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古代人的日常生活2
  •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2
  • 王磊 / 著

古人如何学外语?

发布:2022/10/26 16:22:56262 个作者有用

全球化的今天,说外语在中国已经司空见惯。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甚至还有专门面向中国人的英语脱口秀表演,场面很是热闹。古代中国对外交往频繁,民族关系密切,使用外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情况肯定也不少。那么,古代有翻译吗?古人又是如何学外语的呢?

古代并没有清晰的“外国”概念,普天之下,除了天朝,皆是番邦蛮夷。因此,古代的“外语”,既包括我们今天理解的外国语言,也指少数民族语言。《礼记·王制》中,称翻译北方少数民族语言为“译”,这是翻译一词最初的概念。先秦的翻译人才被称为“舌人”,以舌头谋生,这个名字倒是形象。

在外交事务和民族交往中,官方翻译必不可少。否则,朝堂之上一个比画一个猜,这也太有失天朝风度了。唐朝的官方翻译被称为“译官”或“译语人”。在中央,中书省和鸿胪寺负责外交事务,设有二三十名译语。地方上,边疆的官府也设有翻译。唐朝社会比较开放且自信,政府多直接使用胡人做翻译。胡人一般能掌握多种语言,天生就是当翻译的料。比如安禄山,《旧唐书》说他“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是干外贸翻译兼中介起家的。现存文献可考的唐朝“中书译语”共有三人,全都是胡人。

受到安史之乱的影响,中原王朝对胡人的信任度降低。后世政府不再直接用胡人当翻译,而是自己专门培养翻译人才。宋朝时,朝廷启用辽、金境内的归顺者进行外语教学。北宋有“国信所”,负责与辽国的外交事务,也负责培养翻译人才,总共有三十二名翻译。明朝设立“四夷馆”,负责四夷往来文书的翻译,并在此教习外语。内分八馆,相当于八个外语专业。清朝沿袭了这一制度,只是将“四夷馆”改称“四译馆”,更加体现出外语教学与翻译的职能。

古代还有很多僧人兼职做翻译,因为他们要翻译佛经。唐朝是佛经翻译的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是僧人玄奘。他从天竺取回梵文佛经后,“专务翻译,无弃寸阴”,甚至拒绝了唐太宗请他入朝为官的要求。他用十九年时间,翻译出了一千三百万字的佛经。这么大的工程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玄奘依托的是翻译机构“译场”,相当于当时的“外国语学院”。这里不仅翻译佛经,还教授外语。贞观年间,译场的人员编制达到了六百人。宋朝时,译场改称译经院,设立在都城汴京。当时还出现了“外教”,印度僧人专门主持梵文教学。宋朝的外语教育也注意从娃娃抓起,宋太宗曾特意选拔五十名机灵的幼童送入译经院学习。

从东汉到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翻译高潮。第二次翻译高潮出现在明末清初,翻译西方自然科学著作,如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第三次则是晚清民国时期,这时人们不仅翻译自然科学文献,还翻译社会科学文献,如启蒙思想著作。第四次翻译高潮在改革开放之后,各种国外学术著作和小说被翻译成中文。这几次翻译高潮,开阔了国人的眼界,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jpg

△向乾隆皇帝朝贡的外国使团〔出自《万国来朝图》(局部)〕

除了官方翻译外,古代也有大量的民间翻译。他们多是边境地区的边民,或者是从事外贸生意的商人。边民与胡人杂居,从小在双语环境中长大,自小就会说外语。外贸商人经常与外族打交道,外语也是必备的职业技能。南宋商人陈惟安,常年在占城(今越南)做贸易,精通占城语。当占城使团出使南宋时,还聘请他做使团的翻译。当然,这得到了南宋朝廷的批准。

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走向闭关自守,学习外语的风潮也沉寂下来。这一时期,很多西方传教士来华,士大夫阶层和他们多有接触,倒是偶尔能学到一些外语。清朝时,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严禁中国人教授外国人汉语。如有发现,中国老师将会受到严惩。当时的外语学习,跟搞特务工作似的,甚至有生命危险!这绝非危言耸听。嘉庆年间,英国人马礼逊在广州学习汉语,他前两个汉语老师是中国人,二人教学时都随身带着毒药,一旦被官府抓捕就准备自杀。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开始融入世界。那时,外国人云集的通商口岸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英语学习热,上海的“洋泾浜英语”在这一背景下产生。洋泾浜本是上海英法租界内的一条界河,后来代指租界。洋泾浜英语的发音都带有汉语口音,语法也不太标准,听起来怪怪的。

古代没有音标,如何识读外语单词的发音呢?小伙伴们一定用过这样一个土办法:用汉字音译为外语单词注音。其实,这种土办法古人也用,而且用了上千年。比如“南无阿弥陀佛”一句,本是梵语“Namas Amita-bha-”的汉字音译,原意为“皈命无量觉”。明朝的《华夷译语》,就是一部用汉字为蒙古语单词注音的词典。清末的《洋泾浜英语手册》中,还用汉语顺口溜来教授英语句子发音,内容十分诙谐。比如清晨见面“谷猫迎”(good morning)、“好度由途”(how do you do)叙别情、一元洋钿“温得拉”(onedollar),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古人学英语的招儿还真不少!不要小看这些土味英语,这可是当时最时髦的“Chinglish”。

宝典目录

目录索引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