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的南洋具体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江苏以北沿海称北洋)。清末设“南洋大臣”管理诸项事务。
南洋概念与西洋、东洋、北洋相对应。西洋指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还包括欧洲或更远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欧美国家;东洋特指日本。
南洋一词目前大陆罕用。但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名称仍然沿用南洋一词,中国的名称如厦门南洋学院、南洋模范中学。东南亚的名称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还有一些企业也使用南洋一词。
下南洋: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16-17世纪运载中国货物和中国移民前往南洋的帆船
下南洋,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根据其特点和意思主要指的是明朝到清末。
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
下南洋: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地。指流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绝对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