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常安”!它是世界古都,也是历史建朝最多的城市!
“长安”“常安”!它是世界古都,也是历史建朝最多的城市!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大城市,同时更是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中国重要的制造基地。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更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环绕(渭、泾、沣、涝、潏(jué)、滈(hào)、浐(chǎn)、灞(bà)、自然景观优美。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明成,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古城垣西安城墙】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也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焚毁树木,开垦农田,种植粟等旱地作物。当时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头、兽骨、鹿角和陶片等制造而成。除粮食生产外,半坡人也已开始种植蔬菜。家畜饲养业在当时已出现了,当时养的牲畜有猪和狗两种,以猪为主。其次打猎、捕鱼也是当时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
1957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就地建成了西安半坡博物馆,于1958年4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博物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栏及起防护和泄洪作用的大围沟等遗迹,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半坡原始社会村落的原貌。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gǎo)”。“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
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的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于公元前202年,刘邦夺得政权,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了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义,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的意思。
【西安古城永宁门掠影】
汉朝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朝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据《史记》记载:“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的《西京赋》里则是这么说的: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而后来的《三辅黄图·序》则这样说说:“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 地理志》又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其实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并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
在刘邦夺得天下后,经过娄敬、张良等大臣的劝说,最终选择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则更名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改建了未央宫。这样说来,其实汉朝的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 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均在今咸阳市境内。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为“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西汉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马王莽正式称帝,曾改都城长安为“常安”。
公元582年,隋文帝下诏令在汉朝的长安城东南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城址营建了新都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但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朝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了新城大兴城。
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建造大明宫。之后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宫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
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共历时72年。城市面积约为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对称,分别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代则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赵匡胤统一中国后,曾经有意迁都长安,最后由于部下的极力反对,只得放弃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元代初期,长安城的范围依然沿用韩建“新城”,并使用京兆府的名称。至元代九年(公元1272年),元世祖封他的三子忙哥为安西王,镇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遂该京兆府为安西路。后来由于发生安西王叛乱,安西国被撤。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又改安西路为奉元路。而据李好文在《长安志图》中所绘《奉元城图》可以窥探到,四面仅各一门,南门偏东,北门偏西,东西两门也不对称,城内建筑也无对称布局。市场集中在城内西北隅,有马市、羊市和秦川驿等。东北隅有太子府(明秦王府)、城隍庙、察院等。
【西安古城夜景】
今天西安的格局在明代就已形成,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shǎng)为秦王。也是这一年,西安府城东北隅开始营建秦王府。秦王府史称“王城”,后改为“皇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分别修建鼓楼及钟楼,其位置也与元代的敬时楼和钟楼基本保持一致。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标西巡西安后,曾经提议迁都西安,不过在他回到南京之后便病死了。
清代西安城内设置依旧,但在城东北新修建了一座满族驻防城,而在城东南则新修建了汉军驻防城,以及增加了钟楼西南的总督布院署等。庚子之变时,慈禧和光绪西逃避到西安长达一年之久。
1911年10月22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也爆发了武装起义,占到总城面积约四分之一的满城被起义军攻陷并焚毁,最终成为西安城内的一处死角。
1921年冯玉祥第一次督陕,便在原秦王府城(八旗教场)修改房屋,驻扎军队。
在抗战前夕,国民政府曾经建立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员会。
抗战时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难民沿陇海路涌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带。尚仁路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区,也是从这时候开始,西安城内的商业重心开始慢慢集中到了城市的东部。
在中共长征之后,陕北地区成了苏区,西安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也就是在这里发生了西安事变。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当时是归属于陕甘宁边区辖市。
后来到了1950年,则改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3年1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西安市属西北行政委员会。
1953年3月12日,改为中央直辖市,为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为省辖市。
【古城西安】
在笔者看来,世界上没有哪一座文明古都,可以像西安一般兼具千年厚重与日新月异。同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凡是世界上那些给人印象深刻,同时又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硬件”上个性十足并保持本色,同时又能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刷新“软件”。前者指建筑、文化、风格之类的历史遗留,后者则是理念、服务、创意之类的时代脉搏,两者缺一不可。
如今的西安城,早已今非昔比;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更是比任何时期都快,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同时西安作为西北重镇,西部大开发和产业转移也一定会从西安开始。西安过去、现在包括将来也都会是华西北的第一城,我们国家在不断发展当中,以后的西北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繁荣,而西安也将成为西北一座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