自秦统一天下后,改分封制为郡县制,最终确立了后世的君主专制政体。此后汉承秦制,周初的那一套分封制就已经名存实亡。所以周朝、汉朝、晋朝在开国之初分封诸侯的目的各不相同,前者是为了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后两者是为了解决“皇权”与“王权”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所谓有因有果,分封诸侯的目的不同,结果自然也迥然不同。
1.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商末周初,受到生产力的限制,周王室能控制和耕种的范围有限,加之西周初期朝代更迭,不论是统治者与人民还是统治者内部的族群凝聚力都很低,基于以上需要,周公推行分封制,赋予了诸侯管理地区反叛、保护周王室、教化百姓等职能,在被赋予了如此强大的职能下,诸侯保有相对完整的权力体系,比如保留了大部分的人事任免权,以至于经济、军事、祭祀等一系列权力。周王此时的目的是联系宗室、有功之人一同巩固刚刚稳定下来的政权,提升整个王朝的族群凝聚力。加之宗法制和礼乐制的影响,认为用礼乐教化能管理好握有重权的诸侯,所以没有逐步加强中央集权,到后期周天子式微,诸侯争霸,周王朝覆灭。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汉初,由于割据数千年的诸侯国和异姓王被完全消灭,汉高祖刘邦一方面继承了秦始皇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君主专制政体,在关中地带大力推行郡县制;另一方面,为了填补消灭异姓王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刘邦实施了以皇族弟子为主体的封建制度。与周朝不同的是,汉初已实现大一统,分封诸侯的目的不是为了维稳,诸侯的军事、政治功能并没有像周初一样来得强烈,而是郡县制度下对于皇室宗亲的一种补偿。毕竟他们是皇帝的亲属,是皇权的分支和象征,为了维护皇帝的神圣性,统治者必须给予他们一定的特权,团结统治阶级,因此封建皇室宗亲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皇权的统治基础,十分有利于解决“皇权”和“王权”之间的矛盾。但也正因郡县制下诸侯的权力不大,由加之各种因素,最终汉末宦官佞臣当权,戚王氏集团兴起,西汉灭亡。
3.“王与马,共天下”
魏咸熙二年(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建国之时得到了不少门阀士族的支持,而司马本就是曹魏时期的世家大族。在建构国家政治基础之时,皇权与士族之间的矛盾就成了晋朝开国之初甚至是笼罩在晋朝一百多年历史上的一片乌云。为解决这个矛盾,晋朝实行九品中正制、分封制以保证世家大族的利益,虽然西晋武帝对于异姓开国公的不信任已经达到极其敏感的程度,在泰始年间进行 还第 异姓开国公的政治策略,清除了一部分异姓王。但是依旧走回启用了“分封制”,没有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最终没有处理好这对矛盾,导致西晋后期门阀士族纷纷割据,中央大权旁落。
天子与诸侯自古就有“本枝”之喻。封建王权来源于皇权,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双方的博弈的不同原因导致了周、汉、晋分封诸侯后的迥异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