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值多少钱?关于后母戊鼎的故事有哪些?
后母戊鼎值多少钱?关于后母戊鼎的故事有哪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说到后母戊鼎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文物还是非常的著名的,而且关于这个的故事也非常的多,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鼎既然这么著名,那么这个鼎的价值是多少钱呢?如果真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话?嘿嘿,这个感觉无价之宝到底值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
我们先看看这个叫后母戊鼎的故事吧:
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件人称“青铜器之王”的商代铜鼎,它通体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鼎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青铜器鼎,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是中国青铜器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早在7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盛放鱼肉。传说大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用来象征九州。自此鼎就被视为立国重器,“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权势”、“盛大”等引申意义。
我国青铜器鼎的铸造水平在商朝和西周时期达到了顶峰,《左传》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青铜鼎成了国家盛衰的象征。后来“藏礼于器”,青铜鼎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用以祭天祀祖,缅怀先祖功德。
那么后母戊鼎又是做什么用的呢?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有关青铜器的研究,以及甲骨文中的记载,认为在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三个字中,“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jng)的庙号。根据铭文可知,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妇妌而制的。
在古代中国,青铜器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金属,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而后母戊鼎重达832.84公斤,铸造如此巨大的青铜器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这件青铜器大鼎的铸造在当时大约需要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商、周时期铸造的青铜器,大多应用陶范法。陶范就是陶制的模具,把熔化的铜液浇灌到模具中,待铜液冷却、凝固后,拆掉模具,便得到了成型的青铜制品。
据专家考证,后母戊鼎就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经过推算,需要使用20余块外范,才能铸出后母戊鼎的硕大身形。而且,重达800多公斤的后母戊鼎,除双耳以外,鼎身和鼎足是一次浇铸成型的,这本身就是铸造工艺上的一个奇迹。
最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后母戊鼎在铸造时还暗藏玄机!您可能很难想象,眼前这个重达800多公斤的大鼎,四足却被铸成空心的!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为了节约铜料吗?
研究人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鼎身器壁厚约3至5厘米,而四足直径至少也有15厘米。如果将四足铸成实心的,肯定是四足冷却慢,器壁冷却快。依据热胀冷缩的原理,由于它们的膨胀系数不同,大鼎完全冷却后,四足与器身的连接处将会发生扭断。当时的工匠显然已经掌握了这一热力学原理,有意将四足铸成空心,从而避免了不同膨胀系数所造成的扭断。由此可见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
后母戊鼎上的纹饰充分显示出商代独特的粗犷原始之美。大鼎的外壁装饰着饕餮(totiè)纹、牛头纹、夔(kuí)纹和蝉纹,中心平素光滑,显得浑厚、庄重。饕餮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抽象的艺术处理,创造出来的一种神秘怪兽,表现出古人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将饕餮纹装饰在青铜礼器上,使礼器显得更加神秘、威严。大鼎四面的交接处,装饰着扉棱。鼎耳的耳背上有鱼的纹饰;双耳外侧,我们可以看到双虎噬人头的图案。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弦纹之上饰有兽面纹。
青铜器在铸造成型之初是金黄色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颜色,是因为数千年被深埋地下,青铜器已被侵蚀而生了铜锈。我们可以想象,身形巨大、重达千斤的后母戊大方鼎3000年前出现在中原大地上时,是何等的金碧辉煌、威震四方。
提起后母戊鼎的出土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早在1939年,大鼎就已经在河南安阳的小屯出土。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的老百姓为了保护大鼎,将它重新深埋在地下,巧妙地隐藏起来,使这件国宝躲过了战乱。直到抗战结束以后的1946年6月,大鼎才重见天日。此后,大鼎被运到南京,由当时的中央博物院接收。新中国成立以后,后母戊鼎入藏国家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伫立在展厅内的后母戊鼎,不仅以它伟岸的身躯,展现着中国青铜铸造史上的奇迹,它更像是一位民族精神的守望者,静静地与凝视它的后人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看完了后母戊鼎的历史故事,我们得知,这个后母戊鼎肯定是无价之宝的,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那么如果非要给一个数字呢?那其实也很简单的,话说后母戊鼎重达832.84公斤,而现在的铜的价格是45一公斤,那就是37440元了,怎么会卖这么便宜?把元改成亿应该就要看得比较简单了,所以应该就是37440亿了,这个就比较符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