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中,纣王为什么要处死杜元铣?
千年妖狐摄取妲己魂魄之后,化作妲己之形来到了朝歌宫中,迷得这纣王终日荒淫无度。与此同时终南山有一位千百年得道之仙云中子,见东南有一股妖气,于是削了一支木剑赠与纣王。云中子在封神演义中是个很特殊的存在,阐教门人都说他是福德之仙。封神演义这本书并不是一个人在一段时间里写成的,而是从元朝到明朝的数百年间慢慢形成的长篇巨著。那么在这几百年间,书中的元始天尊、阐教十二仙、燃灯道人、南极仙翁等等,跟云中子相比哪个出现的早呢?不是说元始天尊地位高就出现的早,云中子是个普通神仙就出现的晚。其实在小说里正好相反,越是厉害的人出现得越晚。
在封神演义的原型《武王伐纣评话》中,是没有元始天尊的,但云中子已经出现了。也就是说在元朝的时候,人们编写这本书的时候没想到要搞什么神仙体系,在这本书里就只有极其有限的几个神仙,所以后来建立了神仙体系之后,加入了很多更厉害的角色,但总不能再把云中子的戏份删除掉吧?可新编的体系又没法把云中子加进去,那只能给新加入的神仙编个新故事,云中子这些老同志还沿用老故事情节,互不干扰,于是在最后的成书里云中子才显得这么特殊。
云中子送纣王木剑,作为道教出家人为何喜爱用剑呢?在我们的印象中:道士一般都带剑,而和尚若是带一把宝剑出场会让人感觉很违和,所以和尚都是拿禅杖或者戒刀,只有道士才会拿宝剑。可道教之人额慈悲为怀,又为何要带宝剑?因为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之初,实际上是有半军事化的目的在里面的,他组织的教众是要能打仗的,他的孙子张角黄巾军起义就是“太平道”,其实也是个军事化组织,入道之人一定要佩剑的。后来道人们不再打仗了,但这个习惯却一直保留下来,两千多年未曾消失。道教的神话传说中总有“军事化”的感觉,比如天兵天将、这个元帅那个元帅等等,实际上都是军事化痕迹的遗留。后来的道教法器里都少不了剑的存在,甚至道教经书里都规定了不同等级的道士佩不同的剑。
云中子把木剑给了纣王后,这把剑就被挂在了分宫楼。妲己感受到了剑的法力,整个都不好了,纣王哪知道妲己是妖怪呐,还以为爱妃生病了呢,于是命人把木剑摘下扔到火里烧了。当朝太师杜元铣夜观天象只见宫中妖气正盛,于是就表奏一本劝谏纣王。其实这里有一个错误,杜元铣应该不是太师,“太师”那可是三公之一,君王的老师,能随便就杀了吗?你看那闻太师多牛叉不久知道了吗。其实从商容口中我们得知:这杜元铣是司天台最大的长官,也就是天文台台长,充其量就是个技术人员,绝对不是太师,而是“太史”,比如司马迁就做过“太史令”,过去写历史的人也兼着观天象的活。因为当时的人觉得天上的事跟人间的事是对应的,研究人事就必须观察天象!
杜元铣虽不是神仙,但他毕竟是司天台的首官所以也有看天象的技术。杜元铣的奏章转到纣王手中之后,他一看,哦,这是劝我不要迷恋苏妲己,远离苏妲己。还说纣王啊,你烧了云中子的木剑是烧错了,应该留着镇压妖孽的。纣王看完后并没有大怒,而是自己思考了很久,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时的纣王并没有丧尽天良,但倒霉的是妲己就在旁边,纣王向她询问看法,妲己当然会说杜元铣这个人就是妖言惑众啊,纣王这才下令处死杜元铣。
杜元铣是书中死的第一个大臣,算是死的很无奈吧。自古凡是用“天象”来说事的,一般有两个极端的下场,不是笑到最后就是命丧黄泉。云中子之所以跟纣王说宫中有妖气反而没有事,那是因为人家是世外高人,他跟任何人没有利益关系。但杜元铣就不一样了,他是国家重臣难免令皇帝起疑心,万一杜元铣借助谣言勾结党羽呢?所以纣王听从了妲己的话,处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