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和经验:从现实主义看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
面对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蓬勃兴起,我们必须思考现实主义与网络文学创作之间的关联性。尽管现实题材小说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实主义文学,但我们仍然相信现实主义对网络文学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现实主义为网络文学一是发出了行动召唤,二是提供了经验参照。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流派和思潮,迄今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历史变化。关于现实主义的种种解说,最值得关注的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詹姆逊的观点。他在对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历史性考察后,提出了对现实主义重新思考的问题。“即把现实主义看作一种行动,这就意味着不仅可能把它看作某种叙述形式,而且可能把它看作一种发挥某种特殊作用的叙述形式。”那么,现实主义究竟发挥了什么特殊作用呢?首先,它是从浪漫主义文学那里派生出来,转而成为“一种反对浪漫主义的论战武器”(韦勒克语)。第二,它在与现代主义诸如表现主义、新小说、先锋派文学等作抗争中,虽然遭遇了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包围,出现一度时期的低迷,但当种种现代派和后现代派文学风头已过时,现实主义则以整体和深刻的历史性拥抱现实生活而获得了生命力之强盛和持久。第三,也是更重要的,现实主义从根本而言,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意识形态学说的具体化实践。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批评《巴黎的秘密》把幻想当作现实时,指出文学必须“真正地评述人类的关系”。“真正”指的是“艺术真实”,“人类的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正是这种关系组成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文学就是通过反映和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介入了社会生活,并成为批判现实和改造社会的强大武器,这是马克思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基本内涵。上述三方面的特殊作用,指示了现实主义的行动意义。当然也必须承认,将现实主义理解为一种行动,主要是强调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这个功能是有限的,就像马克思说的:“思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所以作家完成的作品必须为读者接受,并转化为精神力量,然后才能影响其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即文学只能作为批判的武器,而不能成为武器的批判。
现实主义对网络文学的行动召唤,主要表现在将网络文学从幻想性写作中解放出来,开始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并通过现实题材的内容建设,推进网络文学的主流化发展。主流化的核心内涵,是指网络文学以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建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在国家相关引导机制作用下,网络文学开始减弱穿越、重生、架空、异能、金手指等幻想模式,转向现实生活去汲取创作的源头活水,继而出现了一批时代气息浓郁,并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如《大江东去》、《复兴之路》、《网络英雄传》系列、《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明月度关山》等。这些作品在描述当代社会生活图景、塑造新时代英才形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突出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和思想倾向性。
作为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思想和行为的观念体系,意识形态是历史形成的,它就像空气一样,使人生存其中呼吸于此;同时它又现实地存在着,型塑人们特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网络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同样不可忽视,而且因互联网的强大传播效力,更应该突出“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价值导向。作家创作的能动性体现在如何把握对生活的认识,以及如何形象地创造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成功与否,关键亦在于此。换言之,作品好与坏,能否吸引人,不在于是幻想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也不在于是否具有意识形态的宣传性和教育性,而在于如何把握描绘与规范、真实与训谕之间的张力,将生活的真实上升到艺术的真实,让倾向性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如《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将缉毒卧底警察的坚毅、隐忍和痛苦交织于一体的英雄形象,与粉红式青春梦想的爱情+刑侦故事组合起来,情节安排精巧,线索组织缜密,使之构成一个浑然圆通的感人故事。再如《明月度关山》写的是年轻一代支教和服役山区的青春励志故事。思想倾向性并没有诉诸宣教性话语,唯有男女主人公魅力绽放的音容笑貌和他们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以及那一草一木皆关情的大山牵动着读者,还有山区致富的现实图景展示的当代乡村发展变化。应该说,这些作品好就好在形象化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艺术化地传达了正能量。
既是一种行动,现实主义发展亦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文学经验发生和接受的过程。那么这个经验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文学应该深入地揭示和反映当代社会的矛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我们再来考虑如何接受现实主义经验:第一,传播正能量不是回避矛盾和问题。一味地赞美和歌颂,那就不是现实主义;第二,深入地认识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不等于只有暴露阴暗面和假恶丑才是现实主义;第三,现实主义不仅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而且要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用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看社会问题和现象。恩格斯说:“事实上,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久,并且使之确定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艺术典型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也是作家如何认识社会生活的思想指南。
关于现实主义文学经验,有两点需要关注:一是历史性,二是典型化。何为历史性?历史性理解起来并不复杂深奥,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之处亦在于其广阔地表现人所处的社会状态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历史性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写重大题材和历史题材,一地鸡毛日常生活也可以是写作材料,只是要能够从中观照出生活的经络及走向。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原则,虽然曾受到过质疑,但它对一般与个别、本质与现象所作的艺术化概括,为文学史创造了众多光彩熠熠的艺术形象,功不可没。与典型化直接关联的是情节(包括细节)的生动性、丰富性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典型化还把客观性和倾向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今天看来,它仍然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法宝。至于网络文学是否能够运用典型化方法,创作出新时代的艺术形象?文学经验的意义正在于不断地实践和运用它。
事实上,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虽然还处在发轫阶段,但已经出现了具有丰厚历史内涵的作品以及典型形象。如wanglong
的《复兴之路》艺术地再现了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遭遇的困境以及复兴大业的艰难和辉煌。小说不仅描写了主人公带领干部职工破解一个个困局和危局的过程,而且将主人公与众多人物的关系,放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和红星集团小环境中去表现,极力捕捉人物的时代性和个性化特征,使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小说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一个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红星世界”的存在。阿耐的《大江东去》(《艰难的制造》可以看作是其续篇)以编年体的形式,从1978年开始,到2008年收篇,全景式记述了改革开放30年的时代变化,成功地塑造了宋运辉、雷东宝、杨巡、柳钧等时代英才及普通人物形象。小说的精彩之处在于其鲜活地描画了这些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成长历程,并将他们的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这些作品以大众化的艺术实践,引发我们对现实主义的深深敬意。
当下仍有一些成见和抵触,认为网络文学与现实主义相距甚远,学习其文学经验有些不切实际。这显然固化于网络文学与严肃文学截然分开的观念。其实倡导和推进现实题材创作的意义,不仅是将网络文学从单纯的娱乐消费倾向中扭转过来,使之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而且是以此为契机,促进网络文学提升自身品格,使其从娱乐为目的的通俗文学转型为符合更多大众审美需求的大众文学。由于网络文学契合了互联网发展优势,这一大众文学形态的发展前景是难以估量的。我们没有理由画地为牢,将网络文学局限在幻想的、通俗的、娱乐的和消遣的框架中。就大众文学而言,现实主义因其特定的社会功能和“再现生活”的艺术形式与之有天然的贴近。鲁迅、茅盾、赵树理、柳青、路遥、陈忠实等作家的现实主义作品,今天读来仍然平易亲切。它们为当下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向经典作品学习,并不是要将网络文学改造成严肃文学,而是要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精品力作。大众的文学品位并不只有单一的通俗化娱乐化需求,严肃文学也绝不是严肃乏味的代名词。准确感应时代发展脉搏,适时把握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正在融合的态势,才能更好地提升网络文学的发展空间。
从现实主义看网络文学创作,并不意味着现实主义是现实题材创作的唯一选项。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兼收并蓄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经验,并保有网络文学自身的特征和活力,创作出正能量的内容与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统一的作品,这是广大读者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