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星空》:伪科幻外衣下的自我重复
上线月余《吞噬星空》的口碑和数据并不是特别亮眼,和“我吃西红柿”的其他IP改编作品相比,似乎相形见绌。当得知这部机甲、科幻类型的动漫来自于古风见长的玄机时,笔者和所有玄机粉一样,颇感意外。而看完更新的头几集后,不禁感慨“玄机娘娘”还是干本职的古风类型比较好。
《吞噬星空》改编自起点白金作家“我吃西红柿”在2010年开始连载的奇幻类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未来地球爆发了不明来由的RR病毒后,动物因病毒变异成为可怕的怪兽,人类面临毁灭之灾。为了防止文明灭绝,人类发展科技筑起防御工事,并且在极端的环境下,人类中出现了身体机能强化变异的“武者”可与怪兽战斗;而主角罗峰作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准武者,通过自身的修行和天赋,在变强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着。
而这种所谓的“软科幻”类型,在网生内容崛起的过程中已经被证伪了。早在所谓的“网大元年”2017年,“软科幻”用廉价的特效和站不住脚的科学概念收割一波流量后,就鲜有人问津——对于科幻迷来说,这些浅薄的概念实在糊弄不了他们;而对于修真玄幻迷来说,直接看养眼飘逸的仙侠番不好吗。
作为当年的头部网文,原作获得无数点赞,但对于而今动漫市场而言,腾讯动漫在这个时间点上线《吞噬》,并不是一个讨好的举动。首先是《灵笼》第二季在各平台出圈后,紧接着《末世入侵》和《星骸骑士》在年底排期占据流量,形成了同平台竞争的局面;另一个原因,则是从本质上来讲,《吞噬星空》是披着伪科幻外衣的玄幻修真番。
而这种所谓的“软科幻”类型,在网生内容崛起的过程中已经被证伪了。早在所谓的“网大元年”2017年,“软科幻”用廉价的特效和站不住脚的科学概念收割一波流量后,就鲜有人问津——对于科幻迷来说,这些浅薄的概念实在糊弄不了他们;而对于修真玄幻迷来说,直接看养眼飘逸的仙侠番不好吗。
《吞噬星空》也走入了这样的题材尴尬中。从美术风格与世界观上,确实是近未来的科幻类型;但武者概念的加入和修行体系的存在,又分明跑偏到了修真题材上。同样是东方奇幻,类比猫腻的《间客》,也是主角以修行力量在科幻设定中大杀四方,但是由于把修行体系隐去,只着力描写了许乐个人的经历,因此减少了许多的违和感。
回到内容改编层面,前6集中,几乎大量压缩了第一篇第一集中近20章的内容,可谓是“进展”神速,尤其是男主罗峰每一次的实力提升都是在“头疼”之后,被观众戏称为“外挂到账”,不用修就立马行了;在人物塑造上,除了一直在专心给男主使绊子的反派张昊白,几乎没有一个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线是立得住的,都是片面化的过场,似乎都是男主升级路上的NPC。当然还是要看后期的故事发展是否会有新的推进。
画面上则可以看出更多细节问题。由于是单纯承制,整体人物的面部细节、服装设计、微动作等都可以看出赶工痕迹。人物造型还是沿用了玄机本有的模型与风格,导致人物气质与整体的科幻风格略有违和,以及玄机一直没有解决的人物动作僵直的问题,在现代类型的打斗中被成倍放大了。
在改编策略上《吞噬星空》也遭遇到了绝大度多数IP改编的自我障碍——平衡书粉与路人的审美公约数。《吞噬》本身就是大体量的小白文,在改编中需要压缩大量的情节与人物,这样必然触动书粉诉求,引起口碑反噬;而如果大量保留原有情节则会增加制作成本,将路人隔在圈外。同时由于作者的《星辰变》、《雪鹰领主》等已经改编上线,市面上具有相似内核的《全球高武》等相似类型作品层出不穷,内容上《吞噬星空》并没有唯一性。
诚然,国外也并非没有以奇幻为核心的软科幻作品,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星球大战》系列。严格意义上来说,星战核心天行者的原力,就是一个无法推敲的奇幻元素。但是《星球大战》的叙事重点在于整个反抗军对银河帝国的多线抗争,通过大量群像戏份塑造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从而汇集成一幕传奇式的太空歌剧。
不知道是有意转型,还是因为平台压力,形成自我风格多年的玄机开始迈出舒适区,逐渐拓展出新的题材,只不过目前似乎不是很顺利,联想到之前玄机科技意图IPO的新闻,实在让人值得玩味。
2020年的玄机,交出了《秦时明月》第六季、《斗罗大陆》、《天宝伏妖录》、《吞噬星空》四部大体量的头部IP之作,背靠腾讯平台,产能之大令人咋舌,在国漫3D的领域无出其右。也是这样为产能狂奔的玄机,在原创内容上愈加困乏,多年粉丝对《秦6》尤其不满,只希望玄机在拥抱资本的同时,不要忘记初心,忘记为何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