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许多文化水平超群的才女,例如“古代四大才女”——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古代没有男女平权的概念,女子的教育权不受重视,才女是如何学到这么多知识的呢?古代女子的受教育情况是怎样的呢?这一篇咱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我国古代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女子的社会活动一直受到限制。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女子教育与男子教育是分开的,形成了我国古代独特的“女教”模式。《礼记·内则》对男女教育分别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男子可以“出就外傅,居宿于外”,也就是能外出求学,以便学到更多的知识;女子则要“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学女事以共衣服”。可以看出,女子是没机会到外面读书的,只能在家跟女教师学习,内容多是针线、纺织、刺绣等手工劳动课。尽管古代的“女教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但在现实教育中,女子教育的内容还是颇为丰富的。
△卓文君(出自沈焕《百美图》)班昭(出自沈焕《百美图》)蔡文姬(出自沈焕《百美图》)李清照(出自沈焕《百美图》)
家庭教育是女教的起步。对古代女子来说,母亲是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唐朝的女子教育书籍《女论语》中就写道:“训诲之权,实专于母。”很多古代的文献也记载了母亲教授女儿知识的情形,如明朝女诗人桑贞白在其诗集《香奁诗草》的自跋中就写道:“幼荷严母庭诲,日究女训列传经史,以明古今。”古代男子择偶往往倾向于德才兼备的,特别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李清照的母亲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是宋仁宗天圣八年的状元。
除了父母教育,有钱人家还会为女儿聘请家庭教师。古代流行“姆教”,这里的“姆”不是保姆,而是指家庭女教师。《说文解字》解释:“娒(同‘姆’),女师也。”姆的选择也是有标准的,要选“年五十无子,出而不复嫁,能以妇道教人者”。家庭女教师不光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年龄上还要在五十岁以上,不能有改嫁经历。古代女子也有家庭男教师,多会选择年龄偏大一些的中年老大叔,一是大叔成熟稳重知识多,二是避免发生师生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家庭男教师就是一个死板的老学究。《红楼梦》里的贾雨村,也是因给林黛玉做家庭教师而攀附上了贾家。
古代的女子教育都教些啥呢?
首先是道德教育,给女子讲三从四德,配合使用《女论语》《女孝经》《女诫》《列女传》等女教教材。所谓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就是要让女子听话顺从。所谓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项标准:妇德的核心是“贞顺”,即贞洁和顺从;妇言,就是要说话得体;妇容,就是要干净端庄,不能妖艳;妇功,就是要学会一些劳动技能。
其次是文化教育,学习文史知识。士大夫家庭的女儿要读大量的文史著作,还要学会写文章。唐朝的墓志铭中就有很多相关记载,如一位崔氏女子就被称赞“善笔札,读书通古今”,而另一位周氏女子则“独喜图史,好为文章,日夜不倦,如学士大夫”,等等。另外,大户人家的女儿还要学作诗填词,唐宋时期众多的女诗人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红楼梦》里也有此类教育的体现,如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文学创作能力就丝毫不逊色于男子,“海棠诗社”的咏诗也极为热闹。
△古代女子读书(出自《仕女读书图》)
最后,古代的女子教育还会传授一些“女子职业技能”。例如胎教方法,教女子如何在未来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诸如《双节堂庸训》等女教书籍则教育女子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要选择才德兼备的男子,不可以只看钱财,要选厚德之家。还会进行婚姻普法教育,告诉你休妻的“七出”和“三不出”,帮你今后规避此类风险。另外,母亲还会传授一种独家秘笈,比如教你做女性用品“月事带”。总体来说,古代的女子教育内容广泛,但以德育为主。首要目的是把女子培养成乖宝宝和贤内助。文化教育和技能教育,则被看作是应付日常家务和女德教育的辅助手段。
那古代的女子到底能不能上学?答案是能。古代女子不仅有家庭教育,还有社会教育。大户人家的私塾,可以让女童入学,男女同塾的模式在明清并不少见。在明朝嘉靖年间,有官员还提出开办女塾的设想,但最终未能实现。清朝建立后,女塾出现并在全国推广。
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女子艺术学校,这就是唐宋时期的教坊。教坊专门教授女子学习音乐、舞蹈、杂技等技能,学员今后从事官方的演艺事业。宋朝的教坊还培训出了“女团”,被称为“女弟子队”。著名的有菩萨蛮队、感化乐队、抛球乐队、佳人剪牡丹队、采莲队等。以今人的审美看,这些女团的名字似乎有点土。然而在一千年前,这可是最时尚的娱乐团体,是那个时代的“BLACKPINK”。