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中男性角色的“英雄主义”
英雄主义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名词,《辞海》将其定义为“主动为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气概和行为”。
然而网络文学爱好者对以上定义可能不太满意,因为网络小说里的英雄主角,并不完全符合这一定义,尤其是“完成任务”和“自我牺牲”这两点。“任务”通常指的是他人委托,然而70%以上的网络小说的主角是为自己的目标而战,比如复仇,比如实现自我价值,比如变强,直至登上宇宙巅峰。至于“牺牲”?99%的网络小说主角能够活到大结局乃至永生,就算宇宙所有人都牺牲了,也不可能轮到主角。
从上面两点看,网络文学的主角是不是显得有些“自私”呢?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二十一世纪接受了现代文明教育的青年,反而不如古人崇高么?
“牺牲”一词来源于古代祭坛上的祭品,有三牲,当然也有用人做祭品的。我们就不说封建迷信了,单说鼓励普通人为国王牺牲,向教会捐献,这本身就是统治阶级和教会意志的体现,是落后的文明。至于完成任务,更明显了,统治阶级当然希望民众为他们服务。
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最著名的十二功绩,就是宙斯要求他为人间的国王欧律托斯所做出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神猴哈奴曼是替罗摩王子找回老婆。中国神话中的后羿、大禹都是受帝尧任命。忠于统治阶级而非主动为民服务,这算什么崇高?
所以现代网络小说中的主角不再为统治阶级服务,其实是个人意志的觉醒,属于时代的必然。当然,你可能会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你不为君王服务,但也应该为大义服务吧?
这一点我同意,但我想说,作家的本心,是由大环境决定的。
在中国近代民族危亡、统治黑暗之际,创作者自然会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民请命的追求。而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的经济成果,国富民强,救亡意识自然就不会那么明显。
当今中国仍处于被西方围攻的阶段,所以网络小说中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也并不少,以齐橙为代表的作者,其工业强国类作品,比如《大国重工》等都是热门。即使是穿越到西方魔尘世界的幻想作品,作者也总是不忘展现东方思维和身为黄种人的骄傲。
作家的身份决定了其创作立场。新中国前四十年,生产资料重新分配,加上政治宣传,让民众产生了主人翁精神,所以作家创作时有着强烈的社会参与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对时代产生影响。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私有化的扩大,越来越多人重新成为“老板的奴隶”,被要求为私人企业牺牲奉献,内心矛盾逐渐激化,摆脱控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自然会体现在作品里。
简而言之,一个“奴隶”首先想的肯定不是造福全人类,而是先成为自由人或者老板,网络文学就是在满足这样卑微而基本的需求。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认为,上层艺术第一次从人民艺术中分离出来时,主要表达骄傲的情感,歌颂强者(英雄主义)是最重要的主题。而随着强者地位的稳固,生活腐化,上层艺术便开始向色情转变。第三个阶段,贵族们因享乐而变得颓废空虚,上层艺术又以孤独阴暗为主。可见艺术审美本身是会随着受众身份的变化而变化。
一代拓荒者——英雄主义。
二代君王和贵族——享乐主义。
三代贵族子弟——颓废主义。
四代名门后裔——反思批判与崇古主义。
那我们看上面这么多“主义”都跟名门贵族相关,百姓又去哪儿了呢?
其实社会上层的心态一直在转变,但人民的生活却亘古如一,几千年前的原始人与现代的打工仔面临相同的境遇,那就是求生与过得更好。所以大众艺术永远处在对强者的仰望阶段,男性要成为英雄,女性要嫁给英雄。
我们看今天的网络文学,男频的升级文、女频的总裁文,就是这样的产物。
或许你会说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都没有追求,不懂得进步,但你要明白,大众文化几千年都在这样的圈子里打转,不是单靠谁批评几句就能扭转的。我们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就该明白,改变大众思想的前提是改变大众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当人人都是英雄,自然就不再迷恋英雄。那相对而言,网络文学毕竟是二十一世纪的文学,与千百年前的大众文学相比还是有很多进步,比如前面说了个人意识觉醒,不再忠于君王或宗教。
而说到宗教,就不得不提一种特殊的英雄主义——弥赛亚主义。
弥赛亚主义又名“历史英雄主义”,来自犹太教,说当下社会是苦难的,人民要一直忍耐到救世主“弥赛亚”出现。基督教认为耶稣就是弥赛亚并将在末世重生,而犹太教认为弥赛亚仍未降临。另外有研究表明,弥赛亚可能与佛教中的未来佛弥勒同源。
如果从这点来看,全世界流行文化中常见的“拯救世界”“王者归来”的情结,可能大部分来自弥赛亚主义。大家最熟悉的当数《黑客帝国》,主角尼奥就是救世主。
与传统神话中为了海伦、妲己而战的“俗”英雄们相比,拯救世界或为世人牺牲的弥赛亚,无疑更具高尚的意义,因此在上层社会更加容易传播。
我们这一代人看过的海外影视动漫,相当部分是基督教或犹太教徒出品,剩下的也受救世文化影响甚深。包括周星驰《大话西游》里的踩着七彩祥云的孙悟空,都有《圣经》中“驾着天云而来”的弥赛亚的影子。所以这样看来,弥赛亚主义应该将七零到一零后都“毒害”过N遍了吧?
男频的网络小说中就有很多救世的英雄和重生的王者,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弥赛亚主义还会衍生出其他观点,比如弥赛亚之所以会降世,是因为人类精神堕落,越来越偏离上帝造人的初衷。那么,人类几万年的文明,乃至自然界上亿年的进化史,都可能是在开倒车。而网络文学的洪荒流,也正是差不多的观点:越老的生物越强大。听上去挺危险的,网络文学已经被西方文化攻陷了么?
先别急,还记得之前我们说弥赛亚与弥勒佛同源的说法吗?
请注意中国古代自称“弥勒佛”的白莲教宗们,无一例外被镇压,死后也没获得“英雄”之名。可见拥有厚重历史底蕴和儒家根底的中国人,骨子里排斥这种东西。
西方各教的救世主,是以救赎众生为目的,那中国式的英雄呢?中国传统的英雄文化,最常见是两种结局,一是成神(孙悟空、二郎神等),二是成为名将甚至大帝(曹操、关羽、岳飞、赵匡胤等)。这点其实跟古希腊英雄们也是相似的,毕竟全世界无产阶级首先想的都是“升级”嘛。中国人不缺乏善良因子,拔刀相助是公认的中国英雄的美德,但中国文化里独独没有“救赎”这样一个概念。即使课本上已经对历史上那些忠君的英雄做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展现了他们爱人民的一面,但英雄们救命、救穷、救国,却不会扮演救世主,拯救他人的灵魂,更不会认为自己有需要救赎的地方。
那难道中国文化天生格局比西方小,不够“博爱”吗?其实古代西方种族往往因强国或蛮族入侵而流亡,所以迫切希望出现仁慈睿智的救赎者。而中国自有“五德说”和“天命说”,君王乃至名将名臣都是星宿降世,他们对民众的统治是合法的,并且只存在一段时间,王朝的更替更像正常的生理代谢而非苦难,“五德说”完美地契合了社会进化论,健康的机体何需救赎?
所以中国民众已经习惯了历史的轮转闭环,即使异民族政权也可以纳入五德体系。在这种闭环体系中,以终结历史为目标的弥赛亚主义是很难进入的。
那中式英雄与弥赛亚救世主之间的差异,还是用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来展示吧——在中国人的视角下,逍遥自在的孙悟空是英雄,而抱着慈悲心想感化妖怪的唐僧是个笑话。
现代美国人爱当世界警察和人权法官,而中国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他国的主权和文化,中国网民还以嘲讽“西方圣母”为乐,这事实上证明了中国人更加崇尚精神世界的自由。
所以我们会看到,网络小说里的主角们,虽然也会行侠仗义,扶助弱小,但最终极的目标却往往是超脱飞升,进化到生命的另一层次。
当然,也会有许多历史类的网络小说,主角最终统一天下的,不过也与西方救世主不同。网络小说更注重的是地盘扩大的升级爽感,而且主角提升科技水平的欲望远远大于传播政治理念。
我们会被国外英雄们的牺牲和救世行为感动,但中国人有自己的理性升级思维,即修身、齐家、治国,最后才明德天下,按部就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哪个阶段就干哪个阶段的事儿。一个“穷”字展现了多数网络作者的现实地位,一个“兼”字则道出了作者们的平和心态:救世永远是辅线。
说到中国人的理性或者“功利”,我比较赞同的一种说法是,美国人受到浪漫的法国哲学影响,也就是唯心主义、人道主义、自由民主等;而中国人受到理性的德国哲学影响,讲唯物主义、集体主义等。
网络小说毕竟是在国内的环境下产生的,虽然书中有神仙鬼怪,但本质还是唯物的。主角不喜欢做圣母改变他人的思想,而是直接掌握权力(法力功力)、生产资料(法宝神器),改变他人的物质生活。只要物质极大丰富,每天都感受到快乐,人民的精神境界自然提高。
必须承认,网络作者都是无意识创作,但也正因为他们没想过在书里传播意识形态,所以网文里的英雄主义,才会如此符合朴素的原始英雄主义,让他们像动物一样去抵御外敌、捕获猎物、扩张地盘、争夺种族之王。而人们从小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又让这种英雄主义具有历史唯物观。中华传统的五德与九品升级制,则给网络文学的英雄主义建构了稳定的体系,形成世界文学中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