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有哪些习俗?有哪些关于腊八节的诗作?
历朝历代有不少关于腊八节的诗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腊八节”是年节里的第一个节日。腊八节,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相传这一天,为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祖。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人们喝了“腊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腊八节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不过,在佛教没有传入之前,古代先民们早就有“腊祭”的习俗。节期在腊月,汉代之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据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郊特牲》辑录,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祭的对象,为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即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亦有将“土地神”列入的)”,在新旧交接之际祈求丰收和吉祥。
魏晋时期名臣裴秀在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长诗《大腊》,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的盛况,通过一系列祭祀活动,向诸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诸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万物兴旺,最后祝愿:“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收作有《蜡节诗》,诗云: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保所道,藉此慰中情。
诗中记载在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供桌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正式定“腊日”为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腊八节不仅是佛教的重大节日,更是全民狂欢的冬季盛典。武则天登基称帝的第二年(691年),恰逢腊日,看见宫庭中的腊梅盛开,突然诗兴大发,口占一首“催花诗”: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腊日宣诏幸上苑》
她这一高兴,酒虫上涌,冰天雪地之时,竟命令春神,让百花一齐开放。次日,御花园里的各种奇花异卉竟然都承旨遵命,一夜之间百花齐放。
唐时,腊日习俗有赐宴及赐口脂、面药,以翠管银婴盛之。“口脂”为白瓜子,“面药”是一种叫“红雪”的药,皆为御寒、润泽、养颜之物。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腊日》一诗中写道: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诗中写出了诗人在安史之乱平息之后的欣喜之情,回家时还忘不了皇恩浩荡,感谢唐肃宗赏赐了用翠管银罂盛着的过节礼物。
到了宋代,“腊八粥”才开始时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都要做腊八粥。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于腊八日吟道:
平生腊八日,借钵受斋糜。
客路岁将晚,旅庖晨不炊。
持杯从破律,遣兴自吟诗。
何日依禅宿,钟鱼自有时。
——《唐辰腊八日大雪·其一》
吃过了用钵盂盛着的腊八粥,诗人心怀感恩,联想到自己平生仕途坎坷,屡遭不幸,竟萌发了向佛之心。
在北宋另一位诗人王洋的《腊八日书斋早起南邻方智善送粥》中,腊八煮粥赠粥描写得更细致:
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
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
金仟吒言成道时,不认饕馋借称目。
谁谓毗耶清净身,何有尘埃更须浴。
不仅交代了熬制腊八粥所需的栗子、桃干、红枣、柿饼、菱角、芝麻等物,还说明了品食腊八粥的礼仪,即食粥前需要沐浴净身,可见其虔诚之心。
南宋诗人陆游也在腊八节这天食佛粥,他写道: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虽是隆冬腊月,诗人身体多病,但时令已微微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腊日里人们互赠、品食佛粥,相互祝福,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在风雨飘摇的南宋,腊八节的声声祝福,何曾给人们带来和平、祥瑞和幸福呢?在抗金名将赵万年的笔下,腊日品粥却品出了心酸滋味: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这是诗人在战斗间隙而写,此时,金兵渡江南下,以20万大军围困襄阳城,在激烈的战斗中,诗人幸得生还。如果不是当地百姓端来热气腾腾、醇香诱人的腊八粥犒劳,他还不知道今天是腊八节呢。
到了清朝,煮食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粥,并馈赠亲朋好友。清道光皇帝《腊八粥》诗曰:
一阳初复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节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升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描述了皇家食用腊八粥以及寺院施粥普度的盛况。
晚清的小京官夏仁虎也写有一首《腊八》,诗曰: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此作虽有曲意逢迎、粉饰太平之意,但从中可以看出,清代雍和宫以大锅煮粥奉赐的习俗。据文献记载,雍和宫粥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
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这首诗里有明显的“颂圣”意味在其中。
清代记述各地节令习俗的《清嘉录》一书,引用了李福一首长诗《腊八粥》,其中有句: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
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
写出了腊八粥的渊源以及所用之物,为的是供寺院以粥施众,广做功德。但接下来描述的是饥肠辘辘的灾民抢食佛粥的情景:
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
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
读来不由令人喟然伤怀。作者最后也只能给出“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的建议,可普天下的饥馑之民,仅靠腊八这一天施舍怎能解救了呢?
而今,人们过腊八、吃佛粥,为的是让佛祖保佑全家消灾祛邪,平安康健,日子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农谚云:“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冒尖。”是说谁家抢先煮腊八,谁家就讨了好彩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