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礼仪:在壮族的众多礼仪中都有啥样的禁忌
一、待客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二、平常礼数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结婚的男子和女子,只要见到见到长辈,男的就要叫“爹”,女的就要叫“妈”。在学堂里一般见到老师都自称学生,与老师或比自己年长的长辈谈话中很少带“我”字或尽量避免。
三、禁忌
有关社交方面的禁忌:公公不能进儿媳妇的卧室.识字人不敢给人写离婚书。有客人在家女人不上桌同吃。下一代不能陪同客人慢慢喝酒。哥哥不能同弟媳随便交谈.有关生产方面的禁忌:阴历五月份属龙日不能挑粪、倒尿。六月六日忌下田做活。开工建房要看历书。如果历书上有“不宜动土”的意思,就另择吉日。
有关迷信方面的禁忌:春节忌说不吉利的话。正月初一不准吹火,不准扫地,不得串门,禁止舂米、洗衣服和动刀斧,不准外借东西.除夕前要还清借款和借物。不能坐门槛,不能用脚踩灶台和火塘上的三脚架,不能抬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进家,不能攀爬或砍伐龙山上的树木。有关妇女方面的禁忌:结婚之家,孕妇不准看新娘.家有产妇时,门上挂草帽1顶,暗示外人不能人内.出嫁的妇女回到娘家时,不能取祭坛上的东西.不准在孕妇的厨房顶上盖新瓦.妇女生孩子不满3天,卧室内不得点灯.产妇的衣服不能和男子的放在一处洗.大年初一女人不能梳头。
四、家庭
壮族由一夫一妻组成家庭,解放前有个别多妻情况。家庭内多许三代同堂,儿子婚后有能力的另盖新房分居。父母习惯留最小的儿子在老屋安家.小儿子有孝养父母及继承祖房的权利和义务,其它财产则由全家儿子平分。妇女和男子作为家庭中的成员,共同操持家务,在生产劳动中男子多承担耕犁、运肥、和修房盖屋等工作,妇女多担负插秧、除草、种棉、收棉、纺织及饲养畜禽等工作。壮族的家族观念较深,只要打听到祖辈弟兄们居住的地方,再远都要去攀亲联系。最先立寨的姓氏受到尊敬,该姓的长辈常被推举为村寨的“长老”,主持调解民事纠纷和全村的祭祝活动。
五、节日
春节被壮族视为1年之中的大节.腊月中旬修路和打扫房屋、采办新衣。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近似汉族的“送灶”。小年之后,家家户户开始筹办节日食品,杀鸡宰猪,做年糕,泡米花糖,河口一带还要包粽粑.大年初一,争先恐后地挑新水,边走边拖着草扎的象征牛、马、猪、鸡等的头,口里模仿六畜叫声,以求“六畜兴旺”。有的地区初一或初三清早祭祖后,要让儿童读一会书,家长拨弄一下算盘,妇女则拿少量肥料、谷种撒到田里,以示新年百业兴旺,生计有成.河口县居住在红河和南溪河畔的多为“黑旗军”的后裔,正月二十九日还要过“小年”,又叫“吃立节”(壮语意为过晚年)。
相传中法战争时期,因战争繁忙不得如期过春节,战争胜利后已是正月二十八,人们方补过春节,共庆胜利.自称“侬人”的每年到农历二月初一、初二要进行拜年活动。
吃新米.每年在谷子收割前到稻谷黄熟后,各家自己选定吃新米饭的日子.谷子成熟后,到田里选割4~6把稻谷背回来加工成米,杀一只红公鸡,做水豆腐,煮熟新挖回来的芋头,抬到供桌上献神及在饭桌上献老祖宗。去割谷子的男子要早起,吃饱再下田,如饿着肚子割新谷,被认为当年全家要饿肚子。在往返路上,碰到人不准答话.吃新米饭时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来。长辈先吃一口后,其他的人才能去添饭。第一碗饭不能泡汤.
“土佬满年”。个旧、蒙自等地旧历九月二十八日,为当年去世的老人过“满年节”.节目前,老人的女儿同女婿要带着鸡、酒回娘家烧纸、献饭,请亲友上坟献祖宗。过去,“满年节”要连续举行3年,现在一般只做1年。“满年节”民间有两种传说:一是古时有1个皇帝,请壮族厨师做御膳.有一天皇帝问他:世上什么最甜?”厨师说“盐最甜”.皇帝一怒之下杀了厨师,又另请了1个厨师.这个厨师做菜不放盐,皇帝问厨师:“为什么不放盐?”厨师回答:“皇上说盐不甜,所以不敢放.”皇帝才知道错杀了人,就给杀错的厨师做“满年节”。
二是古时有1个皇帝的妃子,是个土佬女子.有1年,妃子的母亲去世.她选好启程的日子(九月二十八)回家给母亲送丧.皇帝说:“天下雨,你不回去.”妃子说:“再大的雨也要去.”皇帝说:“天要下雨,天要下雨.”到了这天真的下雨了.据说,后来每到九月二十八日这天都会下雨,不下雨也要阴3天,天不阴,收成就不会好.
六、丧葬
壮族曾实行木棺火葬。旧志载:“土僚”“人死掘窖,置棺于上,乱击之,名日击土鼓,三日舁出而焚之.”“沙人”“死用薄棺葬,女媳盛妆罗立,曰站场,毕,舁于野,焚而掩之.”“依人”“亲死,素食麻衣,土巫卜朝火葬,不拘日月,岁终即除.”近代壮族普遍和汉族一样实行木棺土葬。唯蒙自称“依人”的分姓戴孝,如伍姓戴白帽,穿白色短衣;张姓包白头,穿白色长衣;沈姓、陆姓戴麻布帽,穿麻衣;王姓,人死棺木横停。
“浓人”人棺前要先用筛子筛灰于棺底,然后用手拍击棺木查看灰有无异样痕迹,以断定死者魂魄是否离家妇于祖宗处.死者的枕头,要用三角形的白布装进筛净没有谷稗的大米。
元阳壮族送葬时,长于肩挂装有谷子、稻花的黑布包,抱1只母鸡,跪在棺前,头上放一把长刀,刀口朝内,叩头3次后把刀抖落在地下看刀口方向,朝内表明死者不愿出门,还要继续叩拜,朝外说明死者已无牵挂.死者子女直至下葬后1个月内都要反穿孝衣。
下葬后的第三天和第30天要杀鸡到坟上献祭.河口“沙人”死3年以后,要择吉日从棺木中把尸,骨捡出来,装在瓦缸中重新安葬.弥勒的壮族人死,即敲起铜鼓,村民听到鼓声,便知死讯.女人死,须待娘家主要亲人到场方装棺木,来者携祭帏、猪羊等。男人死,只须其同胞兄弟赶到即可人棺.无论男女死后人棺,均以糯米面仿做成牛、羊、房屋等置棺前祭奠,以供死者“受用”.守孝之子,l年内不得理发、刮胡子.包头孝布只可留为孙辈做衣服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