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訢一生中经历了哪三起三落?恭亲王结局如何
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訢于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1861年到1884年,奕訢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一直到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1894年到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1898年逝世,谥号为“忠”。
简单来说,
第一起,才能受到父皇道光赏识,成为立储候选人赢面最大的。
第一落,父皇驾崩不在场,遗诏被改掉,自己的皇位被哥哥夺了,就是后来的咸丰。
第二起,自己还是有才能的,专和日本人打交道,搞外交。
第二落,咸丰死了,他遗命八个以肃顺为主的辅政大臣死死压制住了他。
第三起,联合慈禧发动政变,然后大搞洋务运动,这是一生中最扬眉吐气的一段时间。
第三落,甲午战败,洋务失败,慈禧勒令他下野养老去了。自此再也没看见他重返政坛。
具体讲:
公元1865(同治四年)三月初五,编修蔡寿祺弹劾奕訢,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太后命令查办,七日就以其目无君上,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朝中大臣求情,慈禧太后才允许他在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免去了议政王职务。这是奕訢遭受的第一次打击。
公元1869年(同治八年),奕訢支持杀掉慈禧太后亲信安德海[8] ,为慈禧太后所恨。
公元1872年(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奉懿旨与户部尚书宝鋆办理同治帝大婚筹备事宜。九月十九日,奉懿旨加恩亲王世袭罔替。
公元1874年(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奕訢等十重臣当面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同治帝大怒,斥奕訢:“此位让尔,何如?”二十九日,再力谏同治帝,同治帝发朱谕革其亲王世袭罔替,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次日发布。八月初一日,两宫太后干预,赏还亲王世袭罔替。
公元1875年(光绪元年)十二月,奉上谕署理宗人府宗令。
公元1876年(光绪二年),二月,奉上谕暂署宗人府银库印钥。九月,奉旨派充玉牒馆总裁。
公元1879年(光绪五年)四月初,晤见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请出面调解中日琉球争端。九月,奉旨管理正白旗满洲新旧营房并城内官房事务。
公元1880年(光绪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对来访的英国的公使阿礼国说:“中国人非不知电报、铁路、轮船、开矿之利,然主权不能自操,与中国无益,虽有不若无也。”
公元1881年(光绪七年)三月,慈安太后去世,奕訢更为孤立。反复的浮沉磨平了奕訢往日的棱角,挫败了他的锐气,遇到大事他提不出应对的策略。中法战争中,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对于战与和拿不定主意,军队节节败退。
公元1884(光绪十年)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借口奕訢“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奕訢集团全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被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公元1886年(光绪十二年)十月,奉懿旨赏还亲王双俸。
公元1889年(光绪十五年)正月,奉懿旨,赏添头等、二等护卫各一员,三等护卫二员。
公元1891年(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在王府中庆祝六十寿辰,请京中著名戏班演戏。
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又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但毫无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