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面向新时代敞亮歌喉
距第九次作代会已走过五年,若要论及这五年的中国文坛,发展最快、数量最多并备受关注的文学现象,无疑是网络文学。当下的网络文学,正面向新时代敞亮自己的歌喉。
时代足音:主流化与精品化
踏着时代的节拍,乘着新媒介变迁的技术红利,中国网络文学以惊人的增速创造了巨大的作品体量和文化关注。第九次作代会后,文学网民从2016年12月的3.33亿人,增加到2021年6月底的4.61亿人。据中国作协《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统计,2020年全网累计网络文学作品达2800万部,当年新增签约作品约200万部,全国文学网站日均更新字数超1.5亿,全年累计新增作品字数超500亿。一种新兴的文学,在短期内长成如此的“大个子”,难免会存在大而不强的“虚胖”现象,引导网络文学迈向主流化和精品化发展轨道,便成为网文行业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网文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的基本精神,一方面积极引导网络文学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提高创作质量入手,推进网络文学的主流化、精品化;另一方面加强行业治理,要求网文创作自觉抵制不良倾向,打击盗版侵权,加快网文生态的净化与优化,网络文学正航扬帆,成为当代文化建设和文创产业发展中的有生力量。
加速网络文学的主流化与精品化有三大举措。一是加强正面引导的力度,要求网络文学创作者和网站平台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讲话中所要求的: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二是积极倡导现实题材创作,对现实题材创作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的共识度明显提高,网络文学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现实题材作品逐年增多。许多网络作品聚焦时代变革和社会生活,描写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脱贫攻坚、战疫抗疫、创新创业等,艺术品质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涌现出《大国重工》《浩荡》《朝阳警事》等一大批优秀之作。
据统计,2020年,在各大网站平台发布的年度新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占60%以上。不断迈入主流化与精品化的网络文学,已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作家也成为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三是网文行业逐步树立起高质量发展的精品意识。网文界已形成共识:我国网络文学正步入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只有把价值导向和审美理想融合起来,增强文学的原创力,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学精品,才能让网络文学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也才能以精品化助推主流化,以主流化引领精品化。在政府、网站、作者与读者逐渐形成的高质量发展共识中,我国的网络文学已经走出了“野蛮生长”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开始朝着精品化、主流化方向迈进。
行业治理:网文生态的净化与优化
近五年是我国网络文学行业治理大见成效的时期。我们知道,近年来的网络文学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家和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的原创作品,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和问题。如有的作品格调不高、导向偏差,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三俗”和历史虚无主义现象,以及不良亚文化渗透、畸形审美、洗稿侵权等问题。在网文分发改编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流量至上、偶像养成、偷税漏税以及“饭圈”乱象、亚文化盲从、耽美成“耽改”等“打擦边球”现象。有的网文企业社会责任机制不够健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内容生产、审核、传播等环节把关不严。针对这种情形,党和政府加大了治理力度:2017年国家版权局实施电子版作品登记制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了《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并发布评估指标和计分标准;2018年国家版权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剑网2018”专项行动。随后,国家网信办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2019),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的通知》(2020),中宣部等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者的通知》(2021),中国作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学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2021)等。
网文行业应声而动,2020年底,136位网络作家联名签署《提升网络文学创作质量倡议书》,主动提出要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强化社会责任感,积极弘扬正能量,打造网络文学的绿水青山。阅文集团、掌阅科技、中文在线、纵横、晋江、连尚等文学平台纷纷表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标本兼治,整改落实,以制度遏制不良倾向,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整个行业开始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良好态势。网文界响应号召,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
四代同屏:作家迭代彰显活力
作家是网络文学的“第一生产力”,我国的网络文学已呈现出“70后”“80后”“90后”和“00后”作家“四代同屏”、代际叠加创作的喜人景象。第九次作代会以来这5年,网络文学创作队伍有不断壮大、迭代加速趋势。《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我国500余家文学网站聚集了超千万网络文学作者,其中签约作者100多万人,活跃的签约作者60多万。网络作家中笔龄在3年以下的作者占53.7%。“95后”正在成为创作主力。2018年以来实名认证的新作者中,“95后”占74%。新签约作者中,“00后”占比50%以上。
另外,作者学历水平和创作时长均有所提高,专本科学历占比约60%。这表明,网络时代的“文学少年”正在崛起,网文创作的新锐力量来势喜人。这些年轻的网络作家属于“网络原居民”,他们从小读网文长大,知道网民喜爱读什么,并深谙网文写作的节奏和文风,有着强烈的互动意识,能灵活融通各圈层的文化元素和网络前沿风潮,给网络文学带来青春气息与创新活力。
创作队伍的年轻化为网文创作增添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阅文集团2020年新增的90万作家中,“95后”占80%,第一次写书占比80%以上,“95后”创造的在线阅读收入占50%。统计表明,这些年轻作者关注粉丝评论的占98%,尝试与读者互动的占96%,善于在作品里“埋梗”的占72%,而成长、梦想、爱,是他们作品最基本的精神内涵。针对青年作家的培养与成长,阅文集团成立阅文起点创作学堂、推出亿元“青年作家扶持计划”,提出“三个一倍”扶持计划:30岁以下青年新增签约作家三年以内数量翻一番、稿酬翻一番、新晋大神翻一番。
网络文学的持续繁荣来自于作家的创作生命力。我们看到,近五年的网文行业中,猫腻、唐家三少、天蚕土豆、辰东、爱潜水的乌贼、跳舞、天下归元、丁墨、骁骑校、蒋胜男、烽火戏诸侯、妖夜等一大批中生代和资深作家仍旧保持了旺盛的创造力和强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一大批青年作家的作品迅速进入“头部”行列,以亮眼实力挺进网络文坛的中坚。卖报小郎君凭借一本《大奉打更人》,不仅在起点长期霸榜,还获得阅文集团2020年网络文学“十二天王”称号。老鹰吃小鸡凭借《万族之劫》以单月月票超41万的成绩刷新网文月票史纪录。会说话的肘子、老鹰吃小鸡、言归正传、囧囧有妖、柠檬羽嫣、懿小茹等“新生代”作家的作品登上各类网络文学榜单……几代作家同屏发力和青年作家的迅速成长,足以让我们对中国网络文学的未来往上走、开新局抱有更大的信心。
评论升温:网文研究渐成“显学”
一段时间,创作走在批评的前面,理论落在实践的后面,使得中国的网络文学得不到艺术哲学和媒介诗学的支持,沦为一种“自生自灭”的娱乐消费品。近年来,这种网络文学创作繁荣与理论评论相对薄弱的失衡状况已经有了明显改观。
其一,网络文学理论评论队伍得到充实和壮大,并呈集团化、年轻化趋势。一批“50后”“60后”的理论评论家率先在网络文学研究领域开疆拓土,笔耕不辍;更有阵容强大的“70后”“80后”甚至“90后”,凭着对网络新媒体的亲和力与敏锐的问题意识切入网络文学理论研究,迅速开辟自己的评论阵地,为“创”“评”失衡的“倾斜的网文场”弥补了短板。由众多评论者组成的学术方阵也已显露端倪,中国作协在上海、湖南、山东相继建立的网络文学研究或培训基地,北京、长沙、杭州、广州、济南、南京、成都、合肥等市陆续形成了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学研究团队,助推我国的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形成多点开花的升温之势。
其二,从网络文学研究成果看,近五年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中国网络文学年鉴》统计,2017年,我国出版网络文学理论评论著作11部,2018年为12部,2019年升至24部,2020年达到31部。从发表的论文成果看,2018年我国有216家刊物发表网络文学论文424篇,有关网络文学评论的报纸文章441篇,网络文学硕博论文61篇;2019年有234家学术刊物刊发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论文470篇,报纸文章490篇,年度硕博论文52篇;2020年有148家专业学术刊物刊发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相关论文285篇,报纸媒体发表网络文学文章418篇,网络文学硕博论文57篇。
还有,网络文学问题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入。许多研究从传统的概念之争、特征之辨、传播探析等研究思路,向网络文学创作方式、评价标准、经营策略、热门作家作品评论等方面拓进;从早年关于网络文学本体、传媒、审美、功能、语言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延伸至相关的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文化资本、写手创作与生存状态、青少年阅读、媒介融合、创意写作、文化产业等领域;还出现了专门针对女性网络文学、外国网络文学、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网络类型文学的细化研究,以及网络文学理论体系、评价体系、话语体系等建设性研究与网络文学史、网络文学批评史等史料和史学研究,将网络文学引向理论探索与历史钩沉并进的双向研究轨道,注意发挥理论评论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
网文出海:跨文化传播中国声音
一般来说,中国网络文学经历了“生于北美→成于本土→走向世界”的生长曲线。近几年,随着网络文学影响力和国家传播力的不断增强,网文出海力度和绩效均呈大幅增长之势。有统计表明,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络文学已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0000余部,其中实体书授权超4000部,上线翻译作品3000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网文出海的热门线路。
中国的网络文学沿自民间渠道、以文化软实力的魅力走向世界,一方面是发展壮大后的网络文学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内在刚需和必然选择;另一个促动因素则在于它搭上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时代快车,一跃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文化输出前端;于是,由改革开放开启的“网文出海”之门,便以不同形态延伸自己的传播半径。2017年5月阅文旗下的起点国际(Webnovel)上线后,标志着中国网文出海步入3.0时代,即从单纯作品传播走向更深层次的运营机制和商业模式输出,把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网络文学创作、传播、线上经营和IP内容跨界分发模式,整体性输出到网文落地的所在国家和地区,既移植原创模式,也根植构架与原创模式相配套的付费阅读机制和翻译模式,使中国网络文学以“落地生根”和“授人以渔”的方式提升世界影响力,为网络文学成为世界性文创产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以新时代的历史站位看,中国的网络文学能够“仗剑天下”,跨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其彰显的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文学表情”,同时也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故事魅力。随着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加速,以好故事为切入口的中国网络文学,在从阅读吸引力走向文化影响力的过程中,必将成为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传递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梦想的有生力量,成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赓续和光大人类文明的一方精神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