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有什么习俗?门巴族的习俗
门巴族是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所谓“门”即指门隅地方;“巴”藏语指人。“门巴”便是门隅地方的人。在林芝地区门巴族主要聚居在墨脱县和林芝县排龙门巴族乡。人口近7000人,占全地区总人口中的5%。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无文字,方言复杂,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墨脱门巴中可分两种方言,即“仓罗”方言和“巴米罗”方言。门巴族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使用藏历。门巴族能歌善舞,民间文学十分丰富,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与藏族基本相同,但也有些独特的方面。
门巴族生产习俗
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以玉米、水稻、鸡爪谷为主,同时种些小米、荞麦、青棵和棉花等农作物;其次兼营畜牧业和狩猎;手工生产石锅、藤器、竹器、铁器、银器、织布等。门巴族多居住在深山峡谷地带,目前保留原始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但其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的实际。在门巴族居住地区均属热带和亚热带,雨水多,植物生长很快,刀耕火种对森林影响相对较小。在这些地区也有着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发展热带果林香蕉、芭蕉、柑桔、柠檬、水蜜桃等有着较大的潜力。
门巴族以玉米、大米、鸟爪谷为主食,其中玉米的吃法是先把玉米磨成大米大小的颗粒,然后同大米混合一起煮起来再同菜或汤一起进食。门巴人喜欢吃蔬菜、野菜和肉类。在春夏季年主要蔬菜和野菜有青辣椒、当地黄瓜、菜瓜、四季豆、茄子、竹笋、各种菌类等;秋冬季节、主要蔬菜有白菜、萝卜、南瓜和干菜等。菜的一般吃法是用水煮加肉类和辣椒、花椒、大蒜、黄豆浆(已发酵了的)调料。
门巴族住房以结构独特的木楼为主,也有些茅草屋,上层住人,底下圈养猪和牛等。门巴族家户户都有木柱穿木园盘支撑的仓库,既防潮又防鼠。
门巴族传统上男女均穿条纹棉布(手工织成的)长袍,系腰带,穿白色衬衫,男头戴礼帽,妇女在长袍下穿白色圆裙,喜戴手镯、耳环、串珠等装饰品;男子腰间都有挂一把“月亮刀”(因为刀尖像月初的月旁,所以叫月亮刀),既是装饰,又是生产工具。门巴族男女均嗜好喝酒、吸鼻烟。
门巴族婚姻习俗
门巴族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要形式,在男女情事上极为潇洒自由。青年男女从求婚到结婚往往得经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时间。在这期间一般男方要不定期地为女方家无偿劳动、比如砍柴耕地、进山狩猎,出门搞运输等等。门巴族一般事实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礼十分热闹,别具特色,非常有趣。
通过男女双方家庭协商婚期确定后,男家酿大量酒,杀猪宰牛,紧张地做婚礼的各种准备。结婚之日,男家就派出迎亲人,即能说会道的“噶尔东”(媒人),迎接新娘的“色萨”(伴郎)和“郎郎”(伴娘),还有两名男家的亲戚(其中一名由男方舅舅来充当)。迎亲人员到了女方家后,首先一一向新娘父母及亲戚献哈达,敬酒,道吉祥词,然后按门巴族的习俗催促新娘启程。
迎亲时,男方不仅派出专人迎接新娘者,而且还要在迎新娘途中摆三次酒宴(在女方家、途中、在男方家门口),给新娘及女方客人敬酒。
新娘一行到达男方家时,等待在门外的几位姑娘忙将新娘和客人们迎进屋内,人坐后,姑娘们立刻敬酒,边敬酒边唱悠扬的“萨玛”酒歌。待新娘喝完一碗酒后,伴娘便带新娘人新屋,帮助新娘把自家穿戴的衣服、首饰全部脱去,换上婆家准备的衣服和首饰。门巴族认为换去所有服饰,使新娘千净彻底,脱胎换骨,重新过新的生活。这习俗既奇特而罕见,又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在婚礼上,女方客人至高无上的权威,以新娘的舅舅为甚。新娘的舅舅是婚礼上最尊贵的客人,也是娘家的代言人。
一切准备就绪后,婚礼正式开始。首先,新郎、新娘来到女方舅舅和客人面前、在兽皮垫子上跪下,拜见舅舅,舅舅手拿一条哈达,对新郎、新娘说许多祝福的话,并献哈达,对男方家提出各种各样的条件和要求。舅舅的话全部说完之后,参加婚礼的所有人共进丰盛的饭菜和酒类。第二天和第三天,主要邀请些平时关系最好的亲朋,聚在一起吃饭喝酒。结婚第三天后,新郎、新娘一起回娘家一趟,住几天为娘家干活,就算婚礼圆满结束。
门巴族宗教信仰习俗
门巴族大多信奉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俗称红教),个别地方也信仰原始巫教。门巴族对奇险陡峻的高山崇拜最盛,这类山往往被称为“神山”。门巴族认为神山是升天之路,为了死后让灵魂升夭,须在生前熟悉通道之路,于是亩神山崇拜而产生了转山的宗教活动。墨脱的门巴族信教群众常去转山的主要神山有桑多白日神山(位于墨脱境内),布达次崩(位于墨脱县境内)。神山祟拜表现在对神山的诸多禁忌上。如,不准在神山上大声说话和喧哗;不准在神山中打猎;不准砍伐神山的树木;不准搬动神山上的石头等等。
门巴族的各种宗教节日和传统民间节日基本与藏族相同。藏历每月的十日、二十五日,门巴族特别注重开展念经、敬佛活动。门巴族,把藏历每月的八、十五、三十日叫作“堆桑”,意为吉祥日子,一般男人不去打猎,女人不下地,认为这些日子里故意杀生或无意中踩死虫子等就会有很大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