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李莲英通吃慈禧光绪 靠的是什么
李莲英小时候就会察言观色、见风转舵,就能够认得清眉眼高低。他是河北人,出身挺贫寒。他父亲想让他读书,可没钱供他读常年私塾,就让他读冬学堂。何谓冬学堂?就是每年立冬的时候把孩子送去,到腊月十五算是毕业。
在学堂,大家发现,李莲英虽然岁数小,但极为懂事,会伺候人。别的孩子来得都晚,他老早就去,把这个学堂的屋、地扫得干干净净的;冬天屋里凉,他就先过去,把炉子生好了;等到放学了之后,别家孩子都回去了,他不回去,给老师把炕烧好。那老师能不喜欢他吗?所以对他格外高看,肯多教他点儿东西。
在清朝后宫复杂的政治斗争里面,没一点儿文化也不行,李莲英会这点儿东西,基本上在于小时候会伺候人,老师肯多教他。后来李莲英跟他爸爸一起干小买卖,发现干这个太苦了。这个时候亲戚里面有人说,孩子,咱们有个亲属在宫里得势了,你为这个孩子考虑考虑,去宫里跟着,让他做点儿有前程的事吧——也就是去做太监。
李莲英的母亲姓曹,曹氏就同意了。就这样,李莲英8 岁进宫当了太监。前面我说了,净完身不能马上去,得养好了。这个时候他妈伺候他,就跟他念叨,人一辈子得干点儿好事。你不是修这辈子,是修来世。这辈子弄不好,来世就得下地狱。咱们得行善,别光顾自己,自己挣钱得好处了想点儿别人。我们看李莲英母亲的这种为人处世的教育,对李莲英后来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这些不足以形成李莲英走进清宫之后的一种职业观,真正形成跟在宫里面亲眼看到前面一个得势的大太监是怎么死的有关。这个大太监很多朋友知道,是大太监安德海。他和慈禧关系特别近,慈禧发动“辛酉政变”,跟“鬼子六”合伙,就是安德海在中间跑腿牵的线。可是安德海后来飞扬跋扈,不把满朝大臣放在眼里。
大清祖制规定太监不能出宫,他就想出去溜达。慈禧宠爱他,让他顺道去广州,给皇上办点儿龙衣,结果他特别张扬,沿途之上结交地方官员,广收贿赂,排场大得吓人。他在外面玩了三个月,转回来走大运河——来到山东的时候坏了。
山东巡抚丁宝桢是个疾恶如仇的人,早就对这事看不惯。他把安德海扣住了,而且以大清祖制为名在济南把安德海给杀了。慈禧太后知道后也没办法,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她也不敢轻易违背。
这个安德海死在丁宝桢手里,所有大臣跟着解恨——这个人该死。李莲英一进宫的时候看到这个事,加上小的时候受的教育及他的性格,就确定了自己在宫里待着的方式——夹起尾巴做人,万事不出头。
当然,他八面玲珑,很得慈禧宠爱。一般人进宫没有30年当不了什么大太监,他进宫就17 年就当上了大太监,那年,李莲英26 岁。31 岁,他就能跟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了。按大清祖制,太监官职最高不能超过四品顶戴,就是最高给到四品,可是慈禧太后在李莲英46 岁的时候给了他二品顶戴,这是从来没有的荣耀。
慈禧怎么这么宠爱李莲英?李莲英会来事,见风使舵。但光那样不行,溜须拍马也得来点儿真本事。有一回,慈禧太后西逃,路上下大雨。慈禧太后坐的马车就要滑到沟里,眼看就要车毁人亡,结果李莲英在旁边站着,用自己的后背把这个车顶住。那个赶车的赶紧把马车拉回来,而李莲英的后背则受了重伤。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忘问老佛爷怎么样了。你要是慈禧太后,怎么看待这个家奴?
李莲英对慈禧的感情是真挚的,忠心效主。我们以往一看历史上谁对主人比较忠心,咱们都夸他“真乃义士也”,到李莲英这儿就吝惜赞美之词了!很多人说李莲英不好,那是恨慈禧太后,恨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而且李莲英在“帝党”和“后党”中成功周旋。
我们都知道在晚清,慈禧跟光绪之间的关系不好,“戊戌变法”就是帝党和后党之争。照理说,李莲英跟慈禧那么多年,光绪应该恨之入骨,可是光绪皇帝临死的时候说了两件事:第一个是务必诛杀袁世凯;第二个事要善待李莲英。而且光绪皇帝活着的时候说,没有李安达,朕活不到今日。怎么叫李安达?
当时是深秋,可这个炕上就铺了个褥子,被垛上也没有被子,就那么一个枕头在那儿靠着。李莲英赶紧请安,皇上您怎么不歇息?光绪说您看看我能歇息吗?这儿光有褥子没有被子。李莲英一听赶紧回到自己屋把自己被子都抱过来了:“皇上您委屈用奴才的被子。”他把这个被子给铺好了。
光绪帝在这儿叹气,李莲英就跪在光绪身前,伏在光绪膝盖上号啕大哭,说:“皇上,咱怎么命这么不好,赶上这事了。”把光绪给感动得厉害。那一晚上李莲英没有回去睡,就站在外屋伺候。光绪皇帝咳嗽一声他就赶紧端一碗水进去。这是真事儿,绝对不是一些史学家在这杜撰,吹捧李莲英,贬低光绪皇帝。
大清有个诗人叫王照,他在描绘这段时候写过一首诗:炎凉世态不堪论,蔑主惟知太后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呜咽老黄门。
诗的最后一句叫“膝前呜咽老黄门”。黄门是太监的另一个叫法,说的也就是李莲英。这说明李莲英非常会做人。他会做人还体现在对政治局面的把控当中。他是李大总管,凭借慈禧太后对他的信任,朝廷的这些事他是能够插手的。但恰恰相反,李莲英是能躲就躲,绝不参与重要的朝政决策。
北洋水师刚刚成立的时候,李鸿章回到北京复命,请慈禧太后来视察北洋水师。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就钦点负责这个方面的人。主管大臣醇亲王请李莲英一起去,自己为钦差大臣正使,让他为副使。其实这是醇亲王主动请求,派个钉子来监视自己,以证明自己没有二心。这也正中慈禧下怀。所以,她说好吧,李大总管你跟着醇亲王,跟着王爷一起视察北洋水师。
照我们的想象,这一路李莲英得多牛。可是这一路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他在这一道伺候醇亲王洗脚,醇亲王休息了,他就在醇亲王外间伺候着。你想想这醇亲王会怎么想?难得啊,这个奴才是真拿主子当回事,也绝无跋扈之心,恃宠而骄。
绕了一大圈,大家视察完回来了。这就看出李莲英清醒的政治头脑——这事不是我能参与的,我要参与进去必遭杀身之祸,安德海就是前车之鉴。所以李莲英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处理得是密不透风,滴水不漏,这个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