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民俗 看西藏的古今饰品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一个独特的民族和她所特有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取向,其中最为瞩目的是他们的装饰品。
早在4000年前,藏族人民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昌都卡若遗址考古出土的一系列装饰品就是一个明证。这一时期的饰品主要以陶制、石制及贝类为主,饰品形式也丰富多彩,有牌饰、项链、手镯、珏等,其色彩原始天然,制作古朴简单。除了一些天然成品外,人们也开始运用自己的想象把饰品雕刻成各种形状。
到了早期金属时期,人们的佩饰也大多以金属及陨石制品“托伽”为主。这些托伽多是由陨石熔炼而成,制做的形状各异,有龟状的、塔状的。尤其到了近代,牧区的人们在游牧过程中经常拾到这些早期金属时期遗留下来的金属制品,他们认为是天然的陨石成品,佩带在身上有驱病、邪的功效,所以现在“托伽”已经成为牧民的标识性饰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饰品的工艺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古格都城遗址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古格王朝时期西藏西部贵族佩饰的一些形制和佩戴习俗。这一时期,妇女所佩戴的“嘎乌”是圆形的黄金制品,一圈圈的同心圆,其正中心镶嵌有珊瑚或绿松石,形制简单但装饰性很强。
到了近代,拉萨的贵族对饰品的工艺要求就更加考究了,贵族妇女所佩戴的巴珠是她们头饰的主要部分,大多数是完全用珍珠或珊瑚制作的,而这种巴珠形制的来源尚待考证。同时佩戴的还有“艾果”,是佩戴在巴珠以下耳朵旁边作为发饰的一部分,一般是用大块的绿松石制作体积比耳环大,它似乎是拉萨贵族妇女佩饰中最为夸张的一件饰品。还有一种是护身佛盒“嘎乌”,为男士饰品,像背包一样斜挎在前胸。这些“嘎乌”的形状多为佛龛状,也用黄金等金属制做。
在所有项链的珠串中最为珍贵的就属天珠了,天珠在藏语中叫“嘶”,它的来源说法甚多,史学家认为它是早期从波斯一带传入西藏的人工饰品,而西藏的传说故事中则认为它是一种从天上掉下来的虫子化成的。至今由于说不清它的来源使得它更加珍贵。
贵族男士所佩戴的饰物也不在少数,耳饰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在藏语中叫做“梭箕”,拉萨的贵族男士一般都佩戴在左耳上。大多数“梭箕”都是用绿松石制做的,通常以10多厘米的长条形为主,串在黄金制作的链上。贵族阶层特别注重饮食卫生,他们一般外出都在腰间佩戴着刀筷套和香囊。其中刀筷套件内包括一双象牙制做的筷子和一柄细长的钢刀,其刀鞘一般由上等红木制做,且刀柄上镶嵌着各色宝石,不但实用而且非常具装饰性。他们佩在腰间的香囊状的荷包是用来放碗的,一般是用黄色的刺绣织品或织锦缎子制作,纹饰大多以团龙纹为主,他们外出做客时就只使用自己所携带的餐具。他们戴的帽子上也有一些饰物,除了帽间的红色的璎珞,还有用黄金制作的“瑟垛”,即顶子,它的外形象极了国外卡通片中皇冠,但这种“瑟垛”一般只限有功名的贵族佩戴。
通过这些遗存的饰品我们也可一览当时藏族工匠们精湛的手工技艺。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青年们追逐着现代的流行趋势,传统的服装正在淡出他们的生活舞台,但各种各样的传统饰品并没有消失,每逢节日,人们穿起传统服装,佩戴上饰品,成为节日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