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中国传统文化
资料查询

水族的“斗角舞”体现了水族人怎样的性格

2021/12/20 10:14:45630 个作者有用

我们知道,牛是农耕劳动的重要生产工具。因此,千古以来,农耕民族都喜爱牛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歌颂牛,表达爱牛的心情,寄托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祈愿。其中,一些民族还有与牛有关的风俗和节日,比如水族“斗角舞”。“斗角舞”在水族过节、丧葬、祭祀等活动中都可以跳,尤其是秧苗拔节抽穗后,由舞队有威望的头人摘一稻穗在芦笙上,表示“芦笙吹涨了谷穗”,用舞蹈迎接丰收年。斗角舞对耕牛嬉戏、打闹的形象化表达正是表现了水族人对牛的感情,实际也是一种耕作文明的体现。

关于斗角舞的起源有书籍记载。水族祖先看到毗邻的苗族同胞在过节、祭祀的时候,既有欢快的芦笙舞,又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很是羡慕。但当时,水族祖先从外地迁来,没有牛或者舍不得用牛来打斗,于是用竹子、木条做成了牛头,带上头顶俨然就是“牛”的形象,安在斗笠顶端两侧,做成牛头,两人各拿一个,模仿牛相斗的架式,跳起了“斗角舞”。

“斗角舞”的道具最先是在斗笠上装置一对特制的牛角,舞者双手执斗笠而舞。后来,又镶嵌上两面小镜子作牛的眼晴,斗斗笠下端缀着饰以自鸡毛的花布条,后面钉上一块长绸布遮盖舞者的背部,使道具更加美观。表演时,舞者抖动道具,阳光下“牛眼”闪烁发光、鸡毛花布条翻飞摇曳,如瞪起双目、凶猛待斗的牯牛。乐声一起,另一条“牯牛”一跃而起,飞奔而来,两角嘎地一声相碰,然后,或抵或拉,忽高忽低,又闪、又转,斗得难解难分。

三都境内的怎雷水寨一到过年、过节,水族将一起跳斗角舞。斗角舞一般由五把芦笙,五支莽筒伴奏。吹芦笙者边奏边舞。由最小的一把芦笙领舞。舞蹈的唯一道具是竹篾制作的“牛头”,前部拴上鸡毛裙,后部披彩色绸布。

两个拿“牛头”道具的舞者半蹲着身子,随着芦笙的曲调声旋转起舞,另有五个男扮女的“姑娘”,头上戴着用三根白鸡毛、一根野鸡毛和竹篾编成的帽子,腰里拴着有白鸡毛的花裙子伴舞。舞蹈动作幅度大,显示了水族人民粗犷奔放的性格。

2010年,在三都列出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斗角舞、角鼓舞等都位列其中。相信,在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不管是生活中的传承还是舞台上的演绎,水族舞蹈一定能顽强地生存下去。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

查阅资料SC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