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是好事 拜托少写点
《藏地密码》有超级网络小说的通病——超级长。
是的,就像每本书的封面上写的那样,这是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藏地密码》做到的不止于此,作者旁征博引,除了千古的藏地传说,还捎带手把玛雅文明的神秘历史和亚特兰蒂斯的古老传说都向我们讲述了一遍,顺道着还可以讲解不少武器装备和汽车大炮的知识。何马笔风激荡,引述起藏地历史和传奇兴味盎然,这是小说的一大卖点。问题是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想上百家讲坛似的,不时来上一大段掌故或秘辛,难免让人读起来头痛了。书中的人物说得太多了,但悬念总是在原地打转。这些史料很有价值,也很少听人说起,却到底对推动情节的进展有多大的必要呢?读者在看的毕竟是一本小说,而不是什么“藏地大百科”。
不妨把《藏地密码》和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来比较。《达·芬奇密码》正火时就在想,如果写一本中国的历史密码,上下五千年哪段最适合呢?还是那点清宫戏吗?何马选择了西藏这块神秘之地,选择了寻找帕巴拉神庙的故事,这是作者独辟蹊径的高明。
不过何马讲故事还是应该学学丹·布朗。《达·芬奇密码》搭建了一个作为悬疑小说的精致结构,追杀者和逃亡者的线索交替发展,故事场景像电影的追车场面一样快速切换,情节的油门一踩到底。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典故,但没有卖弄之嫌,都是紧扣情节发展的线索。如果丹·布朗真在小说中掉书袋,相信《达·芬奇密码》怎么也能写4本半。《藏地密码》第一本时是单线剧情发展,到了第二本以后变成了两条线的并行发展,不过这两条线的铺展不清楚,混乱而随意。书中人物在讲述背景历史或传说时,给人的感觉就像在做过去历史考试中的大答题,尽量多说一嘴也别漏掉什么,反正多说不扣分。最服气的是,小说人物正处在危机四伏之中,也不忘了引经据典,其“有知者无畏”的精神让人叹为观止。
都说现在电视剧会注水,随便一拍就是50集,小说也不差,随便一写就是8本。萧鼎的《诛仙》写了8本,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写了8本,好了,何马说他的《藏地密码》也会写8本。他们的作品都有一个很开胃的第一本,然后越来口味越淡的第二本、第三本……如果把《明朝那些事》也看做小说的话,谢谢当年明月的体贴,据说第7本就大结局了。
注水还算好,模仿秀就遭了。今年《藏地密码》还引出了两部“藏地”旗号的小说《藏地奇兵》和《藏地传奇》。
西藏探险现在就像打CS(《反恐精英》游戏),都是战队模式。三部小说的队伍组成大同小异,里面都有一个大学教授,一个士兵,一个漂亮女孩。三支战队探索的也都是所谓的千古谜团,离不开香巴拉、古格或象雄这些字眼。更甚的模仿是,《藏地密码》以一场推介会拉开序幕,《藏地传奇》就以一场拍卖会当做开头,还都有个姓唐的女孩添乱。
写西藏为什么非要组个战队呢?像歌手郑钧写了本漫画书《摇滚藏獒》,用狗组合了一个乐队。唱唱“汪汪,灰姑娘”多有创意。沈沣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