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山漾野外发掘告一段落 考古发现湖州先民爱用竹器
记者昨天从考古部门了解到,自“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试掘工作开始以来,进展顺利。目前,野外发掘工作已告一段落,关于钱山漾遗址的考古研究也从室外转向室内。
带着钱山漾遗址的取样泥土和现场发掘出的60多件器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丁品即将回到所里,专注于室内考古研究,进一步寻觅与丝绸有关的实物佐证。“我们要对遗址地层剖面土样进行孢粉分析,土样从上取到底部,每5公分取一个样。”丁品解释说,用孢粉分析方法,可以对钱山漾遗址的古代自然环境进行考证,“孢粉包括植物孢子和花粉,在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没有桑树的花粉。”
除了孢粉分析,水洗也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丁品告诉记者:“土壤水洗出的物质要在我所科技实验室进行观察分析。野外发掘出土的几十块木头,也需要通过切片做树种分析,进而判断里面是否存有桑树。”
对于考古专家而言,钱山漾遗址是人类丝绸文明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古文化遗址,同时也代表着一种崭新的考古学文化。这种文化内涵在此次发掘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作为“钱山漾文化”命名的见证者,丁品表示:“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器物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与良渚文化时期的器物明显不同。此次野外发掘出的陶器、石器,也体现出同样的个性特征。 ”
记者了解到,此次野外发掘还收获了不少竹编器物,让人时隔4200多年仍能感受到原始先民的生活气息。“上世纪50年代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竹编200多件,出土的绢片、丝带、丝线就是在一个竹篮里发现的。这次小范围试掘也出土了10多件竹编器物。这些都说明竹编器物在钱山漾文化先民的生产生活中非常盛行,而这在国内同时期遗址中非常少见,因而也可以说是钱山漾文化的特点之一。”丁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