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饰:明代妇女的头饰
“衣者,章也”。在中国封建社会,服饰不仅有遮羞避寒,美化形象的功能,还具有明贵贱,别等级的重要作用。到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尤其在明代,这种等级制度更趋严苛。这从明代妇女的头饰上就可略见一斑。按照佩戴者身份地位的不同,明代妇女的头饰一般分为如下几种:
九龙四凤冠
能够佩戴这种头饰是普天之下女子的最高荣耀,因为只有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才能佩戴九龙四凤冠。该头饰由冠框、珠花、鬓饰、冠圈、头巾几大部件组成。据《明史》记载,皇后佩戴的九龙四凤冠的冠框呈圆形,用九条翡翠雕刻的龙和四双金凤装饰,最中间的那条翠龙口中衔着一颗大夜明珠,其余的口中都衔着雨滴大小的珍珠。龙凤的周围环绕着由凿成小片的珍珠翡翠拼成的云彩。珠花分大小两种,大珠花十二朵、小珠花十二朵,插在发髻间。鬓饰用三只博鬓,用金制的龙及翡翠雕刻的四十片云彩装饰,都垂挂着水滴状的珍珠。冠圈由一副翠口圈和一副金口圈组成,翠口圈由翡翠制成,上面装饰着珠宝及各色钿花十二朵。金口圈由金制成,上面装饰着珍珠数粒、翡翠面花数朵、珍珠环一对。九龙四凤冠搭配着黑色丝织无顶头巾一张,上面有用金线缝制的龙纹,头巾上使用二十一颗珍珠。暂且不说手工费,光看这些装饰品,就知道其价值不菲,也难怪皇帝的嫔妃们绞尽脑汁也要为争夺皇后宝座拼地你死我活了。
九龙四凤冠
九翟冠
这是皇帝妃子、皇太子妃、亲王妃以及公主才能佩戴的头饰。虽然比不上九龙四凤冠,但是这种头饰同样造价不菲。这种冠用涂漆竹丝或黑纱制作成框,用翡翠披覆,上面装饰翡翠山鸡九只,金凤四只,都口衔珠滴。山鸡和金凤周围旋绕着四十片珍珠翡翠云,插大珠花九株,小珠花九株。另外配有两个博鬓,都用鸾凤装饰,鸾凤下方垂挂着珠滴。与九龙四凤冠类似,九翟冠中也有一副翡翠口圈和一副金口圈,翡翠口圈上面装饰着珠宝花色嵌金饰物九件,翡翠嵌金饰物九件;金口圈上镶嵌着珍珠翡翠面花五件,珍珠成排玉环一对。九翟冠搭配着黑绫无顶头巾一张,上面镶嵌着二十一颗珍珠,头巾上用金线绣有一只凤凰。
珍珠翡翠冠
珍珠翡翠冠,顾名思义就是上面镶嵌着珍珠翡翠的帽子。这种头饰是官家女子才有资格佩戴的。因主人的地位身份不同,各种珍珠翡翠冠也不尽相同,最大的不同就是上面所插羽毛的数量。据《明史》记载,亲王世子妃、郡王妃、郡主所佩戴的珍珠翡翠冠用七支雉羽装饰;郡王长子夫人、镇国将军夫人所佩戴的珍珠翡翠冠用五支雉羽装饰;辅国将军夫人、奉国将军夫人、镇国中尉夫人所佩戴的珍珠翡翠冠用四支雉羽装饰;辅国中尉夫人、奉国中尉夫人所佩戴的珍珠翡翠冠用三支雉羽装饰;其余下级官员的妻子和女儿佩戴的珍珠翡翠冠则不插羽毛,直接用金钗装饰。
乌纱帽
乍一听乌纱帽,许多人自然而然会联想起古装电视剧中男性官员戴的那种两边有黑纱制作的长长帽翼的帽子。其实,在明朝,戴乌纱帽并不仅仅是男性官员的专利,宫中的女官也戴乌纱帽。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建立明朝称帝后,为了突出宫中妇女的身份等级,同时便于管理,规定所有后宫中的宫女一律佩戴乌纱帽。这种乌纱帽和男性官员所戴的乌纱帽形制基本相同,不同的则是宫女所戴的乌纱帽上绣有精致的花朵,帽前额头上缀有圆珠,帽翼上垂有两根结有珠玉的流苏,当时称为鬓梳。之所以有如此设计,主要还是为了突出宫女的性别特征。
樱珞
到了明朝,封建等级制度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明朝对平民妇女服饰的规定近乎苛刻。明朝初年,朱元璋下令,民间妇女的礼服只能用淡紫色的粗绸,不能超越本分穿戴浑金衣服,不许用金线刺绣;袍子及衫子只许穿淡紫、绿、桃红以及各种浅淡的颜色,不许穿大红、鸭青、黄色的衣服,不准穿戴蓝色丝麻织物;不准佩戴宝石首饰。不准用帷幕、不准戴珠宝首饰,不准佩戴镯子臂钗。关于发式,依照明朝制度,未出嫁的平民女子,发式为梳三个小发髻;身份卑微的女仆,年幼的梳一对发髻,年长的一律梳高顶式发髻。平民女子的头上只能使用银镀金的饰物。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不与朝廷规定相冲突的情况下,明朝的下层女性自己发明了一种非常好看的头饰,这种头饰非金非银,而是将各种果核晒干,摩成圆形,依照个人爱好染上各种喜欢的颜色,用线串成自己喜欢的样式,盖在头上,这种头饰在当时被称为樱珞,在广大劳动妇女中广为流传。
明朝各级妇女的头饰之所以如此不同,主要还是封建统治者想通过服饰上的硬性规定,培养安分守己的顺民,进而达到维护自身特权,巩固统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