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路网文讲坛:将上海的变迁与发展写入小说
今年2月,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导、阅文集团主办的第三届现实主义征文大赛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以“风云激荡四十载,逐梦创造新时代”为主题,而大地风车的半自传式小说《上海繁华》摘得了特等奖。在《上海繁华》中,大地风车以一个新上海人的身份将他在上海打拼十几年的经历娓娓道来,“故事主角叫王一元,是因为我在上海最困难的时候,衣服里真就只有一块钱。”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地风车表示,期待读者可以从他写的小说里看到世事的沧桑变化和时代的巨大变革,“现在在上海的外地人也被称作‘沪漂’,人数很多。我觉得写新上海人的工作生活的作品,目前还不是很多,我愿意去做这样的一次尝试。小说里的人物、情节都源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也希望在这本书里,读者能看见自己。”
2006年来到上海的大地风车,亲眼见证了虹桥地区从一块荒凉偏僻的地皮跃升为坐拥高铁站与机场的热闹商区。在他看来,上海城市精神的最大体现就在海纳百川。“在上海常驻的2400多万人口中,有六成是像我那样曾经的外地人,我相信我笔下的‘外地人眼中的上海’是真实有细节的。”大地风车说,“这些文字是先感动了我自己,所以才能感动别人,希望这些经历可以让读者有所启发。”
与大地风车不同,吴清缘是个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沪N代,大学时代吴清缘就写作了长篇小说《吴请愿抗占记》,出版了短篇小说《单挑》。吴清缘介绍,自己出生于改革开放正热火朝天的年代,因此每一次上海城市规划的进展都在他的童年与青少年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吴清缘回忆道:“大约在2000年、2001年,3号线通了轻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地铁还是能在室外开的。轻轨就好像一个景点一般,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是很珍贵的体验。”除了轻轨,吴清缘还把少年时去杨浦区少年宫学围棋的经历也写进了小说,“要写现实,先要了解现实,不然文字就会流于虚假。”
又比如现在满大街的肯德基、麦当劳,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吴清缘深刻地记得小时候母亲带他买肯德基,考虑到价格比较高昂,母亲虽然很馋还是表示自己并不想吃,把美味都留给儿子。“作为工薪阶层的子女,我们很了解没钱的苦楚。所以看到一些小说里充斥特别浮夸的想象,我会觉得那样很假。”
用小说抨击现实,讨论毒鸡汤、智商税、消费主义等话题也成为吴清缘创作的兴趣所在。在吴清缘看来,现实主义题材近年来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网文品类发展的风向,“网文的读者也在长大,他们从‘中二’变得‘务实’了。”
同时,现实主义小说的题材也是写不完的,“从直播、短视频到微博、抖音,时代会出现新的东西让你挖掘。”
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上,吴清缘极为推崇苏童与余华两位大家:“看完苏童的小说,你得到太阳底下站一会,才能散掉那种阴郁的感觉。而余华的小说往往能用没有节奏的平淡语调,写出堪比恐怖片的战栗感。这充分说明了现实本身就会给人带来惊悚和恐惧。”
而在业内最早的网络文学编辑之一、网络原创文学资深内容专家李晓亮看来,现实主义征文大赛对阅文平台上作品品类与数量的催化也带来了极大助力。李晓亮介绍,在现实主义征文大赛创办前,阅文平台上的现实主义作品数量约等于零,最受读者欢迎的三大类分别是都市、玄幻与科幻小说,而现在现实主义小说在全站的人气已经可以排到了第7~10名,也有众多优质的现实主义IP受到影视市场的青睐。
“曾经我们做过一个调查,看玄幻长大的读者有多少人还在看网文?数据显示起点中文网的第一批用户,其实还有一半还关注着我们的平台,大多数读者分布在前三热门的品类。”李晓亮说,考虑到口味往金钱、家庭关系等现实因素倾斜的读者群体,阅文在审阅推出作品上也会更加慎重。正如吴清缘指出的,“现实主义文学是要承担时代的责任的,希望能通过作品向浮躁的社会现实提出一点我们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