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文化历史百科
资料查询

满清八旗到底是什么?满清八旗是如何产生的?

2022/6/8 8:55:27610 个作者有用

满清八旗到底是什么?满清八旗是如何产生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我们知道,清朝时期,满清统治者分为八旗,而关于皇帝选妃、子弟成婚等事情,基本上也都是在八旗内部挑选合适的人,用来保持所谓的血统纯正。但是看多了八旗,却还是有些问题弄不明白,八旗到底是什么,各自的掌控者又是谁呢?如果说八旗相当于八个大家族的话,那八旗的旗主又是如何代代更迭的呢?

满洲八旗的旗主都由爱新觉罗氏掌握。具体来说,就是由努尔哈赤和其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来掌控。有些人特意强调,八旗分为满蒙汉,总计二十四旗。但蒙八旗和汉八旗是没有独立旗主的,蒙汉八旗也归满旗旗主进行统领。

至于八旗旗主具体是怎么更迭的,这就很复杂了,需要详细的介绍。

两旗时代

最早的八旗制度,没有后来那么复杂,只有旗主和佐领两级。并且也没有八个旗,只有一个旗。

努尔哈赤起兵后,先建立了一旗部队,旗色不清楚,有可能是黑色旗。

后来他消灭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一支新旗,旗色也不太清楚,可能是红色旗。

于是,努尔哈赤就将自己原有的黑旗交给了亲弟弟舒尔哈齐,然后他自己统帅新建红旗。后来改红旗为黄旗。

于是,最早的八旗雏形就出现了。一共只有两个旗,两个旗主,即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的同母弟舒尔哈齐。两人在当时被时人并称为“二酋”。

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各自统领的属人、阿哈是一样多的。这两个旗的旗色没有准确的记载,但是按照推断,努尔哈赤的旗色应该是黄旗。而舒尔哈齐的旗色应该是黑色,后改为蓝色。(据说是由于黑旗在夜间不便区分,于是就改作了蓝旗。具体什么时期由黑旗变改为蓝旗,有待考证)

三旗时代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征服了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哈达部。他把哈达部的人丁编为一个旗,让自己的长子褚英和哈达部的首领吴尔古代(哈达纳拉氏)共同管理。这个哈达部的旗,旗色为白色。这便是正白旗的由来。

不久后,褚英废除吴尔古代的首领地位,他自己独自成为旗主。同时,舒尔哈齐的正蓝旗得到了进一步扩充,这些蓝旗新归附的人丁,被封给了太祖的次子代善。所以这一时期,代善是正蓝旗里的“小旗主”。

这个时期的三旗旗主分别是:正黄旗——努尔哈赤;正蓝旗——舒尔哈齐,代善(小旗主);正白旗——褚英;

四旗时代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正蓝旗旗主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幽禁。正蓝旗的格局就因此发生了变化。

注意了,下面的内容很重要。

在正蓝旗中,原属于舒尔哈齐的佐领,一多半被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继承。

剩下的原属舒尔哈齐,但没有划归给阿敏的佐领,则划归到了代善的名下。

代善之前在正蓝旗中的原班人马,加上新划给他的人马,一起脱离出正蓝旗,独立为一个新旗,旗色为红旗。后来屹立二十多年不倒的正红旗也就是这么来的。

正红旗成立后,也就有了四旗。这个时候的四旗旗主分别是:正黄旗——努尔哈赤;正蓝旗——阿敏;正白旗——褚英;正红旗——代善;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1年),努尔哈赤将自己的长子、正白旗的旗主褚英幽禁,所以正白旗也发生了变化。

正白旗大部分佐领被封给了皇太极。而剩下的一部分佐领,被褚英的长子杜度继承。于是皇太极就成了正白旗的旗主,而杜度则是正白旗的“小旗主”。

这个时候的四旗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努尔哈赤;正蓝旗——阿敏;正红旗——代善;正白旗——皇太极,杜度(小旗主);

八旗时代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下令将四旗扩充为八旗。他自己的黄旗分为正黄、镶黄两旗,均由他亲自统领。

代善的红旗,也分成正红、镶红两旗,由代善和代善的儿子们统领(代善的儿子岳托和硕托均是镶红旗的小旗主)。

原蓝旗的旗主阿敏,成为镶蓝旗旗主,属人没有变化。

正蓝旗的旗主则由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担任。另外,莽古尔泰的亲弟弟德格类担任小旗主。

正白旗旗主不变,仍由皇太极担任。

镶白旗旗主由原正白旗小旗主杜度担任,同时努尔哈赤把自己的第七子阿巴泰也塞进了镶白旗,与杜度共同组成了镶白旗(阿巴泰是小旗主)。

这里额外插一句,当时的八旗的旗子,应该是没有图案的,也就是一面只有颜色的旗帜。四镶旗是在旗子中间加一条龙。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八旗旗子的样式,是公元1622年之后才确定的样式。

这个时期的八旗旗主分别是:两黄旗——努尔哈赤;两红旗——代善,岳托、硕托(小旗主);正白旗——皇太极;镶白旗——杜度,阿巴泰(小旗主);正蓝旗——莽古尔泰,德格类(小旗主);镶蓝旗——阿敏;

努尔哈赤晚期的八旗变动

后金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努尔哈赤按照女真人“嫡长子继承皇位,嫡幼子继承财产”的传统。将自己的三个嫡幼子:18岁的阿济格、11岁的多尔衮、9岁的多铎,纳入自己亲自统领的两黄旗,并将两黄旗拆分,分别封给他们,使他们成为小旗主。

当时努尔哈赤的两黄旗一共有60个佐领,他把正黄旗的15个佐领封给阿济格,另外15个佐领封给多尔衮。再从镶黄旗分出15个佐领封给幼子多铎,剩下的15个镶黄旗佐领由他亲自统领。

然后努尔哈赤立下遗嘱,等他去世后,他自己统领的15个镶黄旗佐领,也交给多铎继承。相当于就是说,阿济格为正黄旗旗主,多铎为镶黄旗旗主;多尔衮没有位置,于是努尔哈赤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好让多尔衮继承镶白旗。

结果这次调动还没有完成,努尔哈赤就突然死了。皇太极瞅准机会,迅速让儿子豪格抢占了没有旗主的镶白旗。这一下,皇太极父子就抢到了两白旗。

这里额外插一句,这次分封后,由于正黄旗分给了阿济格和多尔衮,镶黄旗成了努尔哈赤唯一亲领的旗。因此镶黄旗就变成了八旗的头旗。很多人经常问,八旗之首是哪个旗?看到这里应该就知道了——是镶黄旗。

皇太极时期的八旗变动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这位新任大汗是个狠角色,为了打压不服他的人,皇太极对八旗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

第一次调整——两黄旗和两白旗互换。

这次调旗很简单,就是皇太极的正白旗、豪格的镶白旗和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两黄旗对调。因为皇太极是后金大汗,他认为黄旗只有大汗才配使用。所以,继承了汗位的皇太极就逼着多尔衮三兄弟与自己对调了旗色,以彰显自己的“正统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调整只换旗色,也就是两白旗换两黄旗,服装颜色对调;两黄旗换两白旗,服装颜色对调。而旗主之下的附属人员没有进行变动。

第二次调整——镶蓝旗旗主换人。

永平之战后,阿敏(舒尔哈齐的次子)逃回关外,皇太极借此机会整肃阿敏。他召集众大臣及贝勒,给阿敏定了议十六项大罪。最后处理结果是:削去阿敏的旗主之位,并将其圈禁在家。其所属镶蓝旗则赏给跟皇太极穿一条裤子的堂弟济尔哈朗。

由于济尔哈朗也是舒尔哈齐的儿子,这次换旗主,镶蓝旗没什么异动。

第三次调整——两黄旗和正蓝旗的混编。

后金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正蓝旗的旗主莽古尔泰病逝,正蓝旗的旗主由原先正蓝旗小旗主莽德格类继承,而莽古尔泰的佐领也由莽古尔泰的儿子继承(小旗主)。

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正蓝旗的旗主德格类病死,同年有人告发莽古尔泰、德格类一门谋反。皇太极趁此机会将莽古尔泰和德格类一门剥夺旗权,顺便将正蓝旗没收为己。于是正蓝旗就被皇太极给吞并了。

吞并正蓝旗后,皇太极将原正蓝旗的八个佐领封给儿子豪格,又拿出三个封给镶黄旗小旗主阿巴泰,加强了原镶黄旗的实力。同时也削弱了正蓝旗的凝聚力。

没过多久,皇太极将正黄旗的一半与正蓝旗的一半进行捏合,组成新的正黄旗。将正黄旗和正蓝旗剩下的一半捏合,组成新的镶黄旗,都由皇太极亲自统领。

镶黄旗归皇太极后,原镶黄旗旗主豪格带着自己的佐领改为正蓝旗,成为正蓝旗的旗主。原镶黄旗的小旗主阿巴泰,也同样成为了新正蓝旗的小旗主。

这次调整之后,八旗旗主如下:

两黄旗——皇太极;正蓝旗——豪格,阿巴泰(小旗主);镶蓝旗——济尔哈朗;以上四旗是皇太极的嫡系人马

正红旗——代善;镶红旗——岳托,硕托(小旗主);两红旗在代善的统领下,保持中立。

正白旗——多铎;镶白旗——阿济格,多尔衮;两白旗与皇太极暗中较劲

多尔衮时期的八旗变动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权。他和皇太极是一丘之貉,掌权之后也是大肆吞并其它旗。具体的调整有两次。

第一次调整——两白旗混编。

大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皇太极突然去世。他去世之后两个月。多尔衮仗着自己有权有势,趁机没收了亲弟弟多铎在正白旗的15个佐领。

多尔衮手上本身就有15个佐领,没收多铎的15个佐领后,多尔衮就具有了30个佐领,即一个整旗的实力。

之后多尔衮的将自己所领镶白旗的与多铎的正白旗进行对调,自己成为正白旗旗主,而原属正白旗的多铎,则换色为镶白。

本身就在原镶白旗的阿济格并没有参与此次换旗。多铎换到镶白旗后,他是旗主,阿济格变成了镶白旗的小旗主。

第二次调整——两白旗与正蓝旗混编。

争储事件后,多尔衮和豪格结了梁子。为了搞死豪格,多尔衮下了大力气。大清顺治五年二月(公元1648年),多尔衮将豪格打下大狱,没收了他的正蓝旗。(还抢了豪格的小老婆)

豪格的正蓝旗被没收后,多尔衮没有上交给顺治皇帝,而是被他以“俟归政,然后隶于上”的名义私吞了。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镶白旗旗主多铎病逝。多尔衮便将两白旗和正蓝旗一起混编。原本属于豪格的正蓝旗佐领和原本属于多铎、阿济格的镶白旗佐领对调。

对调之后,新的镶白旗没有旗主,多尔衮当仁不让的自领镶白旗旗主,加上正白旗,他就成为了两白旗的旗主。

而新的正蓝旗则由原镶白旗的阿济格、多铎的次子多尼、阿巴泰第三子博洛、阿巴泰第四子岳东四人共同管理。这四个人中,多尼名下的佐领数量最多,所以他是旗主,另外三人是小旗主。

另外,正红旗旗主代善于同年病死。他的儿子镶红旗旗主硕托在三年前被处死(岳托死后硕托继任)。因此两红旗的旗主也都换了人。正红旗旗主为满达海(代善儿子)、镶红旗旗主为罗科铎(岳托孙子)。

这一系列震动之后,八旗旗主如下:两黄旗——顺治帝;两白旗——多尔衮;正红旗——满达海,勒克德浑(小旗主);镶红旗——罗科铎,尼堪、硕塞(小旗主);正蓝旗——多尼,阿济格等人(小旗主);镶蓝旗——济尔哈朗;

八旗旗主的最终确定

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历经二十几年的调整,此时的八旗已经面目全非,跟最早的时候,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比如正白旗旗主原本是褚英,结果褚英被努尔哈赤弄死,正白旗的人马交给了皇太极和褚英的儿子杜度继承。到了八旗建立时,杜度调任镶白旗,褚英当年的人马就变成了镶白旗。后来努尔哈赤为了给多尔衮挪位,把杜度挪到了镶红旗,褚英一系的人马又调到了镶红旗。这变来变去的,八旗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八旗了。

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秋后算账,又对八旗做了一次大的调动。

第一步,他先是把多尔衮的两白旗没收。正白旗整旗被顺治皇帝收走,同顺治亲自掌控的两黄旗一起变成了所谓的“上三旗”。

第二步,将镶白旗,也就是原属于正蓝旗豪格的佐领,交给了给了自己的侄子,豪格的儿子富绶。

第三步,顺治因怒迁恨,对多尔衮的亲哥哥阿济格下了死手。把他夺爵治罪,他所属的佐领分别拨入了正白、镶白、正蓝三旗。

自此也就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说法。其中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领,下五旗由豪格、济尔哈朗、代善、阿巴泰、多铎、褚英等人的后裔统领。

具体来说,如下:

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皇帝统领;

镶白旗——豪格后裔统领。豪格是努尔哈赤之孙,皇太极长子;

正红旗——代善后裔统领。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

镶红旗——岳托、硕塞、褚英后裔统领。其中岳托是代善的儿子,努尔哈赤之孙;硕塞是皇太极的儿子,努尔哈赤之孙;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和皇太极的大哥。

正蓝旗——阿巴泰、多铎后裔统领。阿巴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七子,皇太极的哥哥;多铎是努尔哈赤的嫡幼子,皇太极的弟弟。

镶蓝旗——济尔哈朗后裔统领。济尔哈朗是舒尔哈齐的第六子,努尔哈赤的侄子,皇太极的堂弟。

康熙继位后,为了进一步的削弱诸王对下五旗的掌控。他大力推行了皇太极时期开创的都统制度,让都统取代旗主。因为都统是朝廷委派的流动官员,没有世袭权利。于是原本属于各旗旗主的旗权,在康熙时期就基本让都统给夺去了。(都统可以让非宗室的人担任,属于从一品)

然后,康熙又将皇子分封到下五旗,去下五旗做小旗主,继续分化下五旗。比如雍正就当过镶白旗的小旗主。雍正继位之后,他儿子洪昼还当过正蓝旗的大旗主。此政策一直延续到了道光皇帝时期,才算是把八旗完全控制在了皇帝的手中。

总结:清初时期,旗主对本旗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为了巩固皇权,从皇太极开始,清代皇帝就开始分化旗主们的旗权。在乾隆皇帝的中晚期,旗主已经名存实亡。到了道光时期,已经没有所谓的旗主了。

至于什么人才能担任旗主,一句话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只有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后裔才能担任旗主。这两群人全部都是拥有系黄带子特权的皇室宗亲。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

查阅资料SC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