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中国传统文化
资料查询

“爵”为何会成为等级划分的名称?爵位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2022/1/24 17:09:062680 个作者有用

“爵”指的是古代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也被用作君主国家的贵族封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配以不同的地位和荣耀;同时在许多古装影视剧里面出现的贵族使用的有足的“酒器”也叫“爵”,这都可以看出“爵”出现时间相当早。

从甲骨文开始,“爵”的意义就在慢慢演变,在先秦时期,“爵”就已经从具体的酒器经过作为过渡的礼器再逐渐变成抽象的制度。从而联系了作为酒器的“(酒)爵”和作为名器的“爵(位)”。

一、从实物到制度——“爵”如何成为等级划分的名称

1、“爵”字的演变历程

爵是一个象形字,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中,其形状就如同一个装酒的容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

爵的一般形状是前部有流——也就是倾酒的流槽,后部有尖锐状的尾,中部为杯,一侧有鋬(pàn:器物上可供手提起的部分),底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中间有柱,这时各个时期爵所共有的特点。

根据考证,“爵”最早是一种温酒的器皿,至商代晚期转向温酒与饮酒混用,甚至更多是作为饮酒器使用。同时,因为在上古时代,酒不可随便乱用,一般在大型的祭祀现场会被用于供奉祭品,于是爵又成为一种礼器。青铜器做的爵实际上就是祭祀时盛酒的礼器,其形状为“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把手”,可以用来加热里面的酒,供神享用。

2、“爵”本身的规模彰显身份地位

而以“爵”来称呼贵族的秩次等级,其实是西周后期的事情。当酒器种类达到相当丰富之时,酒器的主要功能,就不仅是哪一种酒器被使用而显出持有这一酒器的人重要,更在于一个人拥有怎样规模的酒器体系,并在各种重要的仪式中使用这些体系,才使此人显得重要。

正是在周代商的政治变革之中,爵的内蕴从宗教政治中区别出来,成为政治本身的象征符号。也就是仪式活动中的饮酒行爵有尊卑的秩序,因而引伸到政治等级的爵禄,形成了政治等级上的爵列或爵序。

3、“爵”使用时的区别反映尊卑等级

爵是周代最重要而又最具普遍性的酒器,可用于各种仪式场合。

第一,作为专名,一般用于最重要的仪式——比如祭拜天地。

第二,作为酒器的通名,在各种的仪式上都可以使用。

第三,指“行爵”,——在各种仪式之中, 无论是以宗教性为主之礼,以政治性为主之礼,还是以伦理性为主之礼,都是有秩序的,并首先以行爵体现出来。作为行礼的酒器,成为礼的原则在器上的凝结。

有许多文献都说明在周代贵族饮宴的时候,以爵饮酒有长幼贵贱之序。爵虽然为尊号,但是在爵位当中实有等级差别,所以取饮宴时“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之义,而用“爵”字来表示贵族等级的差别,乃是十分恰当的做法。

综合前人的说法,可以说采用“爵”字,有两种涵义,首先是表示贵族的尊号,其次是表示贵族间等级的差异。

而爵这一周代的酒器,从包含礼的内容进而到为礼的感性符号,当西周以政治上的分封制而推行一种新的政治等级制度时,既有最高层的行礼主导,又有最基层的行礼基础,既是确定的观念内容,又是精美的感性形态的爵,被运用为政治制度等级之礼的正式名称,成为政治等级品制的爵制。

另外,在古代礼仪中,爵为贵族常用器物,是普通贵族皆可使用者,而其它酒器则有许多限制。从《仪礼》、《礼记》等主要记载周人礼仪的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到,许多礼仪中,持爵而饮、献爵表示尊重等事屡见不鲜,爵已经成为周人礼仪中不可或缺的器皿。

爵作为贵族习用之物,用之来表示其尊卑地位,自然也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质。以“爵”来称谓贵族的等级地位,这也应当是原因之一。

自夏成为四方盟主之后,一种政治等级制度开始产生出来,包括朝廷内部的行政执官的等级(即后来的公卿大夫之类)和各地的诸侯(即后来的公侯伯子男之类)。这种政治等级制在商代是以册命方式进行的,西周以后,在册命制度的基础上演出了以爵为名称的爵位制度。

当爵这一观念进入政治,成为最为辉煌的政治名称时,作为酒器的具体形制却走向终结。我们可以从这里描绘出“爵”的词义的演变:从最初的酒器,演变成在祭祀中或者其他仪式中的礼器,再进而“进化”成政治中划分等级的“名器”

二、五等爵位的等级尊卑——爵位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1、爵位的前身——命

爵位之制的开始实行应当与分封制、宗法制的实施同步,具体而言,可以说它滥觞于周代的册命制度。从周公成王的时代开始,周王朝大规模地封邦建国,在封建的时候必须有册命典礼。

总之,所谓“命”,不仅表示上、下级贵族主从关系的确立,而且表示贵族因受命而有了一定规格的社会地位。西周时期的册命制度下面,虽然还没有用“爵”来表示秩次等级,但已经用“命”来表示秩次等级。可以说西周时期的“命”制就是爵制的雏形。

2、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设立

据孟子说,周代的爵位等级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礼记·王制》亦谓“王者之制禄爵,凡五等”。五等爵位里面若每种里面再细分一下,又可以分为九个层次。当时的爵位级别称为“命”,犹后世所谓的“品”。

爵位的高低可以用“命”数的多少来表示。有关的规定规定相当详细而且系统,其主旨是通过这些差别和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等方面的不同等级表现出各级贵族的“贵贱有别,尊卑有序”。

三、维系稳定的“线索”;彰显身份的“勋章”;统治阶层的“交易”

1、爵位用以笼络人心,稳固统治

虽然早在西周后期就已经有了用“爵”表示社会等级的情况出现,但是直到春秋时期,贵族的社会等级,亦即爵位,还常用“命”来表示。春秋前期,周天子赐予诸侯“命”,还是相当隆重的事情。

对于臣子而言,接受君主的爵位赐命,就意味着臣下对于君主必须忠诚尽力。君主将爵位视为自己独有的封赐之物,不可使一般贵族所私有。尽管诸侯之子可以继其父之位而君临其国,但其爵位依礼则还需天子封赐,在封赐之前,“未赐爵,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只有待天子封赐之后,才算正式有了诸侯的爵位。

春秋时期,这种封赐制度虽然多已不被执行,但在社会人们的观念中还存在着,所以还偶有执行这种制度者。“爵以功”的记载说明,统治者的确是将爵位的封赐作为鼓励臣下尽忠效力的主要手段。

2、“爵位”成为贵族彰显地位的标志

正因为“爵位”是一种鼓励手段,各国统治者重视爵位制度,认为爵制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封赐爵位作为对于贵族进行公开表彰的重要方式。

就君主而言,在朝廷上封赐爵位,表明自己操持有封赐大权;就受封赐的贵族而言,则在公开的场合下显示自己身份得到提高。贵族之所以重视爵位,除了要在政治上得到社会的承认以外,与爵位相应的利禄也是其所青睐的目标所在。

3、爵位是君主招揽人才的筹码

到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已经加进了许多交易的因素,这种交易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君主以爵禄与臣下的才能、贡献相交换。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往往把爵位与招揽贤才的事情联系为一体,不再像西周春秋时期那样将贵族的出身等级作为重要标准。当时社会人们实将君主的信任与爵、禄之事联为一体而密不可分。各国统治者往往以爵位作为与臣下尽忠效力的交换条件,爵位实际上成了买卖关系中的筹码。

战国时期,因为国家之间战争增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所以赐爵范围的扩大是战国时期各国出现的一般趋势。各国赐爵不再如春秋时期那样只局限于若干大臣和高级贵族,而是尽量以爵位争取更多的臣下的忠诚与支持。而自己在官场的仕途也和爵位息息相关。

如果说西周春秋时期君主的“赐命”凝聚了广大的贵族阶层,那么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则调动了广大民众的积极性。

不仅仅是君臣之间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爵制的影响就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

例如,在丧礼上,有爵位者可以持杖,无爵位者除丧主嫡子以外都不可持杖。《仪礼·丧服》谓“杖者何?爵也”,可见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爵位实为地位及品德的标识。又如在周代社会上,宗族乡里之间聚会的场合必须序齿以排定位次,显示尊卑,但是有高级别爵位者却可以例外。

四、结语

爵从酒器、礼器转变为一种等级制度,背后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而费尽心思。

既要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威,也要吸引臣民为自己服务,于是就选择了这样的一种酒器(礼器),披上了等级的外衣。

用一种荣誉换来臣子的忠诚,或者说是用利益交换人才,在这样的“交易”下,爵位成为了延续几千年的等级制度,也成为封建帝王稳固统治的利器和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

查阅资料SC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